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囊性增生病癌变过程中部分因素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乳腺囊性增生病(FCD)经不典型增生到癌变部分因素的变化。结果提示:从因明显FCD症状活检至癌变为2~10年;从Ⅱ级以上不典型增生到临床癌变需2~7年;癌变率为3.1%。FCD患者存在性激素分泌调控失常,血浆雌激素和催乳素含量增加,导致上皮细胞增生。乳腺一般性增生细胞的DNA含量和超微结构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似;无肿瘤相关抗原及异常基因产物表达。而发生在一般性增生基础上的不典型增生则呈现细胞基因物质DNA含量增加,部分为超4C的多倍体细胞;同时出现细胞膜和细胞核超微结构异常;雌激素受体含量增加,对性激素的依赖性和敏感性增强;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出现胚胎性肿瘤相关抗原和异常基因产物表达。随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至乳腺癌,上述诸因素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规律性。提示FCD上皮细胞从一般性增生经不典型增生至乳腺癌为细胞生物学连续逐渐变化的过程。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具有癌倾向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异常和表型变化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细胞核DNA含量等异常变化及程度可作为乳腺癌前病变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志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非重度反流性食管炎(NSRE)的发病机制,本研究对10例NSRE患者和10名健康人(HS)进行同步胃窦、下食管括约肌(LES)和食管体部连续测压5小时,观察消化间期和消化期的食管功能。结果显示,NSRE和HS组的LES压力变化类似,在移行性复合运动(MMC)Ⅰ期时,LES压力较低,分别为23.3±3.0和16.1±2.7(NS),MMCⅡ期时升高29.2±3.7和30.5±4.1(NS),而MMCⅢ期明显升高为53.4±6.1和43.4±6.0(与Ⅰ期比,P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成明 《临床荟萃》2003,18(20):1191-1193
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 ,可导致反流性食管炎 (RE)以及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在西方国家非常常见 ,约 10 %的成年人每日都有烧心症状 ,30 %~ 4 0 %每月有症状 ,我国北京、上海两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GERD发病率为 5 .77% ,其中RE为1.92 % [1] 。近年来 ,有关GERD分类、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均有较大进展 ,现做一简要介绍。1 有关疾病谱的新变化传统观念认为GERD的发病过程是从非糜烂性食管炎(non erosivereflux…  相似文献   
4.
例1,男,24岁。因服氯化汞20g伴腹痛、呕吐4小时,呕血3小时入院。服药2小时后外院清水10000ml洗胃并口服鸡蛋清300ml,4小时后转入我院。查体:急性病容,咽部粘膜明显充血,心肺检查无异常,上腹部弥漫性压痛,肝区、肾区叩痛,肠鸣音活跃。化验:尿蛋白(+)、尿白细胞1~2个/高倍。血白细胞19.7×10~9/L、中性88%,谷丙转氨酶123u、黄疸指数9u,血糖3.774 mmol/L,肌酐380.12 μmol/L,尿素氮14.7mmol/L。入院后给予解毒(二疏基丁二酸钠)、补液及止血等治疗,当天尿量300ml,次日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观察离体状态下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及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对犬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精氨酸能明显抑制十二指肠的收缩,而N~G—硝基—L—精氨酸甲酯能抵销其抑制作用。结果支持一氧化氮作为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硷能神经的主要介质,参与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调节,表现为运动抑制。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由于消化道激素、平滑肌肌电生理和药理学的研究,大大推进了胃肠动力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又由于消化道压力测定以及放射性核素技术等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才使这一研究领域空前活跃。本文将扼要介绍消化间期、消化期的运动生理、病理生理及治疗方法的进展。一.生理 (一)动力学分期人类上消化道动力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消化间期(空腹状态)与消化期(进食后)。  相似文献   
7.
对10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患者及1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消化间期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检测及血浆胃动素测定。采用气道式测压法连续记录消化间期运动复合波(IDMC)120min,其间每隔15min采血2ml行胃动素放免测定。结果表明:NUD组血浆胃动素高峰明显减低的同时伴有IDMCⅢ期缺乏;NUD组胃窦部收缩力明显低于正常组。提示:NUD患者胃动素高峰和IDMCⅢ期的缺乏以及胃窦部收缩力的减低可能是消化不良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间期和消化期体表胃电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常人及消化不良病人消化间期和消化期EGG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探讨餐后胃电与胃窦机械收缩之间的偶联关系。方法:采用PC Polygraph HR台式高分辨上消化道动力监测系统对11例正常人和1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人连续5小时同步记录体表胃电和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压力变化。结果:正常人胃电功率随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周期变化而变化,Ⅱ期时增高,约为Ⅰ期的2倍,Ⅲ期最高,约为Ⅰ期的2.5倍,餐后功率与Ⅲ期接近,FD病人胃电功率只在餐后30分升高。消化间期胃电功率和胃窦动力指数呈正相关(正常组:r=0.87,P<0.01;FD组:r=0.79,P<0.01)。结论:体表胃电可以反映MMC周期性变化和胃窦运动功能。FD病人餐后胃电功率减低。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81年1月至1986年7月共收治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的乳腺导管疾病50例。报告如下,着重讨论乳管系统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超声技术在胃肠动力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技术在胃肠运动功能检测方面由于具有非侵入性、无放射性和应用广泛等优点,因此发展非常迅速,应用范围明显扩大,不仅可用于胃排空的测定,还能用于近端胃顺应性、胃窦收缩活动和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等的测定。除胃运动功能外,已对小肠和大肠运动功能以及胆囊排空进行了研究。新的超声技术不断涌现,从最初的实时超声技术,发展到彩色超声血流成像,最近已有人将三维超声技术用于胃肠动力研究。本对超声技术在胃排空、胃顺应性、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以及小肠、大肠运动功能和胆囊排空的测定方法、意义及评价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