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煎配方颗粒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免煎配方颗粒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服药后孕囊在8h内排出的妇女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免煎配方颗粒加味生化汤.结果 观察组阴道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免煎配方颗粒加味生化汤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3.
患者男,57岁.因咳嗽、胸闷伴左侧胸痛1个月入院.无畏寒及发热,偶有咳血.行抗炎治疗症状无好转.体检:左肺语颤较弱,叩诊呈实音,呼吸音减弱,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均接受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均治疗2次)。分别于阻滞前、首次阻滞后第1天及第2次阻滞后第1、7天测量患侧腿围,记录患侧腿围缩小值。采用Inbody720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阻滞前及第2次阻滞后1周时的组织水肿程度;观察症状改善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阻滞。1例术后出现短暂下肢无力,余无不良反应。首次阻滞后第1天及第2次阻滞后第1、7天患侧下肢各测量点腿围均不同程度缩小,且各测量点第2次阻滞术后第1、7天腿围缩小值均高于第1次术后第1天(P均0.01)。第2次阻滞后1周组织水肿程度较术前降低(P0.01),髋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增加(P0.01),患侧下肢肿胀感、紧绷感、疼痛感、麻木感均消失。结论 DSA引导下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6.
随着诊断和监测技术的提高,促进排卵方案及胚胎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辅助生殖技术(ART)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于不孕症的治疗.ART的常见并发症为自然流产,且大部分发生在妊娠早期.这也是ART临床妊娠率最高可达50%以上,但抱婴率却一直徘徊在20%-30%[1]的重要原因.自然流产不但降低ART治疗的成功率,还增加了ART中患者夫妇的精神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因此,重视ART妊娠早期先兆流产的研究和原因的分析,并行之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提高ART治疗成功率、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34例支气管内膜结核CT表现与纤维支气管镜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及纤维支气管镜(FB)征象,比较两者的符合率,并评价CT诊断EBTB的价值.方法:对34例经细菌学证实为EBTB病例的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FB表现进行对比.结果:34例患者CT有23例显示43支支气管狭窄,2~5支狭窄11例,主、叶、段支同时受累6例.CT发现支气管异常与FB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与FB诊断EBTB符合率较高.结论:CT能详细显示支气管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及管壁情况,还能显示肺野、肺门、纵隔及胸膜病变,是EBTB诊断及鉴别诊断非常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肝包膜下血肿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35岁.突发右上腹疼痛10 h余,为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无明显外伤史;曾在当地卫生院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体检:T 36℃,P 78次/min,R 20次/min,Bp 100/60 mmHg,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巩膜未见明显黄染,右上腹肌略紧张,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墨非氏征( ),肝区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N 0.86,RBC 2.89×1012/L,Hb 88 g/L,PLT 84×109/L;AFP 18.39 ng/ml;ALT 202 U/L,AST 238 U/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在正常人、病毒性肝炎各型、肝硬化患者中的表现以及与肝纤维化、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设正常人组、急肝组、肝硬化组、病毒携带及各型慢肝组,分别对其中肝静脉血流频谱进行检测,分析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在正常人与各组肝病患者间的差异,并将其与反映肝功损害程度的相关指标(主要为A/G,黄疸指数)作相应分析。结果:正常人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中度、慢肝’重度、肝硬化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与乙肝病毒携带(ASC)ASC、慢肝轻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的异常不但与以往所证实的肝实质纤维化及脂肪变性有关,而且与肝脏损伤程度或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