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五医院行PD术的206例患者资料,比较VTE组及非VTE组患者在术前资料、手术因素、血常规、PLR方面的差异,绘制术前PLR预测术后VT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PLR临界值进一步将VTE组分为高PLR亚组和低PLR亚组,分析两亚组在VTE血栓形成部位、术后生存时间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PD术后发生VTE组(63例)和非VTE组(143例)在PLR上具有统计学差异(t=5.324,P<0.001)。PLR预测术后VTE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95%CI 0.784~0.928),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75.0%,PLR临界值为244.54。高PLR亚组(n=30)术后双侧静脉血栓(BVT)12例、肺栓塞(PTE)13例,低PLR亚组(n=33)BVT 5例、PTE 6例,两亚组存在统计学差异(BVT:χ2=4.925,P=0.026;PTE:χ2=4.720,P=0.030)。高PLR亚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95%CI 10.238~11.762),低PLR亚组为12个月(95%CI 10.530~13.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09,P=0.015)。结论 术前PLR是PD术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值越大,术后发生静脉栓塞的风险越高,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越短。根据术前PLR值早期干预具有VTE高风险的患者,可以延长患者PD术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和成年人急性肠梗阻的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肠梗阻160例。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为老年组,年龄小于60岁的为成年组。结果:160例中老年组95例,成年组65例。全组共有结直肠肿瘤66例,肠粘连43例,其他肿瘤腹腔广泛转移12例,乙状结肠扭转8例,斜疝9例,原因不明8例以及其他原因14例。肿瘤患者在老年组中占43.2%(43/95),成年组中56.8%(36/65)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粘连老年组中占32%(30/90)成年组中占21.5%(64/65)差异无显若差异性(P〉0.05);乙状结肠扭转老年中占2.7%。成年组中占10.3%,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患者中。老年组有80%接受了手术,成年组(93.4%)接受了手术,差异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和成年组结直肠肿瘤的切除率分别为51%和53.8%差异无显著性(P〉0.05),全组死亡8例,老年组病死率6.75%,(7/95)成年组为1.25%(3/6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肿瘤是肠梗阻的主要原因:(2)结肠癌致急性肠阻者手术(切除)率超过50%;(3)老年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成年组。  相似文献   
3.
普外科临床教学的经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关键时期,临床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毕业质量,因此,临床教学工作至关重要。普外科是临床医学的大学科,对基础医学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局部解剖学、外科手术学等均有较高的要求[1]。对于刚进入临床见习的学生来说显得难以理解、掌握。如何让学生  相似文献   
4.
% CI分别为[0.12(-0.11~0.35)和0.65(0.03~1.26)].结论 胃癌术后可能没有放腹腔引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肠癌前哨淋巴结 ( sentinel lymph node, SLN)活检技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结肠癌患者应用术中染料定位的方法对其S LN进行了定位,术后从根治性切除的标本中检出SLN及区域淋巴结.对所有淋巴结行常规HE染色,HE染色为阴性的淋巴结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寻找阳性染色的淋巴结.结果:共检出 SLN 65枚,占全部区域淋巴结的14%.HE染色共发现有SLN转移者9例,17枚,患者SLN转移率为35%;SLN阳性率为26% .除SLN外的403枚淋巴结的转移率为 6% .肿瘤细胞在SLN的转移率明显高于在区域淋巴结内的转移率(P<0.01).免疫组化法检测SLN转移的发生率为54%. 结论:SLN活检能够预测结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对SLN行深入细致的病理学检测,可以指导术后病理分期和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背景:脂肪干细胞由于具备易于获取等特点,在组织工程中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因此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观察脂肪干细胞的生长规律,鉴定其干细胞特性和免疫学性质。方法:自整形外科行抽脂的3名健康志愿者身上获取皮下脂肪组织及外周血,志愿者年龄20一30岁,均为女性。用I型胶原酶消化脂肪组织获得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脂肪干细胞分化群表面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并将异体脂肪干细胞和淋巴细胞共培养,观察脂肪干细胞是否可以刺激后者增殖。