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6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胸腺是重要的中枢免疫耐受器官,也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而胸腺髓质上皮(Medullary thymic epithelial cells,m TECs)在T细胞的阴性选择中占有重要作用,它通过表达组织限制性抗原(tissue-specific antigens,TSAs)消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而Aire在调控TSAs的表达,因此了解Aire调控TSAs的机制,以及m TECs在中枢免疫耐受中的作用能更有助于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131I气溶胶的活度浓度,估算核医学科医务人员吸入131I所致内照射剂量。方法 使用CF-1001BRL型便携式大容量空气采样器,采用碘盒收集山东省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的131I气溶胶,利用HPGe-γ能谱仪对样品进行测量,得到6家医院碘治疗工作场所中131I的活度浓度值,并估算医务人员的内照射剂量。结果 6家医院碘治疗工作场所空气中131I的活度浓度范围为3.64~2.94×103Bq/m3,控制区(病房、患者通道、分装间、远程操作给药室)131I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监督区,监督区131I的浓度最高的是医护通道,为2.62×102Bq/m3。核医学科医务人员两种职业待积有效剂量估算值为0.07~5.68 mSv,均未超过国家规定限值。结论 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仍存在不可忽视的131I气溶胶污染现象,应面向全国各地区核医学科开展内照射监测,探索更加合理的防护标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TIPS治疗和临床结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和评价经皮治疗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的技术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16例有门静脉及其属支闭塞症状的患,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均为非海绵状血管变性所致。通过建立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通道(TIPS)、带膜支架旁路术和经皮抽吸取栓法清除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提高门静脉的血流输出量。结果 13例采用经皮技术治疗获得成功。门静脉及其属支血栓所致的门脉高压均得到纠正,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立即停止;顽固性腹水和黄疸症状得到缓解。结论 经颈静脉门腔静脉分流术、门静脉内带膜支架旁路术和经皮门静脉及其属支抽吸取栓法对于治疗非海绵状血管变性和非瘤栓所致的门静脉闭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总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含义及应用,为"透热转气法"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温热论》《温病条辨》相关条文,分析"透热转气法"的内涵及用药特点,系统总结"透热转气法"在温病营分热灼营阴和热闭心包证中的应用。结果:"透热转气"即使入营之热得以外透,是在清营养阴和有针对性地祛除阻止营热外达的病理因素基础上实现的;"透热转气"的常用方剂有清营汤、清宫汤、凉开三宝等,同时要依据不同兼证辨证论治;营热外透的标准主要为神志转清、舌质由绛变红、出现舌苔。结论:本文初步构建了透热转气法的应用模式及思路,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随机抽取山东省8个地级市的17家医院的儿童CT检查频数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儿童CT检查频数构成。方法 参照并更改全国医疗照射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我省8个地级市的17家医院作为样本,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级别、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获得的受检者诊疗信息等。结果 共调查45114名儿童,其中男孩27307名(占60.53%),女孩17807名(占39.47%);婴儿组(< 1岁)儿童8091名(占17.93%),幼儿组(1~< 3岁)儿童8910名(19.75%),学龄前组(3~< 6岁)儿童7656名(占16.97%),青春期组(10~< 15岁)儿童20457名(占45.35%)。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照射频数的累积前两位为颅脑和胸部,照射频数分别为18398人次(35.4%)和15359人次(29.5%)。平扫为主要的CT扫描方式,扫描的频数为45194人次,占86.87%,增强的扫描频数为5200人次,占10.0%。增强扫描中扫描部位占前两位为:颅脑和胸部,分别占16.36%和13.20%。各不同年龄段中,学龄前期的重复检查比例最高,其中检查两次的占14.64%,检查三次的占2.49%;不同受检部位中,受检者重复检查比例最高的为冠脉血管造影。结论 儿童CT扫描频数较高,各相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医疗照射防护,降低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6.
杨淑慧  丁吉善  陈丽平 《新中医》2019,51(11):35-39
目的:探讨治疗痹证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治疗痹证、科研人员研发新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 2015版收载治疗痹证的中成药,将相关信息录入EXCEL表格,对药物名称进行规范,运用Clementine12.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42种,涉及药物150味,用药总频次468次;提取证素10个,前3位分别是湿、风、寒;药物按功效归为18类,祛风湿药最多,其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频次≥5的高频药物共30味,前10位分别是牛膝、当归、防风、甘草、独活、木瓜、苍术、川乌、川芎、桂枝;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二联药对23组,三联药对55组,其中核心药对4组,分别是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白术+羌活+防风、茯苓+秦艽+防风;聚类分析得到有意义的聚类组7组,体现了补虚+祛风湿、解表+益气活血、解表+祛风湿、清热祛湿+通络、祛风湿+补虚+活血的配伍特点。结论:《中国药典》收载治疗痹证的中成药以治疗风寒湿痹为主,针对风湿热痹的中成药较少;临床治疗多以祛风湿、补虚、活血为基本治则,兼以解表、清热、利水进行配伍组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进行测量,研究感生放射性冷却规律,并为评估患者、医务人员及公众额外受照剂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automess—6150AD6/H+6150AD-b/H型环境监测X-γ辐射周围剂量当量率仪对5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进行测量。结果 5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水平与测量位置、时间等因素有关:出束停止后10 s,加速器机头外壳表面5 cm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5.55 μSv/h,距外壳1 m处固定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4.07 μSv/h;在出束停止5 min后,加速器机头外壳表面5 cm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2.11 μSv/h,距外壳1 m处固定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最大值为1.77 μSv/h。结论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感生放射性测量结果随时间推移逐渐冷却;测量结果维持在一个较为固定的范围,数值的波动范围较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金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蛋白数据库、疾病数据库,查询左金丸有效化合物、相关靶蛋白和靶基因,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靶点-疾病网络图和蛋白互作网络图,并对靶点蛋白进行基因本体生物学过程(GO-BP)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和作图。结果:共获取槲皮黄酮、小檗碱等42个有效化合物,经分子在线对接平台筛选后,获取214个靶点、622种相关疾病、10个hub蛋白,包括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GO-BP富集涉及转录调控、信号通路、物质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涉及癌症、肝病、内分泌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左金丸作用靶点涉及癌症、肝病、代谢、心血管、炎症等疾病,与癌症尤为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CHD患儿主要的介入手术类型的参数和受照剂量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6年某三甲级医院收集CHD患儿介入诊疗的患儿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辐射剂量数据信息。结果 CHD患儿介入诊疗中透视时间最长的是射频消融术(RFCA)为21.8 min,摄影帧数最多的是VSD封堵术为355帧,VSD封堵术的累计剂量(CD)和剂量面积乘积(DAP)最高为728 mGy和1 415 mGy·cm2;10岁之前的患儿比例较高,尤其是PDA封堵术,占到总数的83%。结论 应合理运用心脏介入诊疗,优化手术参数,以减少患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恶寒发热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常见症状,即发热与恶寒同时并见的情况。历代医家将其作为诊断表证的重要依据,甚至认为恶寒发热是表证的必见症。但在临床实际当中,表证的寒热表现是复杂多样的,有寒热并见者,有恶寒者,有发热者,亦有恶寒发热皆不明显者,并非都是教科书上所说恶寒发热并见的典型表证。在伤寒和温病两类外感热病初起的表证阶段,其恶寒发热的表现亦不完全相同。故笔者拟从恶寒发热的含义、产生机理及表述依据入手,来探讨本症对表证的诊断意义及在两类外感热病中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