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背景:随着中国老龄化的日益严重,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越来越多,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中重度膝OA的有效方法。目的:探析TKA术后早期阶段式康复训练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其膝关节恢复、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行单侧TKA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根据术后康复训练模式不同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早期行阶段式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分阶段康复训练间歇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指导下的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初次主动屈曲达45°和90°的时间及NR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改善情况、康复积极性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初次主动屈曲达45°、90°的时间和NR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4 d的ROM、H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试验组术后14 d的ROM、H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康复需求、配合、依从性和遇挫折后良好情绪、家属及护理人员鼓励作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SF-12量表中生理总评分、心理总得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出院时试验组两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阶段式康复训练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减轻TKA患者早期疼痛,提高康复速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作为术后有效的辅助康复手段,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跗骨骨折的60%,而其中70%~75%是累及到距下关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目前临床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已普遍应用于复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我院自2008年8月-2011年6月共进行了38例45足的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金驰  杨磊  单忠林 《现代医学》2014,(8):869-871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距下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距下关节炎患者15例,采用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AOFAS评分、优良率、VAS评分及融合时间。结果:随访时间(22.3±3.8)个月。术前AOFAS评分、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5.6±4.5)分、(6.9±0.8)分,术后末次随访评分分别为(88.7±4.2)分、(1.5±0.4)分,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26,P=0.00;t=23.383,P=0.00)。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感染、麻木、皮肤坏死、螺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融合时间为(9.4±0.5)周。结论:关节镜辅助距下关节融合术创伤小,对跟骨和距骨的血供破坏少,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临床疗效较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国产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37例41足,术后随访10~20个月。结果 41足最终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7个月。骨折愈后Bhler角平均为36.2°,Gissane角平均为127.5°。按照Maryland系统评分平均为82.4分,优11足,良19足,可7足,差4足,优良率73%。Ⅲ型优良率为76%,Ⅳ型为69%。结论解剖钢板加植骨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固定可靠,愈后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应用双针起重机固定架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基础上[1],对原架进行研究改进为悬臂式功能固定架,于1984年以来,应用该架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57例,其中资料完整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57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应用双针起重机固定架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基础上[1],对原架进行研究改进为悬臂式功能固定架,于1984年以来,应用该架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357例,其中资料完整的陈旧性股骨颈骨折57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49~89岁,平均58岁。伤后手术时间3~18个月,平均5个月。轻度错位17例,中度错位28例,重度错位12例。术后下地5~15天,平均7天;拆架时间5~8个月。其中再次受伤1例有不同程度髋内翻,骨性愈合欠佳,双拐扶持下生活尚能自理。另1例10年后虽骨性愈合但头发现坏死,无不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30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行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组(A组)和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组(B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B(o)hler角和Gissane角、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2个月患足功能康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后随访时间为12~ 20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B(o)hler角、术后6个月Gissane 角、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患足功能Marylan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2.7±10.6)min、(34.8±3.8)°、(122.5±6.2)°、(3.8±0.8)个月、(84.6±8.7)分、13/15,B组分别为(76.8±15.8)min、(32.5±4.3)°、(126.3±5.8).、(4.1±1.2)个月、(86.2±10.2)分、14/1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加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桡神经深支的体表定位方法并明确其应用解剖学特征.方法取成人尸体48具,显露桡神经深支,在前臂旋前旋后中立位,分别测量桡神经深支发出点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骨茎突与肱桡关节线的距离、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与肱骨外上髁和Lister结节连线的水平距离.结果桡神经深支自桡神经主干发出的位置在肱桡关节上方平均为(15.4±2.5)mm.桡神经深支穿出旋后肌的部位均位于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的尺侧,与连线的水平距离平均为(6.1±2.1)mm,与肱桡关节线的平均距离为(61.3±17.6)mm,肱桡关节线与桡骨茎突尖端之距平均为(230.5±19.4)mm,后二者之比平均为(0.27±0.03)mm.结论桡骨小头正前方或略偏外侧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近端的定位标志,肱桡关节线下方约60 mm,肱骨外上髁与桡骨Lister结节连线尺侧约6 mm可作为桡神经深支远端的定位标志,二者结合可相对准确的对桡神经深支进行体表定位.  相似文献   
9.
腰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能够引起腰痛的解剖部位多且复杂,如何判断腰痛的来源,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在众多的可能产生腰痛的病因中,近年来椎间盘源性腰痛受到更多的重视,并被认为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高压氧组、骨肽组及联合组,各45例。所有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骨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肽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和骨肽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 d时切口血运,切口疗效及治疗1、2、3个月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 d切口肿胀、皮缘色暗、皮温低、表皮水疱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切口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471,P=0.03);其中联合组优于高压氧组和骨肽组(P<0.05)。治疗1个月时3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3个月时3组患者骨痂生长情况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高于高压氧组和骨肽组(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可有效改善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状况,促进骨折愈合,可作为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