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第1跖骨颈部跖侧动脉分布及吻合的临床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足底第1跖骨颈部附近的动脉吻合特点,为临床涉及该部位动脉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2侧成人足标本,动脉乳胶灌注,制作血管显微解剖标本,对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分布及吻合进行观察。结果:在第1跖骨颈部跖侧,由第1跖底动脉向胫侧和腓侧分为两支,两者与第1跖底动脉主干呈‘Y'型分布。两个支在长屈肌腱下,分别向胫侧和腓侧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两侧的上行支和下行支分别与各自的发起动脉又各自形成一个‘Y'型。以上三者相互联系形成立体型的"3Y吻合"。第1跖骨中远1/3交界附近,还有第1跖骨胫侧动脉自第1跖底动脉发出,该动脉也分为上行支和下行支,形成第4个"Y",考虑到该处则共形成"4Y吻合"。结论:第1跖骨颈部跖侧的动脉吻合的参与血管较多,结构较复杂,本文中作者引入"3Y吻合或4Y吻合",能够较形象地描述该处的动脉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施行THA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前外侧入路微创组和标准后外侧入路组,各100例患者,对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12 ~30个月).两组患者均无骨折、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两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Harris评分及术后影像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小、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T形掌背动脉皮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环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报道应用T形掌背动脉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环形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在掌背部设计长轴与掌背动脉平行的纵行掌背皮瓣,在掌背皮瓣的近端设计一与之相联的横行掌背皮瓣,皮瓣整体上呈"T"型.纵行掌背皮瓣的长度相当于掌指关节至手指环形创面的长度.横行掌背皮瓣的长度,略长于手指环形创面的长度.以指蹼动脉为蒂,旋转轴点在掌指关节平面,皮瓣逆行转移至手指,横行掌背皮瓣部分修复手指环形创面,纵行掌背皮瓣部分相当于横行掌背皮瓣的蒂部.结果 临床应用6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质量佳.结论 T形掌背动脉皮瓣是修复手指环形创面的可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掌背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掌背动脉的皮支进行解剖学研究,为掌背动脉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0侧成人尸体手标本,观察掌背动脉及其皮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外径及分布情况。结果;掌背动脉的皮支集中在其行程的远近两端,尤其是在掌指关节附近;掌背动脉远端皮支与腕背部皮支间有分支相吻合。认为掌背动脉皮瓣可以设计仅以掌背动脉远端皮支为蒂而不必携带掌背动脉。  相似文献   
5.
李常辉  王元吉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492-1494
目的 探讨后正中小切口前后联合内固定椎体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后正中小切口前后联合内固定椎体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腰椎骨折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手术前后脊柱形态、功能恢复情况(JOA评分),并予1~2年随访,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40例患者术后椎体高度恢复95%~100%,CT扫描未见椎管内骨块残留,后凸畸形纠正率100%.所有患者予1~2年随访,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和失效.手术前、后脊柱Cobb角[(20.1±3.3)°与(1.8±0.8)°]、伤椎后凸角[(15.2±2.9)°与(0.7±0.1)°]、伤椎前缘高度[(67.5±6.4)%与(96.4 ±1.3)%]、矢状位指数[(66.8±7.3)%与(95.6 ±2.3)%]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085、31.604、27.988、23.798,均P<0.05);手术前、后JOA总评分[(5.47±1.28)分与(23.52 ±3.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834,P<0.05),随访时与术后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小切口前后联合内固定椎体重建术治疗不稳定性爆裂性腰椎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新的骨性标志定位股骨和髌骨骨道,改良单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2017年6月,18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改良小切口单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术,术中以股骨内收肌结节和髌骨内缘凸起最高点为参考点定位骨道。术后随访主观感受、CT评价髌骨倾斜角及关节适合角,Lysholm和Kujala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最长12个月,17例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1例于术后8周活动度屈曲约60°,给予关节镜下松解,经康复训练恢复正常。患者无再脱位,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CT显示髌骨倾斜角及关节适合角术后明显变小,Kujala及Lysholm评分术后明显改善。[结论]本手术方法可快速定位骨隧道,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其中56例行锁定加压钢板法手术治疗(手术组),50例予皮牵引甩手法非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随访6~1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优良率:手术组83.9%,对照组6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P〈0.01);并发症:手术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5)。结论手术治疗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恢复具有更好的疗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僵硬膝关节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例(25膝)僵硬膝关节患者,其中男2例(3膝),女18例(22膝);年龄55~78岁,平均(64.5±4.9)岁;病程5~21年,平均8.3年。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69个月,平均35.3个月。术后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的32.36±12.31提高至术后的80.70±18.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优7膝,良15膝,可3膝。膝关节ROM由术前的(39.4±5.3)°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5±11.2)°。结论:僵硬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术后可获得满意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解剖1例成年男性新鲜尸体左前臂标本时,发现小鱼际肌变异(图1)。  相似文献   
10.
指动脉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比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不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岛状皮瓣手术方式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10侧尸体手标本,观测指掌侧固有动脉各皮支的起点、走行、外径、分布,皮支与指掌侧固有神经相对位置关系。结果:(1)在手指近节,指动脉皮支按与指固有神经的比邻关系分为2型:①外侧优势型:皮支多行经神经外侧;②均势型:行经神经内、外侧的皮支数量均等。(2)在手指中节,指动脉皮支多从指固有神经外侧穿出。(3)在手指末节,两侧指固有动脉向中央靠拢并吻合成弓,发出的皮支多经神经内侧至皮肤。结论:(1)手指中节皮支多经神经外侧发出,在此处切取皮瓣时,应将神经向内侧分出,以免损伤皮支导致皮瓣血管障碍;(2)在手指近节切取指动脉皮瓣时,指固有神经从皮瓣内侧或外侧分离出皆可,但从内侧分离相对更安全一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