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等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病因多样,分子机制复杂,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流行病之一。人体生活在一个充满氧气的环境,在其代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不断产生活性氧( ROS),当人体因为衰老、疾病等原因产生ROS与消除ROS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机体便产生氧化应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在骨质疏松症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多的ROS通过对多种细胞因子、酶活性的激活或抑制和上调或下调受体配体的表达调控多条信号通路,最终影响细胞核内基因表达,促进骨形成相关细胞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细胞、骨细胞的凋亡和破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使得骨形成速率相对骨吸收速率滞后,打破以破骨细胞吸收骨组织和成骨细胞形成骨组织相协调的动态平衡过程,从而促使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本文从ROS诱导的氧化应激对骨形成相关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基质的影响展开综述,为骨质疏松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锐  徐彭  吴燕红 《中草药》2009,40(12):1856-1858
目的 研究竹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方法 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常数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p-羟基苯)-(2,3)环氧-1-丙酸(Ⅰ),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Ⅱ)、(+)-鹅掌揪树脂醇B(Ⅲ)、原儿茶醛(Ⅳ)、原儿茶酸(Ⅴ)、荭草苷(Ⅵ)、牡荆苷(Ⅶ)、异荭草苷(Ⅷ)、异牡荆苷(Ⅸ).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环氧香豆酸(epoxy coumaric acid).  相似文献   
3.
不同酸制延胡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酸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煎出量,热板法测量小白鼠给药前、后痛阈值。结果:延胡索经不同酸处理对延胡索乙素煎出量有一定影响;延胡索及不同酸制品对热板致痛小白鼠有镇痛作用。结论:延胡索各酸制品中乙酸制品效果差,苹果酸、盐酸制品与醋制品相比不具特色,柠檬酸、酒石酸制品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张锐  徐彭  吴燕红 《医学教育探索》2009,40(12):1856-1858
目的 研究竹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色谱方法分离化学成分,根据波谱数据及理化常数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3-(p-羟基苯) (2,3)环氧-1-丙酸(Ⅰ)、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Ⅱ)、(+)-鹅掌揪树脂醇B(Ⅲ)、原儿茶醛(Ⅳ)、原儿茶酸(Ⅴ)、荭草苷(Ⅵ)、牡荆苷(Ⅶ )、异荭草苷(Ⅷ)、异牡荆苷(Ⅸ)。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环氧香豆酸(epoxy coumaric acid)。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仙汤对围绝经期大鼠心脏电生理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根据体质量随机分组,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8×10~(-4)g·kg~(-1)·d~(-1)),二仙汤低、中、高剂量组(4,8,12 g·kg·~(-1)d~(-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彻底摘除卵巢复制围绝经期大鼠模型。同时分别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80 d。以生物信号采集仪连接Ⅱ导联电极记录大鼠心电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病理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雌激素α受体(ER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图P波,R波,T波幅度显著减小(P 0. 01),PR间期,QRS时程,QT间期不同程度的缩短,大鼠血清中E2水平显著降低(P 0. 01);大鼠子宫明显干瘪,皱缩,子宫内膜层变薄,腺体数量明显减少;心肌组织ERα受体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二仙汤各剂量组均能改善上述大鼠子宫的病理变化,中、高剂量二仙汤能显著升高E2水平(P 0. 01),显著逆转上述子宫的病理变化,上调ERα受体蛋白的表达(P 0. 01)。结论:二仙汤能改善围绝经期大鼠的心脏电生理变化,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体内雌激素活性和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血通片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全脑缺血、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结扎、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及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诱导的小鼠肺血栓实验模型,观察脑血通低剂量组(NXT-L组)与脑血通高剂量组(NXT-H组),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NXT-H延长小鼠断头喘息的存活时间为(23.26±1.76)s;NXT-L与NXT-H延长小鼠双侧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结扎后的死亡时间分别为:(128.33±3.11)s、(1316±7.67)s;NXT-H可以升高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OD值为:(150.02±18.51)U/mgprot;NXT-L与NXT-H降低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DA值分别为:(26.80±1.92)nmol/mgprot、(26.43±1.90)nmol/mgprot;NXT-L与NXT-H降低急性不完全脑缺血模型MDA值分别为:(6.36±1.67)nmol/mgprot、(5.78±0.90)nmol/mgprot;NXT-H降低脑指数为:(0.71±0.04)%;NXT-H降低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诱导的小鼠肺血栓实验模型中小鼠死亡数+偏瘫未恢复数为:(2+9=11)只.结论 NXT可以通过升高SOD活性,降低MDA的生成,降低脑血管通透性,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诱导的小鼠肺血栓实验模型中小鼠死亡数+偏瘫未恢复数.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具有靶向性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粒径和PDI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考察溶液pH值、反应温度、壳聚糖和多聚磷酸钠的比例及质量浓度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雷公藤甲素与壳聚糖的偶联比及雷公藤甲素、叶酸活性酯和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采用HPLC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温度25℃,溶液pH 3.5,壳聚糖-多聚磷酸3∶1,壳聚糖与多聚磷酸钠的质量分数均为0.3%,制得的纳米粒平均粒径约170 nm,粒子分散指数(PDI)约0.21。载药纳米粒的释放率于4 h后达平衡,最大释药率约68%。结论:按优选工艺制备的雷公藤甲素叶酸-壳聚糖纳米粒质量稳定可靠,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对《生命科学基础》教材内容重要性评价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生命科学基础》教材中的内容分解为60个知识点,对各知识点内容的重要性在不同职称、不同专业人员中进行了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为教材内容取舍和制订教学大纲提供了理论依据,亦为其它教材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大鼠肝微粒体P450活性方法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使用肝微粒体进行细胞色素P450活性测定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大鼠肝微粒体P450活性测定的方法学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肝微粒体的制备方法,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系的特异性底物及其代谢产物和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细胞色素P450活性测定的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川芎茶调散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颅脑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方法判断眩晕患者脑血流的改变。选择35例眩晕患者作为治疗组和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用川芎茶调散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和脑血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脑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8.6%;治疗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渡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明显高于治疗前,椎动脉的左侧Vm、Vs、Vd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余检测之项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未达到显著性。结论 川芎茶调散可用于中医辨证的瘀阻脑络证眩晕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