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PCR方法非常灵敏,可检测出fg水平的目的核酸,微量的污染都将造成假阳性结果.因此必须尽可能避免各环节的污染。就PCR穿刺性标本而言,传统的穿刺标本采集和送检是采集标本后.将穿刺液注入试管中.卷上检验单.去送检。这样的过程其各环节都可能造成污染。于是我们就此进行了探索.介绍两种有效的方法。1使用一次性血液采集器(Bloodcollectiontube)方法:这类血液采集器在采集穿刺液体标本后.去掉手柄即为可供离心分高使用的“试管”,可使穿刺采标本一送检一离心分离过程在同一个封闭容器中一次完成.几乎完全避免了这些环节…  相似文献   
2.
AMI住院期间并发心律失常与近期预后(附13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会利  李桂洁 《临床荟萃》1994,9(7):312-313
AMI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心律失常,本文对我院1990年1月~1993年6月间所收治的131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就AMI住院期间并发心律失常与近期预后的关系做如下回顾性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北省细菌耐药监测网74所医院2016—2019年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方法 应用WHONET软件回顾性分析45所三级医院、29所二级医院儿童患者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剔除重复菌株后,2016—2019年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菌株共7 591株,革兰阳性菌占71.7%,革兰阴性菌占28.3%。在本研究定义的4个年龄段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占比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7.8%~35.5%。4年间,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由12.9%上升至30.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由81.7%下降至75.2%)。结论 河北省儿童住院患者血培养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与成人血培养病原菌分布不同,病原菌存在年龄分布差异,临床经验性治疗儿童血流感染时应注意儿童血培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对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激活素A(Activin A,ACTA)水平及创面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周脓肿合并感染患者117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n=39)、对照B组(n=39)、联合组(n=39)。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A组采取超声清创,对照B组采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联合组采取超声清创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统计三组治疗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E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ACT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39±2.01)d、(5.22±1.56)d、(13.91±2.51)d短于对照A组、对照B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为(89.13±4.64)%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01);治疗后1 d、3 d、7 d、14 d三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分别为(0.92±0.25)PU、(35.69±3.20)mmHg大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血清EGF、TGF-β分别为(0.70±0.11)μg/L、(0.68±0.12)μg/L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治疗后1 d联合组血清ACTA、CRP分别为(9.45±3.58)μg/L、(5.71±2.68)mg/L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联合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联合采取超声清创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感染,可改善创面愈合及感染控制情况,缓解疼痛程度,增加创面血流量及经皮氧分压,调节EGF、ACTA等水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冠心病 (CHD)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认为可能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的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血液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炎症、感染等均可能参与CHD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 ,有关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在CHD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而且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对CHD发病的影响文献报道亦日渐增多 ,本文复习有关文献 ,就这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概述[1 8]正常生理情况下 ,保证人体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的前提条件是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活性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任何原因造成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3及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L-6、IL-17、IL-23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RF及CRP水平。结果活动期RA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RF、CRP的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F与IL-17呈正相关。不同年龄组的RA患者之间,IL-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17、IL-23、RF及CRP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17可能成为临床诊断的潜在候选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法是在传统T细胞酸性a—荼醋酸酯酶(ANAE)染色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经对58例正常人与33例病毒性肝炎和9例癌瘤患者的T细胞计数进行对比观察,结果:58例正常人T细胞均值为61.38±9.97%(X±S),正常人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人与病毒性肝炎、癌瘤患者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认为,改进后的方法切实可行,方法简便,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_3共88例,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组20例,肝硬化组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发现,补体C_3含量肝硬化合并肝癌组(0.972±0.329g/L)与肝硬化组(0.604±0.177g/L)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血清补体C_3含量以0.99g/L为界限,则补体C_3对肝硬化合并肝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4.6%、74.2%、77.08%,当补体C_3与AFP联合检测时则分别上升为94.4%、90.0%、91.6%,且较r—GT与AFP联合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价值有所提高,进一步证实血清补体C_3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检测血液LAM—IgG对临床检查活动性结核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都需要快捷准确的实验检查方法。由于并非所有活动性结核病都能查到抗酸杆菌或结核杆菌,而且常规方法的敏感性也较低,因此寻求实用有效的临床实验检查活动性结核病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分枝杆菌菌壁特有的阿拉伯糖甘露糖脂(Lipoarabinomannan,LAM)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体内针对LAM的IgG抗体(LAM—IgG),被认为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物异性[1~4]。1 对象和方法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对35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骨髓细胞经24 h短期培养后,按常规方法收获制备染色体标本,R显带后用新鲜配制的1:10姬姆萨液染色后,分析至少20个中期分裂像,计数克隆性核型异常者. [结果]358例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中,157例检出克隆性核型异常,异常率43.9%,其中单纯数量异常者16例,占异常核型的10.2%,单纯结构异常者89例,占56.7%,数量异常与结构异常并存者52例,占33.1%. [结论]将染色体核型分析作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分类标准之一是非常必要的,特别对病态造血不明显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形态学、组织细胞化学不典型的白血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