结果与结论:所获脂肪干细胞具有很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其生长曲线呈“S”形;第3代脂肪干细胞表面CD29、CD44、CD90以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呈阳性表达,CD31、CD45、CD34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I呈阴性表达;未发现异体脂肪干细胞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提示所获细胞确为脂肪干细胞,且具有较弱的排斥反应,有可能成为细胞治疗或组织工程的同种异体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血清S100A11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74例大肠癌患者血清S100A11及CE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评估单一与联合检测S100A11及CEA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S100A11、CEA的表达水平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大体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及Dukes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S100A11及CEA诊断大肠癌肝转移的敏感性为88.5%。结论 S100A11和CEA与大肠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血清S100A11及CEA表达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肝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种药物单独或联合用药对体外培养泡球蚴的作用。方法泡球蚴体外培养5周后,收集囊泡,随机分为17组,每组约120~140个囊泡,分别加入不同药物进行培养,①单独用药组:阿苯达唑组(1μg/ml、10μg/ml)、伊曲康唑组(0.7 mg/ml)、伊维菌素组(1.75 mg/ml)、米替福新组(0.5μg/ml、2.5μg/ml和7.5μg/ml)、硝唑尼特组(0.1μg/ml、1μg/ml和10μg/ml)、利福平组(10μg/ml);②联合用药组:硝唑尼特联合阿苯达唑10μg/ml+10μg/ml组、10μg/ml+1μg/ml组、1μg/ml+10μg/ml组和1μg/ml+1μg/ml组;③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2μl/ml)和空白对照组。培养6周,观察囊泡塌陷情况,对囊泡进行计数,并绘制囊泡曲线。6周后停药,联合用药组连续观察3周、3个月和6个月,观察泡球蚴囊泡生长情况。将各药物组体外培养的泡球蚴接种于雌性BALB/c小鼠,饲养8周后处死并剖检观察小鼠腹腔内有无泡球蚴生长并称重,测试泡球蚴活力。结果伊维菌素、米替福新和利福平对泡球蚴无抑制或杀灭作用。阿苯达唑、伊曲康唑、硝唑尼特,及硝唑尼特与阿苯...  相似文献   
9.
陈兵  高华  袁建明 《新疆医学》2011,41(3):59-63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病灶部位及大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58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及手术方式等资料,并加以随访,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对预后的影响。5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按原发部位分:胃36例,复发者9例,占25%。十二指肠7例,复发者6例,占85.71%。小肠10例,复发者3例。占30%。结直肠5例,复发者2例,占40%。将患者肿瘤直径大小按〈5cm,5-10cm,〉10cm分为三类,其中〈5cm者19例,复发者1例,5-10cm者22例,复发者8例,〉10cm者17例,复发者11例。观察患者肿瘤部位及大小与预后有无相关性。结果:肿瘤直径大小对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部位对于肿瘤预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肿瘤的大小是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2.原发病灶的位置对于预后有显著性差异,十二指肠部位的间质瘤易发生复发或转移,肝及腹膜是最易发生转移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尹东  黄思语  邓彦超  陈艳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12):1261-1265
目的 探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N-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NNG(0, 0.75, 1.5 and 3 μg/ml)培养液中,0 μg/ml MNNG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MNNG对哈萨克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NNG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MNNG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NNG 24 h后,四组哈萨克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12.880%、28.414%、44.401%,后三组与对照组0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细胞比值分别为(26.000±1.808)%、(29.867±3.769)%(37.833±3.782)%、(47.100±2.427)%和(10.867±1.747)%、(16.133±1.498)%、(18.533±1.115)%、(14.267±1.8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533±0.252)%、(1.767±0.252)%、(11.033±2.173)%、(26.767±1.9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NG抑制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