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糖尿病心肌病由糖尿病发展而来,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现代临床发现其发病机制与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钙调节受损、AGEs积累增加、心肌纤维化、线粒体损伤、微血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糖尿病心肌病证属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其基本病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为其病理产物,临床治疗应标本兼治,但以治本为主。生脉散为益气养阴之经典方剂,目前多用于心律不齐、心肌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类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证实其可有效干预DCM的多种发病机制和病理环节,以上均为生脉散临床治疗DCM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进行超声扫查,探讨其超声表现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s antibody,ACPA)在评估RA关节病变活动程度及疗效研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RA患者轻度活动期组20例(n=20),中度活动期组20例(n=20),重度活动期组20例(n=20),所收集病例均根据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法(DSA28)。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三个月分别各组患者的7关节进行超声扫查,7关节包括严重侧的腕关节,第2、3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和第2、5跖趾关节,超声扫查包括灰阶超声和能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ACPA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比较3组间差异,分析以上关节超声表现及ACPA与关节病变活动程度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滑膜血供高于中度组,中度组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滑膜血供高于轻度组,两独立样本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滑膜血供情况以及血清ACPA结果比较,治疗后显示关节腔积液变少,滑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关节腔滑膜的血供程度低于治疗前( P<0.05),ACPA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联合超声与ACPA不仅可以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了解疾病的病变活动程度,也可以更好的评估预后,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摘要:近年来,医学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使得医学图像分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利用医学成像设备进行筛查诊断的工作量巨大,并且由于患者的不断增多,往往伴随着患者病理学的个体差异、医生长时间辛苦的阅片工作和医生的主观评价等缺点,常会出现因假阳性率高而误诊的现象。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巨大成功让医学图像实现计算机辅助筛查诊断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深度学习及其在细胞形态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深度学习在细胞形态学图像分析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内镜下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褪色病灶并行活检的40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患者性别,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边界、大小、部位、形态、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下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2例胃黏膜褪色病灶中,肿瘤性病变共33例(8.2%),其中高危上皮肿瘤(高级别异型增生和早期胃癌) 23例(5.7%)。患者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大小、病灶表面凹陷、病灶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病灶表面微血管和表面微结构均与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性病变相关(P<0.05),而患者年龄、胃黏膜萎缩程度、病灶大小、病灶表面凹陷、病灶表面微结构与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高危上皮肿瘤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长径<20 mm(OR=4.487,95%CI:1.776~11.332,P=0.001)、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OR=40.510,95%CI:1.610~1 019.456,P=0.024)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表面微结构异常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高危上皮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03,95%CI:0.000~1.587,P<0.001)。结论 表面微结构异常、病灶大小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阳性征是胃黏膜褪色病灶诊断为肿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35岁肥胖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为肥胖人群预防血脂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国重要心血管病患病率调查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2012年~2015年在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46600名≥ 35 岁人群,通过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等方法收集所需的资料,本文利用这一资料分析不同肥胖类型的血脂异常状况,符合本文分析的人有36023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和内脏脂肪指数(VFI)三个肥胖指标的肥胖诊断标准依次为:BMI≥28kg/m2,WC≥90(男)/85(女)cm和VFI≥10。另外,本研究依据达到的三类肥胖指标诊断标准的个数和种类分为五种肥胖 类型:非肥胖、普通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肥胖和混合型肥胖。结果 本次研究中,腹型肥胖所占比例为38.2%,普通肥胖所占比例为18.0%,内脏肥胖所占比例为40.4%。随着WC、BMI以及VFI的升高,TC、TG和 LDL-C 水平升高(趋势检验P均<0.001)。总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34.7%,其中非肥胖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为23.5%,普通肥胖、腹型肥胖、内脏肥胖人、混合型肥胖群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依次为31.6%、35.1%,35.9%、48.3%,知晓率依次为9.5%、10.4%、9.9%、16.6%。结论 我国不同肥胖类型人群血脂异常患病均高于普通人群,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虽然高于普通人群,但整体偏低,亟待加强肥胖人群血脂异常的防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