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空气混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1],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四类[2]。我国的沙尘天气多发于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丰至和田为中心的南疆盆地和以甘肃省民勤至内蒙古自治区吉兰泰为中心的河西地区,其中,沙尘暴主要发生在与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相联系的极干旱、干旱和半干旱区内,扬沙和浮尘天气除了在沙尘暴发生区的绝大部分地区出现外,还向其他邻近地区扩展[3]。近年来,有关研究表明,沙尘天气,尤其是沙尘暴发生时,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 μm以下的颗粒物)浓度明显升高[4-5],与人群部分呼吸系统症状及疾病发生率上升相关[6-9]。长期暴露于沙尘环境中可导致人群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及慢性咳嗽(咳痰)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0-11],沙漠区居民中还检出了沙漠尘肺患者[12],因此,沙尘污染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急、慢性健康损害的重要影响因素。胸部透视是胸部X线检查的基本方法,在职业健康检查中,胸部透视是常规必检项目,也可以作为摄片前的前期检查以取得更好的摄片效果,从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13]。本研究选择甘肃省民勤县(沙尘区)和平凉市(对照区)为调查点,通过分析调查点长期居住、无职业性粉尘接触史的40岁以上农民胸部X线检查的结果,为揭示沙尘长期暴露对人群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日均气温对兰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方法:收集兰州市2008-2015年每日细菌性痢疾发病资料,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分析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关联性。结果:日均气温与细菌性痢疾发病的暴露-反应关系呈“J”型,最低发病温度为17 ℃,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温效应影响均大于中间效应。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男、女性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高温效应对女性影响更大。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0~3岁组人群的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均最大;高温效应和中间效应对0~3岁、19~64岁人群均表现为急性作用,当天的效应值最高,随后波动下降,而≥65岁者当天发病,之后下降,再缓慢波动上升。相对于最低发病温度17 ℃,高温(32 ℃)和中间温度(26 ℃)均能增加细菌性痢疾发病的风险,以滞后14 d累计效应最大,在男性、女性、0~3岁、4~11岁、12~18岁、19~64岁、≥65岁人群中,中间温度对细菌性痢疾发病RR(95%CI)值分别为2.30(1.53~3.13)、2.45(1.65~3.30)、2.41(1.59~3.28)、2.54(1.40~3.79)、1.82(0.41~3.43)、1.98(1.11~2.93)、1.73(0.68~2.88),高温时RR(95%CI)值分别2.93(1.38~4.69)、3.08(1.48~4.9)、3.26(1.60~5.16)、3.12(1.06~5.56)、1.94(0.73~5.39)、2.31(0.54~4.36)、2.06(0.02~4.51)。结论:高温可显著增加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风险,女性和3岁以下人群是敏感人群。气象因素在兰州市细菌性痢疾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菌性痢疾发病受到多种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但首要影响因素是高温。气温对细菌性痢疾发病不是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影响细菌性痢疾发病的各个环节(居民生活习惯、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自身体质),间接影响细菌性痢疾在人群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加强患者与公众对儿童消化道异物的认识,增加医患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患者与公众指南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北)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牵头发起《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患者与公众版,2022)》的制订工作。该文详细介绍了该部指南制订工作小组的组建、临床问题的收集与遴选、证据检索与筛选、推荐意见的形成、外审、发布以及传播与实施等过程,旨在为该部患者与公众指南制订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技术指导,提高其制订的透明性,同时为其他患者与公众指南的制订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机器人辅助直肠切除术(RP)与腹腔镜直肠切除术(LP)治疗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比较RP和LP治疗直肠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3月28日。两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 3.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956例患者,其中RP组474例,LP组482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LP组比较,RP组的手术时间长(MD=28.88,95%CI=3.20~54.55,P=0.028)、中转开腹率低(RR=0.49,95%CI=0.31~0.78,P=0.003)、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MD=-0.43,95%CI=-0.74~-0.13,P=0.006)、住院时间略短(MD=-0.95,95%CI=-1.84~-0.06,P=0.037)。在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近端及远端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开始流质饮食时间方面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RP的围手术期疗效优于LP;目前的数据无法准确判断两者远期疗效的优劣,比较RP与LP的远期疗效,有待高质量的RCT长期随访并记录两组的远期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