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1.
血管损伤是创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下肢血管损伤通常有比较高的截肢率和病死率[1].运用腔内介入技术治疗穿透性、钝性和医源性血管损伤代表了现代创伤医学的划时代进步.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于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通过腔内介入技术处理的68例下肢血管损伤患者的诊疗经验,探讨腔内介入技术在血管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指征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7例因动静脉内瘘血管未扪及震颤或搏动就诊的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毕即时造影检查均提示血流通畅。血栓抽吸时间36~171s,平均119.1s;内瘘闭塞长度8~33cm,平均22.8cm;术中出血量10~25ml,平均13.5ml;术后首次血液透析血流量245~285ml/min,平均261.4ml/min;术后住院时间2~5d,平均3d。围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血液透析通路急性血栓形成成功率高、创伤较小,是一项值得临床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创伤救治新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将严重创伤或感染的手术和治疗分阶段进行,在行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后强调积极复苏和支持,达到提高救治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毛茅  李春孟 《浙江医学》2018,40(24):2698-2700
目的观察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单侧急性下肢DVT患者38例,其中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的患者18例(观察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的患者20例(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消肿率、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肢肿胀、深静脉通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d,两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消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与深静脉通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DT相比,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DVT可明显地缩短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总用量,患肢肿胀改善、深静脉完全通畅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与CDT比较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腔镜下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对2003-2007年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49例53条患肢应用Seps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53条患肢均存在不同程度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且均伴有下肢静脉性溃疡.术后所有患肢溃疡均在短期内愈合,自觉症状消失.经过术后随访无新生溃疡、无曲张静脉复发.结论 Seps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具有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微创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s,GDC)联合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操作要点。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3年3月采用GDC联合微弹簧圈治疗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脾动脉瘤位于脾动脉起始部,3例位于脾动脉中段,3例位于脾门处。瘤体平均直径(24±3.4)(20~28)mm。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共使用GDC33枚,普通弹簧圈58枚,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11±4.5)(5~181个月,脾动脉瘤未见血流通过,无脾梗死发生。结论GDC结合微弹簧圈栓塞脾动脉瘤安全可行,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良性结肠肿瘤、恶性结肠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活性,探讨ICTP在良恶性结肠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75例恶性胃肠肿瘤患者,设为A组,其中71例为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4例为转移性肿瘤患者,另选43例良性结肠肿瘤患者为B组,同时,设52例同龄健康人为C组,均采用酶免疫测定(EIA)方法测定血清中的ICTP活性.结果 B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6.75 ±3.34) μg/L,C组血清ICTP活性为(4.68±2.91) μg/L,A组患者血清ICTP活性为(14.84±8.49) μg/L,其中,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患者和转移性结肠肿瘤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分别为(17.47±10.86) μg/L和(8.14 ±5.45) μg/L.A组中两类患者的血清ICTP活性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中原发性恶性结肠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CTP是反映结肠肿瘤骨代谢的一个灵敏而简便的检测指标,并有助于良恶性结肠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毛魁  叶子  王友清  李春孟  李建芳 《新中医》2018,50(11):166-168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射频消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静脉滴注治疗;治疗1月后观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总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变化,1年内统计2组存活及转移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EGF、AF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患者TB、A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但2组间TB、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年存活率、复发转移率观察组分别为90.67%、16.00%,对照组分别为66.67%、41.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抑制肝癌射频消融术后VEGF、AFP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转移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癀术的术式选择和血管保护经验。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患者共56例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以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和血管保护方法。结果本组资料共行鼻烟窝内瘘术12例,腕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35例,曾接受两次以上手术的9例患者均行铅笔上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所有内瘘术均一期成功。患者术后无出血、窃血综合征、血栓形成、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有5例患者因穿刺损伤、针眼未愈合等,造成血管浪费,增加了手术困难。结论内瘘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整体考虑和规划,从而更好的保护血管、确保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23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行胃部分或全部切除术215例,未能切除21例。术前并存慢性疾病89例(37.7%)。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80例,死亡4例。术后pTNM分期:Ⅰa期39例(16.5%),Ⅰb期27例(11.4%),Ⅱ期41例(17.4%),Ⅲa期47例(19.9%),Ⅲb期31例(13.1%),Ⅳ51例(21.6%)。5年生存率Ⅰa期、Ⅰb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期分别为90.5%、89.3%、62.3%、30.6%、19.4%和1.9%。结论老年胃癌患者病理分期多为Ⅲa期、Ⅳ期,术前多伴有慢性疾病,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但要注意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