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比较常见的院外肺部炎性疾病之一,随着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的耐药率的上升,以及病患梯度的范围增加,CA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日益增高,导致医疗资源消耗巨大。目前临床上CAP的患者主要依靠经验性治疗。正确选择抗生素、减少病原体的耐药率,优化肺部炎症疾病的医疗方案,提高CAP临床治愈率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不易耐药、简便价廉等特点,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个很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综述近年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镜病理关系研究进展。分别从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的相关性和其他胃炎证候与胃镜病理相关性三方面进行概括,以客观呈现慢性胃炎胃镜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联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的慢性胃炎的诊断、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鸿亮  冯文涛  姚萍 《胃肠病学》2012,17(8):483-487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我国以及亚洲地区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的:分析GER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5~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12或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破损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非GER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信息,对19个可能与GERD有关的变量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者进一步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例数分别为100例和12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BMI)、浓茶、进食过饱、辛辣饮食、高盐饮食、食管裂孔疝(HH)、幽门螺杆菌(Hpylon)感染、非甾体消炎药(NSAIDs)、民族、便秘11个变量与GERD相关(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H(OR:3.614,95%CI:1.188~10.993,P=0.024)、辛辣饮食(OR:5.469,95%CI:2.570—11.640,P=0.000)、便秘(OR:3.760,95%CI:1.592~8.884,P=0.003)、中老年(OR:5.229,95%CI:1.090~8.587,P=0.005;OR:2.275,95%CI:1.004~6.667,P=0.004)为GER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认识和避免GERD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以及治疗HH将对GERD的预防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院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明镜  冯文涛  向阳 《中国药业》2009,18(16):58-59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08年收集到的67份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7例ADR患者中,女性ADR发生率是男性的1.58倍;中老年患者(≥50岁)发生ADR的几率更大(64.18%);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的ADR最多(70.1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主要途径(92.54%);I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4.33%),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22.39%)。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对临床症状、膀胱残余尿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22例DN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西药治疗)与研究组(基础治疗+西药治疗+温针灸治疗)各46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排尿情况与血糖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口干多饮、疲倦乏力、腰膝酸软、小便次数增多、排尿时间增长)积分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日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排尿量、B超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且研究组减少幅度更大(P0.05);两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DNB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排尿情况与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3~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文涛  熊杉  钟明镜 《中国药房》2008,19(20):1538-1539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和用量均逐年增加,其中吗啡制剂尤为突出,而哌替啶注射液则逐年下降。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基本合理,但其剂型、种类还应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总体功能评价结果、20m步行时间、晨僵时间、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7.27%(48/55),高于对照组的47.27%(2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20m步行时间以及晨僵时间均短于对照组,ESR、CRP检查结果低于对照组,过敏、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疗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总体功能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的恢复,降低治疗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CG)中医症状及证候与胃镜象的关联性,建立CG中西医辨证和辨病的联系,提高诊断水平,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皮尔森(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CG中医症状、体征和证候与胃镜象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对CG患者的胃镜象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共提取23个胃镜指标进行分析,镜下改变包括浅表性胃炎(CSG)、萎缩性胃炎(CAG)、溃疡等;病位有贲门、胃窦、胃体等;病理改变有幽门螺旋杆菌(Hp)、活动度、慢性炎症等得出CG患者胃镜象与症状、面色、舌象、脉象、证候有相关性。结论:CG中医症状、体征和证候与胃镜象指标有一定的联系,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及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8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和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含量(CRP)及随访3个月复发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有效率94.1%(32/34)与对照组有效率85.3(2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概率法,P=0.427)。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观察组为(3.07±0.65)和对照组为(6.32±0.5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0,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ESR分别为(14.85±4.4)mm/1 h和(25.90±5.16)mm/1 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6,P〈0.001);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RP(8.12±1.51)mg/L和(19.90±2.96)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5,P〈0.001)。3个月随访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5.9%(2/34)和23.5%(8/34),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及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虽不能提高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但能有效改善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114例ADR报表分别从报告人、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发生的ADR较多,占57.9%(66例);抗感染用药引起的ADR最多,占68.4%(78例);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为常见,占92.1%(105例);ADR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最为常见,占47.4%(54例).结论 ADR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