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68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79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赤藓糖醇对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 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和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us,Av)生长的影响,探讨不同浓度赤藓糖醇作用后的Pg对牙周膜细胞炎症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PgAaAv 3种致病菌接种于0、2、4、8、16、32、64、128 g/L的赤藓糖醇-BHI液中,37℃厌氧培养一定时间,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将Pg分别接种于MIC、1/2、1/4、1/8 MIC 4个赤藓糖醇质量浓度的培养基以及不含赤藓糖醇的培养基,离心并清洗后,加入细胞DMEM培养基重悬,与培养至第4代的人牙周膜细胞共培养24 h,弃上清,裂解细胞,提取总RNA,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IL-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赤藓糖醇对3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Pg:64 g/L,Aa:128 g/L,Av:128 g/L。不同浓度赤藓糖醇条件下培养的细菌,刺激牙周膜细胞产生IL-1β、IL-6 、TNF-α的能力不同。赤藓糖醇浓度为8 g/L时,炎症因子量与不加赤藓糖醇的对照组无显著差别;浓度升高达到16 g/L时,IL-1β、IL-6 、TNF-αmRNA的相对表达量有所降低,且浓度越高,炎症因子释放越少;但所有实验组炎症因子量始终高于未加细菌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赤藓糖醇对PgAaAv的生长能力有抑制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赤藓糖醇质量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赤藓糖醇还可通过某种方式对致病菌毒力因子起抑制作用,进而降低Pg的牙周致炎性,减少牙周膜细胞IL-1β、IL-6、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2.
卤化天然产物特别是微生物来源卤化天然产物在生理和生物化学上具有重要作用,是抗生素类药物的重要来源,在控制病原微生物特别是耐药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放线菌、真菌及其它微生物来源的卤化天然产物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五倍子对致龋菌抑制作用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方法:对五倍子分别采用水、乙醇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对致龋菌的抑制作用,用液体稀释方法检测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结果:五倍子水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株、粘性放线菌ATCC 19246株的抑菌圈分别为20.41mm、10.46mm、6.74mm;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最小抑菌浓度为15.6g/L;最小杀菌浓度为15.6g/L;五倍子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株、粘性放线菌ATCC 1 9246株的抑菌圈分别为20.71mm、14.87mm、6.57mm;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株最小抑菌浓度为1.95g/L、3.9s/L;最小杀菌浓度为3.9g/L、3.9g/L。结论:五倍子水、醇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Ingbritt株、茸毛链球菌6715株有较强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对粘性放线菌ATCC 19246株没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链球菌和放线菌均为人牙菌斑中的主要成员,而且链球菌中的变链菌已被公认为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但放线菌与龋病的关系尚未确定,尽管许多报道论及粘性放线菌与牙骨质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粘性放线菌5519Ⅰ型菌毛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粘性放线菌5519Ⅰ型菌毛进行分离和部分特性研究。方法:采用超声粉碎方法从粘放菌5519细胞壁上分离Ⅰ型菌毛,然后经160000×g24h高速离心,硫酸铵沉淀和葡聚糖凝胶G100过柱后取得纯化菌毛,并经电镜和SDS-PAGE电泳检查。结果:粘放菌5519Ⅰ型菌毛大部分分子量为53573.4u,少量为37699.8u。经电镜检查证实为Ⅰ型菌毛。结论:通过超声,结合高速离心,沉淀和葡聚糖凝胶G100过程可得到纯化的粘放菌5519Ⅰ型菌毛  相似文献   
6.
粘性放线菌与龋病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粘性放线菌是牙面早期定居细菌之一,它对龋病及牙周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现在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对粘性放线菌的分类鉴定,粘性放线菌的粘附及与粘附有关唾液蛋白、产酸等方面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口腔粘性放线菌菌毛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表面菌毛对细菌粘附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类型的菌毛具有不同的功能。本实验采用负染法,正染法、简易正染法观察了透射电镜下粘放菌T11V及其突变菌珠的菌毛,发现简易正染法操作方便,简易少时,较理想的观察毛形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邓嘉虹  马异 《华西医学》2004,19(2):303-303
患者,男,53岁,因“发现左颈无痛性包块1 + 月”入院。包块在一月内由胡豆大小迅速生长为鸡蛋大小。查体示左下颌下区有一4×5×4cm3大小包块,质地较硬,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颌下腺开口无红肿和压痛,口底未扪及肿块,颈部未扪及淋巴结肿大。当地包块针吸活检结果为:倾向颌下腺混合瘤伴感染。入院后CT检查示左侧舌骨大角骨质毛糙,其内似有不规则低密度区,其外侧带状肌肿胀,左侧颌下腺肿大,向下与外侧颈阔肌粘连。目前仍不能明确其性质,考虑为左侧颌下腺恶性肿瘤。术前考虑诊断为颌下腺恶性肿瘤或结核性淋巴结肿大。于2 0 0 3 1 1 1 0在…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某院收治的一例放线菌化脓性耳廓软膜炎的诊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因右耳廓急性红肿、疼痛2 d入院,入院当天即行耳廓脓肿切开引流,脓液送细菌培养。4 d后脓液培养结果回报为苏黎世放线菌,诊断为右耳廓苏黎世放线菌病。随后相继使用大剂量青霉素G静脉滴注、阿莫西林口服,共治疗3个半月,耳廓红肿消退、未变形或遗留瘢痕,停药后继续随访3个月无复发。提示苏黎世放线菌感染需早诊断,大剂量、足疗程的抗菌药物治疗,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可避免因漏诊而未得到及时治疗导致的外耳廓瘢痕、畸形以及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老鼠簕是一种重要的具海洋药用价值的红树林植物。以分光光度法(齐墩果酸为对照品,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为显色剂)测定红树植物老鼠簕中总三萜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在500nm波长条件下,齐墩果酸在0.04~0.20mg·mL-1范围内,0~60min间,吸光度与含量线性关系良好;首次测定得到,红树植物老鼠簕根的总三萜含量为0.62%,(RSD=0.91%,n=3);茎的总三萜含量为2.20%(RSD=3.94%,n=3);叶的总三萜含量为1.59%(RSD=5.04%,n=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