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及颗粒状植骨枕颈融合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重建钛板螺钉及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在枕颈融合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4月~2005年1月,选择枕颈区不稳定患者19例,年龄31~67岁;病程3个月~2年。其中枕寰枢椎复合畸形8例,陈旧性寰枢椎骨折脱位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寰椎前脱位2例,枢椎齿状突肿瘤1例。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9.8分。使用重建钛板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枕颈部,同时枕骨与枢椎后弓间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结果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切口Ⅰ期愈合。19例均获随访6个月~2年8个月,平均16个月,均获得了骨性融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断钉、断板及内固定松脱。JOA脊髓功能评分平均达14.4分。结论 重建钛板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靠,置入方便,自体颗粒状松质骨具有较高的融合率,在枕颈融合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发生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变化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科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的1896例患者资料,其中7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深部感染(首次感染发生时间术后30d),院外转入1例。收集8例颈前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记录发生迟发性深部感染的间隔时间、体温、炎性指标、临床表现;分析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颈椎X线片、CT三位重建及MRI影像资料。结果:我院颈前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的发生率为0.37%(7/1896),发生迟发性感染的平均间隔时间为术后16个月(3~39个月)。7例(87.5%)合并内科基础疾病,其中糖尿病4例,高血压病2例,糖尿病+高血压病1例,糖尿病在所有合并症中占71.4%。术中失血量平均258ml(80~500ml),手术平均时间166min(95~260min)。颈痛是迟发性感染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发生率为100%;其次为吞咽困难(50%,4/8)、切口窦道形成(25%,2/8)、神经损害(25%,2/8)以及发热(12.5%,1/8)。颈前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感染患者炎性指标升高不明显,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为12.5%(1/8)。颈椎MRI显示,8例(100%)患者存在椎体信号改变(T2加权高信号,T1加权低信号),7例(87.5%)患者伴椎前脓肿形成,4例(50.0%)感染累及手术节段椎间隙或邻近椎间隙。颈椎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提示,5例(62.5%)患者出现融合节段椎间隙或邻近感染椎间隙塌陷,4例(50%)出现下颈椎后凸或邻近节段的局部后凸畸形,2例(25.0%)出现螺钉松动移位。结论:颈痛是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常见非特异性表现,常合并吞咽困难和(或)切口窦道形成及神经损害,较少存在发热和感染指标升高,且细菌学培养阳性率较低;结合颈椎MRI或CT可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3.
滑膜软骨瘤病瘤体穿破肘关节致尺神经损伤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滑膜软骨瘤病的特征为滑膜化生软骨结节并与滑膜、腱鞘、关节囊相连 ,软骨结节钙化或骨化。瘤体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内 ,造成关节内组织的损害 ,特别是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我院收治滑膜软骨瘤病造成关节外组织—尺神经的损伤者 2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案摘要例 1 患者女 4 3岁 ,农民 ,因左肘关节肿痛 3年 ,加重伴肘畸形 1年入院。查体 :左肘部畸形、肿胀。内侧有一肿块 ,有轻微压痛 ,皮温不高 ,包块有轻微活动度。肘关节活动度6 0°(伸 ) 6 0°(屈 )。前臂旋转正常 ,左手环、小指不能伸直 ,左手尺神经支配区痛觉明显减退 ,夹指试验 (+)。尺神…  相似文献   
4.
痛风石导致腰椎管狭窄症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超  廖烨晖  唐强  马飞  钟德君 《中国骨伤》2018,31(8):779-782
正患者,男,26岁,因"腰骶部疼痛麻木不适7个月,加重伴间歇性跛行2个月"入院。患者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麻木,久坐或站立时加重,平卧休息可缓解,但长期保持一种姿势仍可出现腰骶部疼痛加重,疼痛无昼夜差异;不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及麻木,无夜间潮热盗汗,患者遂于我院及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止血海绵覆盖治疗腰椎后路减压术中硬膜囊撕裂导致显性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硬膜囊撕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腰椎手术治疗的1896例患者资料(初次手术1850例,翻修手术46例),术中发现硬膜囊撕裂86例(初次手术78例,翻修手术8例),其中男35例,女51例,年龄18~72(53.8±8.3)岁,所有硬膜囊破口术中均行缝合修补。根据是否适用止血海绵覆盖分为两组,A组(46例)术中使用止血海绵覆盖硬膜囊联合明胶海绵加压处理缝合后的硬膜囊破口,B组(40例)术中常规皮下深筋膜覆盖硬膜囊联合明胶海绵覆盖加压处理缝合后的硬膜囊破口。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类型、手术时间、硬膜囊撕裂长度、术中失血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其每日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术后脑脊液漏早期并发症情况。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末次随访均复查腰椎MRI,观察术后脑脊液漏远期并发症,是否形成硬膜囊假性囊肿或脑脊液窦道形成。结果 :A组与B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中硬膜囊撕裂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15.2%(7/46)低于B组35.0%(14/4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3.5±1.3d)及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125.0±59.3ml)明显低于B组(10.5±2.1d;329.0±103.1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起床活动时间7.5±1.6d,B组为14.5±2.2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出现低颅压性头痛(2/7)、切口渗漏不愈(0/7)、切口感染(0/7)等早期脑脊液漏并发症低于B组(8/14、2/14、1/14)(P0.05)。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术后随访复查腰椎MRI,A组未见明确硬膜外脑脊液囊肿或皮下窦道形成,B组存在硬膜外脑脊液囊肿1例,无皮下脑脊液窦道形成。结论:应用止血海绵覆盖硬膜囊治疗后路腰椎减压术中硬膜囊撕裂导致的显性脑脊液漏有效,可减少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MRI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患者41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脊髓中央综合征23例,Brown-Sequard综合征6例.JOA评分3~11分,平均6.6分.