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在腰腿痛病例中的的临床分布特点,并探讨发生Modic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一年内因腰痛或坐骨神经痛行腰椎MR检查和常规X线检查的患者1223例,分析腰椎MRI中终板Modic改变在椎间盘节段、年龄和椎间盘退变分类中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223例6115个腰椎椎间盘中,257例(21.0%)320个椎间盘(5.2%)邻近终板发生M0dic改变,其中Ⅰ型48例(3.9%)51个椎间盘(0.8%),Ⅱ型206例(16.8%)266个椎间盘(4.3%)、Ⅲ型3例(0.2%)3个椎间盘(0.05%)。椎间盘节段L5S1 168个、L4-5 95个、L3-4 29个、L2-3 18个、L1-2 10个,发生率分别为13.7%、7.8%、2.4%、1.5%、0.8%。突出、脱出和滑脱病例发生率较高(辟0.00)。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P=0.005)。40岁以上是Modic改变发生较多的年龄段(P=0.001)。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节段与年龄均和Modic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0)。回归方程为Y=-5.955+0.198A+1.528L+1.883D(Y为M0dic改变,A为年龄,L为椎间盘节段,D为椎间盘退变程度),P=0.000,EXP值:D=6.571,L=4.609,A=1.220。结论腰椎终板Modic改变和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节段和年龄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椎间盘退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Modic改变Ⅱ型最多,Ⅰ型次之,Ⅲ型最少;多发生于L4-5和L5S1椎间盘节段;女性高于男性;40岁以上是易发年龄。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温钛表面多孔晶态生物活化处理技术,对商业纯钛处理后,作为实验试样,用商业纯钛为对照组试样,在兔子的左右腿胫骨处开4.0mm孔各植入实验、对照试样,分别在生长4、8、12、16周后处死,取出试样,测试骨与试样的结合剪切力.两组试样测试数据对比发现,经过活化处理的试样比对照试样与骨结合力更强,结合的时间更短,更快达到稳定.本研究为钛金属在临床骨科材料新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腰椎椎体区域性骨密度(BMD)差异与力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取19例中老年人尸体腰椎的运动节段,分别测量每个椎体不同区域的面积骨密度(aBMD)和骨矿含量(BMC),然后分别承受过度压迫负荷导致终板骨折,观察其骨折特点并确定作用于运动节段与终板的极限负荷。结果 19个运动节段标本中,16个(84.2%)发生终板骨折,骨折位于下位椎体的上终板。在单个椎体内部,上终板的aBMD和BMC均小于下终板;椎体上部、中部和下部水平三等份的aBMD和BM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下部1/3的aBMD和BMC值最大;垂直分区比较,无论是二等份还是三等份,aBMD和BMC从前至后均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绕椎间盘的上终板aBMD明显高于下终板(P<0.05),但二者BMC比较,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板的极限负荷与终板和终板下骨的aB.MD和BMC呈正相关。结论 腰椎椎体的区域性BMD存在差异,上终板aBMD低于下终板,椎体前部aBMD低于后部,这可能是临床上椎体压缩性骨折多发于椎体前上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的MRI检查中,常可发现与椎间盘相邻的终板及终板下骨的信号改变。这种变化初始时候并没有引起注意,随着1988年Modic等对这一现象的描述,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引发了近年来的一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5.
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进行随机单盲对比观察,旨在探讨运动疗法在非特异性下背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下背痛中最常见的是非特异性下背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保守治疗是它的主要治疗方法。我们对韩氏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与药物治疗NLBP进行随机单盲对比观察,旨在探讨韩氏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疗法在NLB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肩胛颈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肩胛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30例肩胛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轻度移位(分离移位<10mm)9例,明显移位(分离移位>10mm)21例;解剖颈骨折6例,外科颈骨折24例;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18例。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采用Herscovici功能评估方法;影像学检查主要在肩胛骨正位X线片上测量盂极角(glenopolarangle,GPA)。结果28例获随访14d~9年。其中非手术治疗组:随访11例,Herscivici评估:优4例,良2例,可2例,差3例,6例GPA>20°,5例GPA<20°;手术治疗组:随访17例,Herscivici评估:优11例,良5例,可1例,16例GPA>20°,1例GPA<20°。结论轻度移位的外科颈骨折适合保守治疗;而移位明显或伴有同侧锁骨骨折的外科颈骨折,以及解剖颈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重建肩关节稳定,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