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跟骨的形态复杂,部位特殊,术后常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本文分析了本院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应用解剖型AO跟骨钢板治疗20例(22侧)移位型关节内跟骨骨折出现的切口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运用关节周围带血供骨膜瓣转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解剖观测40侧肩胛冈血管网、40侧肩关节血管网、37侧肘关节血管网、30侧膝关节血管网以及32侧髂嵴前部血管的组成、起始、走行、外径、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可设计肩胛上动脉冈下支为蒂的肩胛骨骨膜瓣;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和(或)内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骨膜瓣;桡侧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尺侧返动脉为蒂带尺侧下副动脉吻合支、骨间返动脉为蒂带桡侧副动脉吻合支的肱骨远端骨膜瓣;膝降动脉关节支为蒂的股骨内髁骨膜瓣、其隐支为蒂的胫骨上段骨膜瓣;以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嵴支为蒂髂骨骨膜瓣,转位修复附近关节的软骨缺损。结论:可利用关节周围细小动脉为蒂切取骨膜瓣转位修复相应关节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脱位,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至2006年5月,我们治疗了14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或合并有盂肱关节脱位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8~52岁,平均39.5岁。根据Neer分类法,二部分骨折5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2例,于外伤入院后3~9d手术。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肩关节被动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0个月,平均10个月,根据Neer评分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5例,良7例,中2例。随访期内未发现肱骨头坏死病例。结论 LPHP固定牢靠,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提高疗效。在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脱位时可优先考虑采用LPHP进行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传毅  林列  梁军波  王斌  陈国富  陈海啸 《中国骨伤》2016,29(11):1040-1044
目的:探讨新型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周围不稳定性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应用胸锁钩钢板对32例成年胸锁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4例,女8例;年龄25~76岁,平均42岁;胸锁关节前脱位12例,胸锁关节后脱位5例,锁骨内侧端骨折10例,骨折合并脱位5例。胸锁关节前骨折脱位采用标准胸锁钩钢板,后脱位则在钢板钩的远端,即胸骨柄前方加用螺母和垫片,预防术后再脱位。根据Rockwood评分法评定疗效。结果 :患者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X线片及CT显示胸锁关节解剖位置正常,内固定位置良好。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达Ⅰ期愈合,胸锁关节无再脱位,锁骨内侧端解剖结构均恢复,功能满意,其中9例患者胸锁关节周围存在肿胀,但无疼痛等症状。Rockwood评分结果12.78±1.43;疗效优24例,良8例。结论:使用该新型胸锁钩钢板治疗胸锁关节周围不稳定性骨折,内植物固定确实可靠,安全性高,操作简便,为治疗此类创伤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髂嵴后部 6条血管系统的解剖学观测 ,为临床合理选用髂嵴后部骨瓣转位及移植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 32侧成人尸体的第 3,4 ,5腰动脉、髂腰动脉髂支、骶外侧动脉上支和臀上动脉浅中支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等进行了观测。结果 :髂嵴后部这 6条血管均有分支分布到髂嵴并各有特点 ,其中髂腰动脉髂支血管蒂最粗为 (2 .0± 0 .4 )mm ,第 3腰动脉背侧支血管蒂较长为 (5 .7± 1 .5 )cm。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术式以满足不同的骨移植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 1月至 2009年 3月, 采用该术式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患者 30 例, 男 22例, 女 8例;年龄 17~58岁, 平均 36岁。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 切除伤椎的一侧椎板、椎弓根及 关节突, 创建后外侧通道, 然后行椎体次全切, 椎间植入钛网或人工骨笼,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随访时进行 X线和 CT检查, 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伤椎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分级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28个月(18~48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 Cobb角及伤椎高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椎管狭窄分级, 术前 2级 8例、3级 22例, 术后均为 0级;神经功能明显恢复, 术后 Frankel分级: A级 1例、B级 1例、C级 3例、D级 9例、E级 16 例。结论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及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且具备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优势, 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提供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桡侧副血管蒂肱骨远端骨膜瓣在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及骨不连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8例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同时,取桡侧副血管蒂肱骨远端骨膜瓣包绕骨折端。结果随访3~6个月,无一例骨折出现骨不连及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桡侧副血管蒂肱骨远端骨膜瓣移位术是治疗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融合在脊柱外科中的运用及其早期下沉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今在我院行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各类颈椎疾患患者60例和胸腰椎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的各类胸腰椎疾患患者45例,观察患者骨密度、钛网修剪、终板处理情况、放置情况、钢板类型及椎体撑开情况等,根据影像学表现判定植骨融合标准和钛网沉降率。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有6例颈椎患者发生钛网沉陷,沉降率为10%,而胸腰椎患者无一例发生钛网下沉,沉降率为0%(P〈0.05)。4例发生钛网下沉的颈椎患者无临床表现,2例患者出现颈肩痛,颈托固定3个月后缓减。结论:正确使用钛网及自体碎骨块能获得满意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损伤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高层建筑事故及恶性交通事故的增多,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呈逐渐增加趋势。由于该病损伤暴力大,致伤机制复杂,诊治棘手。自2003~2007年笔者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39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氏针撑开器辅助复位倒插弹性钉技术治疗儿童难复性桡骨下1/3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外科治疗的儿童难复性桡骨下1/3骨折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克氏针撑开器辅助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行倒插钉技术治疗(观察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10(6.0±0.4)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10(7.0±0.5)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对患儿的腕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3~12(11.40±0.48)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4~13(11.50±0.39)个月。所有患者达到骨性愈合,两组患者切口均无感染。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愈合情况以及恢复后的腕功能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比较,克氏针撑开辅助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下段1/3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