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取代原焦脱镁叶绿酸a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成卟啉衍生物。方法:通过酸解反应从叶绿素a得到焦脱镁叶绿酸a,羧基保护后插入Zn^2 形成金属配合物,采用2,3-二氯-5,6-二氯-1,4-苯醌(DDQ)对C17-C18氧化脱氢,然后脱去甲基,合成得到卟啉衍生物,结果:用DDQ脱氢氧化叶绿素系列化合物的C17-C18单键形成双键,从而合成卟啉类化合物。结论:该方法条件温和、简便,副产物较少,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推出强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公式对突跃范围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作用进行探讨,解析了滴定突跃范围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阐明了突跃范围影响因素的Co和Cs之间的相互关系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为理解和掌握强酸滴定突跃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芩素的化学发光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冶  张鲁勉  何小英  梁友竹 《中草药》2000,31(8):580-582
以黄芩素进行试验 ,建立了黄芩素的化学发光测定法 ,并应用于市售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检测 ,RSD=0 .6 5 % (n =10 ) ,回收率为 (98± 3) % (n =6 ) ;本法可用于其它多羟基黄酮化合物的检测 ,检测结果从本质上反映多羟基黄酮化合物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强弱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患者,男,29岁,于2010年12月30日就诊于大连市帝凯尔口腔,病人主诉:牙齿松动,不能咀嚼.右上颌骨第三磨牙拔出术后发现根尖部附着组织异常. 1.2 诊断方法 面部特征,采用数码相机对于面部特征进行摄影(MI1080P Rollei vidicon that is 50×super high zoom and Full HD,pixels=1920×1080). 组织病理:病人根尖附着组织固定在95%酒精中,石蜡包埋,5 μm切片载入玻片,Mayer氏HE染色,在苏木精染色液中浸泡2 min,然后放入伊红染料中,95%脱水,去除过多的伊红染料,HE染色标本在Olympus CX31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摄像采用Nikon E4500照相机完成. 颅骨成像:采用Raw CT eXam Version[(Voxel dimension:X=0.002 mm;Y=0.002 mm;Z=0.002 mm)对于病人颅骨密度进行检查,影像成片:672,Image matrix:800×800,检查包括上下颌(maxilla and mandible);长骨成像:采用了Neusoft PACSIRIS version 3.1,检查了两侧上下肢和锁骨等部位.  相似文献   
5.
分裂样障碍患者的脑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分裂样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脑形态的差异。方法 采用三维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64例(男女各32例)分裂样障碍患者和64名(男女各32名)对照组的脑形态,径线测量采用秋野等方法。结果 (1)两组男性比较: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右侧颞叶长径小[ ( 63 4±1 5 )mm],海马角大[ (38 7±1 7)°];左侧海马长径小[ (39 4±0 7)mm],海马角大[ (38 6±1 5)°],均P<0 05。两侧半球比较,患者组右侧半球长径( 159 5±2 1 )mm、顶枕叶长径( 54 4±1 3 )mm均小于左侧[分别为(160 7±2 3)mm和(55 8±1 1)mm],而右侧半球横径[ ( 71 1±1 0 )mm]、颞叶长径[ (63 4±1 5)mm]和海马长径[ (40 7±0 8 )mm]则大于左侧[分别为( 69 8±1 0 )mm、( 62 0±1 2)mm、(39 4±0 7)mm;P<0 05]。(2)两组女性比较:患者组右侧半球高径[ (106 9±1 5)mm]、颞叶长径[ (61 6±1 2)mm]、顶枕叶长径[ (50 8±1 3)mm]和海马长径[ ( 39 9±0 8 )mm]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109 0±1 4)mm、(62 0±1 1)mm、(51 5±1 1)mm、(41 3±0 9)mm;均P<0 05]。两侧半球比较,患者组右侧额极长径[ ( 34 9±0 9 )mm]、额叶长径[ ( 60 7±0 9 )mm]和颞叶长径[ (61 6±1 2)mm]均大于左侧[分别为(33 6±0 8)mm、(59 6±0 8)mm、(59 9±1 3)mm],顶枕叶长径[ (50 8±1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清除蜜饯中亚硫酸盐所引起的刺激性气味的方法。本法利用氯酸钾把亚硫酸盐转化为硫酸盐,转化彻底,转化产物无毒无味,且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出弱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计算公式,推算并提出弱酸(碱)准确滴定的新的判断依据。并根据公式对弱酸(碱)滴定突跃范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解析弱酸(碱)滴定突跃范围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阐明影响突跃范围C0(被滴定组分的起始浓度)和Cs(滴定剂的浓度)是的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黄芩素诱导体抑制酪氨酸酶作用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方冶 《中草药》1999,30(7):526-528
黄芒素诱导体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竞争性抑制,其ki为0.058mmol/L。对O^-2的清除作用和作为竞争性底物是黄芒素诱导体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两个重要机制。提示清除O^-2而抑制酪氨酸酶是多羟基黄酮的共性,O^-2的清除剂也将都是酪氨酸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黄芒素诱导体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是竞争性抑制,其ki为0.058mmol/L。对O^-2的清除作用和作为竞争性底物是黄芒素诱导体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两个重要机制。提示清除O^-2而抑制酪氨酸酶是多羟基黄酮的共性,O^-2的清除剂也将都是酪氨酸酶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10.
从中药黄芩中提取了黄芩素诱导体(SD),并经纯化后对其紫外吸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进行试验。结果为:在190nm~400nm范围内各波长都有强吸收,清除(O2-)的C50为0.13mg/L,抑制酪氨酸酶的C50为0.06g/L。提示SD可作为一种高效多功能的防晒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