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工艺设计赋予产品质量内涵,探讨穿心莲制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指纹图谱变化及其与药效活性间的相关性,构建关键工艺环节与质量属性的桥梁。参照穿心莲制剂制备过程(提取-浓缩-干燥-制粒),HPLC指纹图谱测试各中间体微观组分物质基础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提取环节对穿心莲制剂质量内涵变异影响较大;DPPH抗氧化、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炎活性建模测定各中间体药效活性,均不断下降,分别绘制关键工艺参数与药效活性间曲线方程,结果均表明传统高温处理过程,不利于其临床疗效的发挥。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对色谱-药效活性数据构建谱效模型方程,经验证,该方程能准确预测指纹信息与药效活性关系,便于后续质量属性评价及为进一步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挥发油广泛分布于中药材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促透皮吸收、镇痛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有关含挥发油类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加,现今在临床医疗、保健、日用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均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中药挥发油溶解性差、易挥发,性质不稳定。品种、采收季节、提取方法、炮制工艺、贮存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挥发油的成分与含量,进而直接影响其疗效、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因此控制挥发油含量显得尤为必要。现行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含挥发油类中药的质量控制方面做了许多规定,但却普遍未对挥发油的含量进行限度要求。鉴于中药挥发油良好的生物活性及质量标准尚不完善,本研究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研究与药典描述确定含挥发油类中药的种类;结合中药学知识,对196种含挥发油类中药的功能与主治、来源进行分类统计,辨析易混淆品种;综合分析挥发油的质量影响因素,总结其含量测定方法,为开发利用含挥发油类中药提供参考,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含挥发油类中药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药制剂的快速发展,传统与现代中药制剂领域中“药辅合一”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药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药辅合一”作为传统中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大量中药典籍和传统中药处方中屡见不鲜,处方中部分中药不仅发挥药效,而且担任辅料的角色,既作辅料,也做辅药。目前,对中药制剂“药辅合一”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在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缺乏相关典籍的挖掘和梳理,系统性不强。本文以传统中医药古籍为工具,从传统与现代两方面对古籍中常用“药辅合一”的种类、性质及其作用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探讨“药辅合一”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开发前景,以期为现代中药制剂“药辅合一”的深入开发及传统中医药宝库的古籍挖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黄芩酒炙过程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含量变化与其药效活性间的相关性,优选黄芩酒炙的最佳炒制时间。方法:采用HPLC测定黄芩酒炙过程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4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8 nm;以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检测黄芩酒炙过程中抗炎活性的变化情况,结合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含水率等指标,采用聚类分析和线性回归对指标成分含量-药效活性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黄芩苷为黄芩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在酒炙过程中,黄芩苷质量分数、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其抗炎活性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在炒制18 min时,黄芩苷质量分数达到峰值14.33%,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达到最高点63.00%,此时抗炎活性达到最高值92.96%。结论:在黄芩酒炙过程中,炒制时间对其黄芩苷含量及药效活性均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黄酒闷润后最佳炒制时间为18 min。  相似文献   
5.
胡恋琪  孙豪杰  熊优  邱婷  王雅琪  杨明 《中草药》2020,51(10):2618-2626
目的基于"成分-靶点-代谢"关系筛选黄芩酒炙前后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依据黄芩酒炙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构建"差异成分-作用靶点-代谢组学"网络关系;将黄芩中黄酮苷类成分与苷元成分、差异成分与内源性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挖掘生黄芩和酒黄芩Q-marker。结果整合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结果,预测分析得到黄芩苷、千层纸素A-7-O-葡萄糖醛酸苷为生黄芩潜在Q-marker;黄芩素、汉黄芩素为酒黄芩潜在Q-marker。结论酒炙促进黄芩中苷元类活性成分的溶解和吸收是其炮制的重要机制。中药饮片炮制前后的差异鉴定、网络药理学及代谢组学的结合为发现和确认中药质量标志物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悠久的保健历史,独特的食养理论,丰富的药材资源,使中药保健产品在国内外保健产品的领域中占有重要一席。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理论,合理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保健产品,概述了近年来中药保健产品的发展现状,探讨了目前中药保健产品研发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提出了基于中医药理论与优势的中药保健产品设计思路,即按八纲辨证、五行学说、体质学说、扶正祛邪等理论,更科学、更合理地设计中药保健产品的研发模式。努力创制具有中药特色和优势的保健产品,以尽快适应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使中药保健产品为人类健康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黄芩制剂制备过程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含量变化与其药效活性间的相关性,阐明黄芩制剂制备过程的关键影响环节,质量源于设计角度整体评价制剂质量疗效短板。方法模拟黄芩制剂制备过程(提取-浓缩-干燥-制粒),HPLC法测定各阶段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以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为炎症模型,测定各阶段中间体溶液的抗炎活性;聚类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对指标性成分-药效活性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过程中黄芩化学成分含量与其抗炎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长时间热处理(浓缩、干燥)损失较大。结论黄芩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阶段操作水平对其指标成分含量及药效活性影响显著,其中浓缩、干燥环节为影响其制剂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胡彦君  王雅琪  王勇平  王学成  熊优  杨明 《中草药》2016,47(17):2965-2971
中药质量控制一直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点和重点,而药效组分群的辨识则是支撑中药质量控制的前提和基石,是中药的创新与发展探索的重要方向。药效组分群的研究方法虽众多,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需在理论上加以提高,加强其系统性。从中药药效组分群发展历程出发,系统总结和分析现行药效组分群的筛选思路、组分配伍、质控模式等内容,探讨从复杂成分群中寻找"药效组分群"的方法,并构建配伍关系的研究思路,以期又快又准地锁定中药药效关键组分,实现中药质量标准"关联药效,量而又准,可控可评"的愿景,为后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制剂制备过程中成分变化及其药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板蓝根制剂制备过程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告依春、尿苷、鸟苷、腺苷、靛玉红)质量分数变化与其药效的相关性,以阐明板蓝根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影响环节,为后续制备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模拟板蓝根制剂制备过程(提取-浓缩-醇沉-干燥-制粒),采用HPLC法测定各阶段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变化;以体外羟基自由基清除率为模型,测定各阶段中间体溶液的抗氧化活性;利用聚类分析法、偏最小二乘法和多元线性回归对色谱-药效活性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提取-浓缩-醇沉-干燥-制粒等过程中板蓝根制剂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与其抗氧化活性整体呈降低的趋势,其中热处理环节(浓缩、干燥)损失较大;分别采用2种计量学方法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靛玉红、鸟苷、腺苷质量分数与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结论板蓝根制剂制备过程中的各阶段操作水平对其指标组分的质量分数及药效影响显著,其中浓缩干燥环节为影响其制剂质量的关键环节;靛玉红、鸟苷、腺苷可能是其发挥抗氧化活性的关键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黄芩片、酒黄芩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不同产地黄芩饮片的质量分析与标准化控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HPLC法建立黄芩片和酒黄芩的指纹图谱,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特征分析。结果:建立了16个厂家19批黄芩片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得到5个主成分峰,聚成3类;并建立了8个厂家10批酒黄芩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9个共有峰,得到3个主成分峰,聚成3类。结论: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建立的黄芩片、酒黄芩HPLC指纹图谱稳定可靠,可为黄芩片、酒黄芩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