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抗生素可分为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作用于细菌核糖体而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作用于细菌RNA和DNA的抗生素、抑制细菌代谢和合成的抗生素等。 1 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1.1 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经常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系统感染。矫形外科医生最感兴趣的主要几类青霉素包括:天然青霉素、氨基青霉素、耐酶青霉素、抗假单胞青霉素及衍生青霉素。各种类间有相互的重叠,不同点在于药理学差异。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2.
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明确感染性骨折不愈合清创术后一期开放松质骨植骨的可行性,了解在感染的环境条件下,开放松质骨植骨愈合的组织病理变化过程。方法 新西兰白兔62只,制备双侧桡骨中段骨折,骨折端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制作感染性骨折模型,4周后经过x线片、病理、细菌培养来确定是否为感染。将确认为感染性骨折的47只兔,一侧桡骨行清创术并制造长度为1cm骨折端骨缺损,一期行自体松质骨植骨,伤口开放不闭合。另一侧桡骨不植骨为对照组。于第3、7天,第2、4、6、8、10、12周摄X线片,取材行EDTA脱钙,常规HE染色观察局部组织学变化。术后14周处死剩余兔取材行EDTA脱钙,常规HE染色组织病理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植骨术后第3、7天病理示绝大部分植骨条坏死。2周显示有新生骨痂生长。4周骨折愈合率:植骨组为20%,对照组为7%。6周骨愈合率分别为60%和20%。8~12周骨折愈合率分别为87%和67%。组织病理学显示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均可见缺损部位的炎症灶内有新骨形成和对松质骨条的替代过程。感染率:植骨组为13%,对照组为7%。骨痂面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一期开放植骨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颈骨折AO螺钉内固定术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结果相比较,总结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验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随访结果。方法将1984年6月~2001年8月有完整资料的1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后和配对的19例股骨颈骨折AO螺钉内固定术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结果进行比较。使用SPSS软件中的配对T检验方法对本组病人的年龄、性别、DHS失效的原因、骨折至关节置换术时间、早期并发症、失血、手术时间及临床Harris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DHS组中,术后早期并发症(术中股骨近端骨折或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O螺钉组(0.01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适体位与皮牵引两种不同方法在缓解髋部骨折患者疼痛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9月住院的髋部骨折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体位,即将可调节高度的充气软枕置于患肢下方,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适宜的舒适高度并保持患肢轻度屈髋、屈膝位置。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肢常规泡沫足牵引治疗。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测定疼痛程度,分别在治疗前15min及接受处理后连续3d的6个时间点测定NRS指数。并使用患者舒适度评定指标评价患者在此期间的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15min与接受处理后连续3d的6个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治疗前后疼痛均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适度0级37例,1级4例,2级0例,对照组0级0例,1级9例,2级3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2,P〈0.05)。结论舒适体位能有效缓解髋部骨折患者疼痛且舒适度高,操作简便且减少护理工作负担,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两次清创术在髋部骨折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25例髋关节感染患者详细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0~71岁,平均44.76岁。治疗方案:第1次先清创、取出内固定、细菌培养、抗生素骨水泥链珠植入,1周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再次清创、敏感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植入。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后,二期行新假体植入术。结果 25例患者中1例先后进行3次清创、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植入失败,至今感染未治愈。1例患者感染复发,准备再次手术。4例患者失访,其余21例患者随访24~80个月,平均60个月。19例患者治愈(90.48%),2例患者未治愈(9.52%)。术前术后血沉、C反应蛋白结果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Harris评分结果,优良10例(48%),较好7例(33%),尚可2例(9.5%),差2例(9.5%)。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部骨折内固定感染术后,应选择两次清创术。术中彻底清创、5套以上送检细菌标本、针对致病菌选用敏感抗生素间隔物、合理使用敏感抗生素等措施是提高髋部骨折术后感染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对于任何创伤骨科医师都是一个挑战。在诸多问题上仍然需要通过研究提供更高等级证据,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引入以及循证医学的发展,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做出多方面的改进,以使患者的主观体验及客观治疗效果得到改善。经过全国创伤骨科专家的讨论后达成本共识,为在急诊情况下处理开放性骨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VSD治疗创伤骨科术后感染患者15例,包括骨盆1例、股骨3例、髌骨3例、跟腱1例、胫骨4例、肱骨1例、踝关节2例。均先行彻底清创再用VSD。7-12 d后,若引流量仍较多或引流管堵塞,则更换引流装置,VSD应用次数为1-3次。若引流量较少且伤口局部红肿消退,体温正常,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ESR降至正常水平,则再次手术清创并封闭创面。结果本组13例创面经清创后应用VSD 7-12 d后,发现创面水肿减轻,出现新鲜肉芽组织,10例直接缝合修复创面,3例行组织瓣移植。随访12-20个月感染无复发,局部无窦道、无疼痛,感染得到有效控制。2例胫骨感染患者严重难以控制最终行截肢术。结论彻底清创后应用VSD可以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局部细菌增殖、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直接闭合或组织瓣移植消灭创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彻底清创、高效引流、恰当的固定及敏感抗炎药物的综合应用是治疗骨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病例 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肱骨干骨折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的疗效。方法:入选1999年3月至2006年10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肱骨干骨折105例,分为顺行髓内针组(A组)82例,逆行髓内针组(B组)23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时间平均(31.2±20.9)个月。两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大于A组(P=0.002)。A组有4例(4.9%)不愈合,8例(9.8%)发生肩痛伴肩关节活动度减小,B组3例(13.0%)术中发生医源性骨折。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低于B组(P=0.04),肘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与逆行髓内针固定均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但逆行髓内针固定医源性骨折发生率较高,应正确选择和制备髓内针入点。顺行髓内针固定有较高的肩痛和肩关节活动度减小的并发症发生率,注意将髓内针尾埋于肩袖下方,细致保护和修复肩袖,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练习,有利于减少肩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的带锁髓内针重新固定,或者辅助钢板固定,加上自体骨植骨是治疗这种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是膝关节周围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小于60°~70°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考虑手术治疗.膝关节松解手术方法有Thompson术式与Judet术式及其改良方法等,手术并发症如术中骨折、皮肤坏死、伸膝力弱、术后粘连再发等是治疗的难点.本文总结我院2002年至2006年行切开松解手术治疗的创伤后膝关节僵硬患者,对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