均行颈椎正侧位X线、CT扫描和MRI检查,根据脊髓损伤特点和影像学表现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同期前路椎间融合固定术.记录术中颈椎周围软组织及骨韧带损伤情况.将MRI检查发现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随访该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MRI显示颈脊髓信号异常37例41个部位;前后纵韧带和椎间盘(APLLD)损伤信号28例35处;颈椎后方软组织(EBCT)损伤信号11例;椎前间隙软组织(EBC)损伤信号14例,硬膜囊前间隙(EH)损伤信号12例.术中见EBCT损伤18例加处,EBC损伤20例23处.APLLD损伤34例44处,椎间有不稳定而无APLLD损伤7例10处.MRI显示脊髓信号异常的37例中单节段者33例(89.2%),双节段者4例(10.8%);APLLD信号异常的28例中单节段21例(75.0%),双节段7例(25.0%).术中发现APLLD损伤的34患者中25例(73.5%)为单一节段平面脊髓损伤和椎间盘及韧带损伤,8患者(23.5%)为双节段,1例(3.0%)为三节段;C3~C4节段平面 APLLD损伤为该类患者常见损伤部位(20例,占58.8%).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早期发生并发症14例23例次.33例随访5个月~6年,平均2.2年,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其中完全恢复正常者23例,末次随访时JOA评分6~17分,平均13.8分.结论:MRI显示单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前后纵韧带损伤以及颈椎不稳定是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同期前路椎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3月,共对26例胸腰椎OVCF患者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行PKP治疗,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6岁。共有伤椎35个。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7.96±0.95分,后凸Cobb角为18.42°±5.98°,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为19.08±2.28mm,中部高度为17.02±1.72mm。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行VAS评分,并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和伤椎前、中柱高度,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PKP手术,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34min;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3~6ml,平均4.8ml。未出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椎管内渗漏等并发症,伤椎内骨水泥分布良好。2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42±0.39分和2.01±0.37分,Cobb角分别为7.77°±0.77°、8.71°±0.81°;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2.00±1.73mm、21.28±1.24mm,中部高度分别为20.80±0.75mm、19.64±1.12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时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横突-椎弓根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骨折伴截瘫前路减压固定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固定术并发症产生原因和处理对策。方法1998年2月-2004年8月,收治胸腰椎骨折伴截瘫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术者204例,近期并发症34例51例次,发生率为25.0%。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随访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术后发生感染1例;脑脊液漏7例;气胸8例;血气胸2例;肋间神经损伤5例;腰神经根损伤2例;脊髓损伤加重2例;生殖股神经损伤3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2例;术侧肢体皮温升高8例;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半个月内复查X线片示:脊柱侧凸畸形3例,后凸畸形5例。占4.0%。84例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6年,平均2.5年。其中慢性腰背痛7例,脊柱后凸畸形6例,侧凸畸形5例。无断钉、断棒、内固定松动、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胸腰椎前路减压操作技术、减轻术中创伤、恰当合理的康复指导,可避免大多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钉道设计在颈椎椎弓根固定中的应用.[方法]2006~2009年16例患者在本院接受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前采用颈椎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该组患者颈椎椎弓根的长度、宽度、高度、向内侧倾斜、向头侧倾斜、向尾侧倾斜角度的数据,以此为指导行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半月内采用与术前程序一致的螺旋CT三维重建及钉道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与椎弓根各壁的关系.[结果]颈椎弓根变异较大.本组共置钉66枚,57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9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皮质壁,其中5枚穿破距离为1 mm,4枚螺钉穿破距离为2~3 mm,无椎动脉和脊髓损伤发生,置钉准确率为93%.[结论]钉道设计对术中个体化置入颈椎弓根螺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Fas/FasL信号传导通路对NAFLD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肝细胞凋亡及死亡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D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脂饲料(4、8、12周)组;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在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半胱天冬酶-8(Caspase-8)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发现,高脂组大鼠肝脏4周出现脂肪变,8周出现轻度脂肪肝,12周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电镜下观察高脂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变短、减少甚至消失,粗面内质网减少,核型欠规则;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大鼠肝细胞凋亡百分数增加,随造模时间延长凋亡率增加更明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随着肝脏脂肪变加重,Fas、FasL蛋白染色加深,阳性细胞数增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显示Caspase-8 mRNA表达量在高脂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肝脏脂肪变及炎症加重呈进行性上升.结论 NAFLD大鼠模型中,肝细胞凋亡促进NAFLD大鼠病情进展;肝细胞凋亡以及Fas、FasL、Caspase-8 mRNA相关调控蛋白的活化是引起NAFLD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