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 (ginkgolides ,Gin)对过氧化氢 (H2 O2 )诱导的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小鼠皮层神经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H2 O2 ,建立神经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利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Westernblot技术分析c fos、c jun基因表达产物C FOS蛋白、C JUN蛋白的变化。结果 :H2 O2 可诱导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损伤和存活率降低 ,其损伤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同时可诱导神经元C FOS、C JUN表达增加。Gin预处理2 4h可明显减轻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 ,提高神经细胞存活率 ,且在 0~ 37.5mg·L-1范围内呈现浓度依赖关系。Gin能明显逆转H2 O2 诱导的C JUN蛋白表达的增高 ,对H2 O2 刺激的C FOS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Gin可对抗H2 O2 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 ,该保护作用与其抑制细胞c jun基因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银杏内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旋  张慧灵  顾振纶  秦正红 《中草药》2005,36(11):1741-1744
银杏内酯为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公认的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综述近10年来银杏内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对银杏内酯的进一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对外源性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加重离体豚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离体豚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装置,观察银杏内酯(4,8,16mg·L -1 )对离体豚鼠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三磷酸腺苷酸酶(ATPase)以及冠脉流量(CF)的影响.结果:银杏内酯、普萘洛尔有效减少损伤心肌MDA含量及Ca 2 -ATP酶活力,增加GSH-PX活力,并且对抗PAF加重的离体豚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银杏内酯对抗PAF加重离体豚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与拮抗PAF受体、抑制自由基产生、减少心肌细胞钙超载、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缓释胶囊中银杏内酯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缓释胶囊中银杏内酯的含量.方法:色谱柱:C18(Sperisorb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30∶70),流速:1.0 mL*min-1,柱温:25℃,示差折光检测器.结果: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银杏内酯C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在10~8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分别为0.9996,0.9995,0.9999,0.9997,回收率分别为100.0%,99.1%,99.2%,99.9%,精密度测定RSD小于6.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经济,可用于测定银杏叶缓释胶囊中银杏内酯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多中心常规方法加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经济性、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试验方法,收集各中心2013年8月-2014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银杏内酯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可使用其他活血化瘀类药物,治疗组354例,对照组180例;在出院后3、6、12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获取药效指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生活自理患者比例、痊愈率、复发率、全因死亡率;经济学指标:患者工作恢复率、成本效果比(CER);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程度,评估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远期获益差异。结果 出院后3、6、12个月,治疗组的ADL评分、痊愈率、自理率、工作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和死亡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出院后6、12个月,治疗组的CER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远期评估发现,经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患者较未接受其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佳,CER更优,证明了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相玉  邵伟 《齐鲁药事》2007,26(4):240-241
目的优选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提取后银杏叶总黄酮醇苷和总内酯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即选择不同提取时间、乙醇量和乙醇浓度作为相关因素,初步优化了提取工艺。结果及结论结果表明,银杏叶最佳提取工艺为:加药材15倍量(9,6)60%乙醇,回流2次,每次1.5h。  相似文献   
7.
银杏总内酯注射液对大、小鼠脑缺血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银杏总内酯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局部脑缺血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三氯化铁(FeCl3)造成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观察对缺血大鼠行为状态、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应用肾上腺素-胶原蛋白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该药整体抗血栓作用;应用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试验和葡聚糖-500造成的大鼠高血黏度试验,观察该药对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银杏总内酯注射液3.0 mg.kg-1及以上剂量可改善MCAO大鼠的行为障碍,减少脑缺血区的梗死范围;6.0 mg.kg-1及以上剂量可显著抑制小鼠体内血栓的形成,降低大鼠全血黏度;1.5 mg.kg-1及以上剂量可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论:银杏总内酯注射液对动物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血凝状态、抑制血小板依赖性血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V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多奈哌齐治疗2个月,观察组予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并记录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ADL评分及SOD、GSH-Px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MD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0.0%(32/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治疗VaD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中银杏内酯A(GA)、银杏内酯B(GB)和银杏内酯K(GK)与人血浆蛋白的结合 率,以LC-MS/MS法测定透析内外液中各待测物的浓度,计算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结果:血浆中其他成分对测定无干扰,各待测物在选择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精密度及稳定性结果均符合方法学要求;样品孵育8 h后,GA、GB和GK与人血浆蛋白结合基本达到平衡,此时GA(0.34、1.70 和8.51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4.03%-88.11%,GB(0.62、3.09 和15.5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1.21%-53.56%,GK(0.04、0.20 和1.01 μg·mL-1)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24%-59.5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满足生物样品的分析要求。GA与血浆蛋白结合较强,GB和GK具有中等强度的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10.
ProtectiveefectsofGinkgobilobaextractagainstlysophosphatidylcholineinducedvascularendothelialceldamageCHENJianXiong,CHENW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