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应用腹腔镜技术对 32例闭合性肝损伤进行了诊断和治疗 ,减少了非手术治疗的盲目性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 ,男 2 8例 ,女 4例 ,年龄 1 5~ 63岁 ,中位年龄 2 7岁 ,受伤至来院时间 0 .5~ 1 0 .0h。其中交通事故伤 2 1例 (65 5 % ) ,坠落伤 5例 (1 5 6 % ) ,砸伤 2例(6 3 % ) ,撞击伤 4例 (1 2 5 % )。1 2 肝损伤部位及程度分级 肝右后叶 1 9例 (59 4% ) ,肝右前叶 6例 (1 8 8% ) ,肝左叶 5例 (1 5 6 % ) ,肝左右叶联合伤 2例 (6 3 % )。肝损伤程度按美国创伤外科协会 (AAST)标准分级 ,Ⅰ级 1 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常见并发症及其原因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发生胆漏,3例合并有腹腔出血,1例十二指肠损伤,2例有胆管结石,1例结石遗漏腹腔,1例损伤胆总管但是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结论:从严掌握LC手术适应证、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LC严重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联合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前的应用价值.方法: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27例先行ERCP证实胆总管结石后行EST,用取石囊、取石篮、碎石器等器械取出胆总管结石,并留置ENBD管.1~3 d后行LC术.结果:有25例患者共取出胆总管结石45枚,取石成功率93%,另2例未成功,其中1例胆总管狭窄段大于2 cm,另一例结石嵌顿,导丝无法通过.1例EST后合并轻度急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后仍行LC术,LC成功率100%,2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8±3)d.结论:LC术前联合应用EST,ENBD微创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者11(男7,女4)例,平均年龄46(14~78)岁.病史1mo~3a.均经过非手术治疗,症状反复发作,最少1次,最多4次.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有上腹部不适感、饱胀、嗳气、纳差;重者有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胀、消瘦.既往有慢性胃炎者4例,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例,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者4例,合并胃下垂者1例.全组病例均经立位腹平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析我院治疗的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43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14d;其中4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恢复时间3~40d。结论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有效;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癌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185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冷循环射频联合TACE后收集患者的肝癌组织标本。采用应用q-PCR检测(用GAPDH基因作为内参)方法检测患者癌组织标本的长链非编码RNA-AK054978及长链非编码RNA-FER1L4在肝癌患者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长链非编码RNA-AK054978及长链非编码RNA-FER1L4的质粒,分别电转染SMMC-7721人体肝癌细胞株,运用Transwell小室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肝癌细胞的组织生物学特性。结果长链非编码RNA-AK054978在患者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P0.05)。上调长链非编码RNA-AK054978可以加速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凋亡率。结论长链非编码RNA-AK054978的表达与肝癌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冷循环射频联合TACE通过抑制长链非编码RNA-AK054978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添加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的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晚期结肠癌大鼠模型结肠吻合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应用瘤块转移法建立晚期结肠癌大鼠Ⅰ期结肠吻合模型,随机分为2组①SCFA组,于常规TPN液中添加SCFA②TPN组行常规TPN。术后第6天处死大鼠,标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检测黏膜细胞的DNA周期及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和透射电镜下均可见SCFA组吻合口胶原纤维粗大、密集,并趋向与肠轴平行排列;对照组结肠黏膜细胞增殖期(S期)百分比(6.23±2.75)显著低于SCFA组(11.57±3.54,P=0.001);Ⅰ型胶原蛋白显示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浆内,SCFA组表达明显,对照组不明显。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菌落计数(1.90±1.06)显著高于SCFA组(0.84±1.14,P=0.025)。结论添加SCFA的TPN能减少肠道菌群易位,保护结肠黏膜的屏障功能,能促进荷瘤状态下大鼠结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增强结肠吻合口的胶原代谢和蛋白质合成,促进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促进结肠吻合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丹参对大鼠肝癌恶性梗阻性黄疸时肝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时丹参对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 用Walker 256肝癌株近肝门部肝实质内种植致移植性肝癌侵袭高位胆管,造成胆道癌性狭窄,建立SD大鼠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在腹腔内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n=12)、肌苷 +维生素C(n=20)、丹参 (n=20)和 5 氟尿嘧啶 (n=20),观察其对肝癌发展的影响。结果:丹参组肝癌瘤体体积减小、抑癌率及抑转移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维生素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而与 5 氟尿嘧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丹参在肝癌致梗阻性黄疸时具有抑制肝癌生长、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散发性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75例散发性直肠癌手术标本DNA中5个位点的MSI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不同临床和病理特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结/直肠组织中无MSI阳性位点的表达。直肠癌组织中MSI-H(≥2个位点出现阳性)表达略为20.O%;MSI表达与性别、发现的淋巴结个数及阳性淋巴结个数、远处转移无明显关系;位于直肠上部的癌肿MSI高于位于下部者(P〈O.05);位于直肠后半部的癌肿MSI高于位于直肠前半部者,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癌肿的左右、上下径,浸润深度与MSFH表达成反向关系;虽然有MSFH表达在患者年龄、癌肿在直肠的不同象限、非连续性扩散方面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SI表达对直肠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可作为TNM分期的一个补充,亦可作为判定高危直肠癌的参考指标之一,但与常规病理指标相比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矛盾现象,还需行前瞻性、随机性、大样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黏蛋白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血清MUC1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MUC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大肠癌中,侵及浆膜外、有淋巴结转移、Dukes C+D期、低分化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外、无淋巴结转移、Dukes A+B期、中高分化组(P<0.05);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血清MUC1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有关,检测血清MUC1的表达水平对于大肠癌的诊断、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