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1.
目的:建立旋髂深动脉及穿支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临床上旋髂深动脉穿支骨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2具新鲜男尸,分别采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及明胶/氧化铅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并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运用Mimics软件,在计算机上对腰区相关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该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髋骨、髂外动脉、旋髂深动脉及其供血皮瓣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观察。结论: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提供正常腰区皮瓣的三维动态解剖,为临床术前皮瓣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解剖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临床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有关上纵隔部位的连续图像,上下追踪,逐层观察其二维形态结构在连续图像上的变化,找出其重要结构在不同层面上的位置关系,并选用关键断层与相应的CT或MRI图作比较并在断层平面上进行必要的数据测量.结果 各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及分支、肺动脉干及分支、上腔静脉及属支、气管和支气管、食管、胸导管、淋巴结等结构及其相互毗邻关系.结论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可以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上纵隔结构解剖学断面数据,该区域的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可为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45具成人尸体90侧标本,利用自身比例和直角坐标的方法进行颈动脉窦定位测量。结果:测算出0点一人迎穴在直角坐标系XAY内的坐标为〔一(2.07±0.51)寸。(0.98±0.28)寸〕。它与过去人迎穴在喉结旁开0.5寸,平喉结处的定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颈动脉窦所占区域为分布在直角坐标系X'OY'的第Ⅱ、Ⅲ、Ⅳ象限内,约为0.47平方寸。提出人迎穴应以从过去的0点扩展为整个颈动脉窦为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横切面上通过髓突定位额叶脑回,为影像学上通过髓突定位额叶脑回奠定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20例正常人脑标本,用颜料对额上、中、下回染色,作层厚6 mm之横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以钟表时针方向表示髓突方向,观察分析额上、中、下回与髓突之间的对应性并总结规律。结果在各切面上,时针12点至12点半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上回;时针12点半至1点(右)及10点半至11点半(左)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中回;时针2~3点(右)及9~11点(左)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下回。结论额上、中、下回与髓突之间有对应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突定位额上、中、下回。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上纵隔区域内主要结构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临床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数字人体研究所提供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上纵隔部位的连续图像,运用体数据绘制及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计算机上对上纵隔内各个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上纵隔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其各个主要结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各结构可单独显示和合成显示,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结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于上纵隔内容的显示,能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解剖学断面数据,重建后的可视化模型能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6.
睛明穴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睛明穴的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和方向,为临床针刺睛明穴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48例成人尸体眼眶.结果睛明穴直刺进针,针尖穿经的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针体上方有眼动脉、筛前动脉及伴行的鼻睫神经通过.皮肤刺入点至筛前动脉平均距离为(18.25±4.45) mm,角度为与针体向上成(12.5±5.5)°,皮肤刺入点至视神经管前极平均距离为(43.37±7.84) mm.结论睛明穴进针应避免向后上斜刺或偏上方深刺,以免刺破筛前动脉引起眶内出血;同时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30.36 mm,以免损伤视神经管前极.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上胸椎前方入路重要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学习此区域的解剖和制定术前计划提供帮助。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提供的首例中国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选取T1椎体上缘到T5椎体下缘层面的连续断面图像,导入Photoshop CS中进行自动化批处理裁切后转变为JPEG图像。然后再分别导入3DDoctor3.5和Amira4.0两个软件程序中进行表面重建和体积重建。结果:表面重建模型可以旋转至任何角度,各解剖结构可单独或同时显示,可以从任何视角观察。体积重建模型可以提供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任意斜切面的二维图像,能提供丰富的内部细节。结论:上胸椎前方入路重要解剖结构的三维可视化模型,能清晰地显示各个重要解剖结构的大体形态、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十分有助于学习这一复杂区域的解剖和术前计划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旋髂深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旋髂深动脉穿支骨皮瓣的设计与安全截取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6具未经固定处理的尸体,采用改良明胶/氧化铅灌注技术进行动脉灌注,层次解剖观测腰区外径≥0.5 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并拍摄X线片。利用Photoshop与Scion Image软件分析穿支供血的趋向性及每个分支的供血面积等。另选1具未固定处理的男尸,采用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并进行CT扫描与三维重建。结果旋髂深动脉穿支(DCIAP)的出现率为92%,平均每侧为1.6支,直径0.7mm,其穿支出现于髂前上棘后方5~10cm,髂嵴上方12~35mm之间,供血范围为31 cm2。结论旋髂深动脉起源、行程及其穿支较恒定,具备穿支骨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可截取穿支皮瓣(肌皮瓣或骨皮瓣)进行游离移植或转位,用于复合组织缺损的重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