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毕爱萍 《新中医》2015,47(1):251-253
张柏林教授是天津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首批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张教授学识渊博,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治疗研究工作多年,对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慢性气管炎等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颇深,现将张教授诊治消化性溃疡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1病机阐述与辨证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吐酸、嘈杂范畴,常以胃脘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在胃,与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采血固定器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RICU住院治疗的4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登记号的单双号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垫腕枕定位、棉签按压止血方式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研究组患者采用自制采血固定器进行采血。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用时、采血操作用时、一针穿刺成功率;对两组患者住RICU期间动脉采血部位的血液外渗、穿刺局部瘀斑、皮肤牵拉疼痛等穿刺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共采血2110次,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血1079次和1031次;研究组患者的穿刺用时、采血操作用时分别为(2.46±0.38)min和(5.53±0.98)min,均短于对照组的(4.02±0.43)、(6.06±1.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74%(1033/1079),高于对照组的82.93%(855/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血液外渗、穿刺局部瘀斑、皮肤牵拉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50%(27/1079)、4.45%(48/1079)、7.32%(79/1079),均低于对照组的17.26%(178/1031)、16.10%(166/1031)、28.81%(297/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RICU桡动脉采血操作中应用采血固定器能够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节约采血操作时间,并可减少穿刺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是为病人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病人工作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和病人的预后,甚至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手术室必须有合理的布局、先进的设备、严密的组织、健全的制度和严格的无菌技术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手术任务。 手术室建筑布局合理是完成手术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下面就手术室建筑布局的合理性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应用在EST取石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行EST取石的患者随机分入A、B二组,A组给予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这二组患者在麻醉中各时间段(诱导前后,术中、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深度(BIS)、用药量、不良反应(躁动、呛咳)、清醒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在基本相同的BIS下,二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在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术中平均动脉压B组高于A组;术中用药量A组多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清醒时间A组、B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联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减少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输注量的同时能有效维持EST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是EST手术安全有效的麻醉选择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用吸痰管行气道吸痰配合持续正压通气在治疗重症左心衰竭患者监护指标(SpO2,心率,收缩压)的影响。方法将48例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分为三个阶段观察分析监护指标(SpO2,心率,收缩压)的变化情况,第一阶段即患者未进行持续正压通气和支气管吸痰,第二阶段是进行持续正压通气5min后,第三阶段是持续正压通气间歇支气管吸痰5min后。结果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心电监护指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三阶段都比前一阶段在氧合方面都有好转。结论持续正压通气配合支气管吸痰在改善左心衰竭患者的氧合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肺纤维化为首发表现的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临床特征,并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以肺纤维化为首发表现MPA患者(MPA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等临床资料,并与同期36例IPF患者(IPF组)进行比较.结果 IPF组患者更易发生呼吸困难[80.6%(29/36)比52.0%(13/25),P< 0.05],而MPA组患者更易出现肾损害、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80.0%(20/25)比2.8%(1/36)]、重度肺动脉高压[52.0%(13/25)比19.4%(7/36)]、皮肤损害[36.0% (9/25)比5.6% (2/36)]、发热[64.0%(16/25)比8.3%(3/36)]、关节受累[56.0%(14/25)比5.6%(2/36)]、体重下降[60.0%(15/25)比11.1%(4/36)]、消化道症状[56.0%(14/25)比8.3%(3/36)]等多系统损害(P< 0.01或<0.05).结论 当患者出现多系统损害,如同时有呼吸系统症状、肾损害、皮肤损害、发热、关节受累等表现时,临床医师应考虑MPA的可能.对临床疑似IPF的患者,应常规行ANCA检查,并注意肾功能监测,以避免漏诊以肺纤维化为首发表现的MPA患者.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在现代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为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应做好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为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人工气道的管理中针对气囊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对24例COPD导致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量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下肢骨折拟行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氯胺酮舒芬太尼)和对照组(舒芬太尼),每组30例,均以一次性镇痛泵(2 mL/h共50h)行静脉术后镇痛。实验组舒芬太尼0.35μg/(kg.h)+氯胺酮35μg/(kg.h),对照组舒芬太尼0.5μg/(kg.h)静脉术后镇痛治疗。记录疼痛、发生的不良反应(瘙痒、恶心呕吐、精神症状)、血氧饱和度。结果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中对照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肤瘙痒和尿潴留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值在各时间点均不低于96%,而且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精神症状。结论 35μg/(kg.h)氯胺酮在静脉术后镇痛中能够增强舒芬太尼0.35μg/(kg.h)的镇痛作用,而且不增加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房颤患者电复律麻醉的效果.方法 将因房颤需接受电复律治疗的患者共65例,按入选顺序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4例接受异丙酚麻醉,B组31例接受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麻醉,观察两组在麻醉效果、苏醒状况、麻醉后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B组在麻醉效果、术中知晓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麻醉术后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A组(P<0.05).结论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更适合用于房颤患者电复律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的最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治疗前均行pH值检测,按pH值分为三组。A组28例患者pH值<7.25,B组26例患者pH值在7.25-7.35间,C组26例患者pH值>7.35,三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pH值、PaO2、PaCO2同A、C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在住院时间方面B组与A、C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A、B、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2.1%、3.8%、34.6%,B组与A、C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最佳时机,在7.25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