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基于炎症/铁调素轴探讨清肾颗粒对肾性贫血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铁代谢的干预机制。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 60例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 清肾颗粒1包/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变化情况及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红 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以及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 和度、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并优于同期对照组 (P=0.000);两组患者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两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水平均较治疗 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2,P=0.002,P=0.017);两组患者白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铁调素、生长分化因子-15水平均 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均P=0.000)。两组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总铁结合力、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较治疗前,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下降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00)。结论在肾性贫血湿热证患 者贫血治疗过程中联合清肾颗粒口服可以有效改善贫血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患者炎症状态,下调铁调素水平改善患者 铁代谢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蓉黄颗粒对肾虚湿热证非透析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 - MBD)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肾虚湿热证非透析CKD - MB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照组采用相应的对症治疗(如控制血压、纠正贫血、抑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蓉黄颗粒(由肉苁蓉、生大黄、牛膝、蒲公英、六月雪、姜竹茹、茯苓、桃仁、甘草组成,每袋10 g,含生药量28 g,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脱落情况;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钙、磷、肾小球滤过率(eGFR)、甲状旁腺激素(iPTH)、BALP和TRAP水平。结果?最终完成61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68.57%(24/35)]优于对照组[42.86%(15/35),χ2=4.69,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P<0.01),但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eGFR、钙、磷、iPTH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治疗前血清BALP、TRA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BALP、TRA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虚湿热证非透析CKD - MBD患者BALP、TRA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蓉黄颗粒能有效降低肾虚湿热证非透析CKD - MBD患者的证候积分,降低血清磷、iPTH、SCr、BALP、TRAP水平,升高血清钙、eGFR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将7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EPO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八珍汤,每日1剂,水泡后浓煎至250 m L,分2次口服。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7.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肾功能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肾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加味八珍汤联合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肯定,且能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肾小球肾炎( CGN)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尿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参地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4例 CGN 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实际完成61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0例),并设正常组20例。治疗组口服参地颗粒,对照组口服氯沙坦钾片,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1.30%(P 〈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而对照组治疗后24 h 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降低(P 〈0.05),但尿红细胞计数降低不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治疗后两组血清 VEGF 和尿 EGF 水平均下降(P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GN 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上升,参地颗粒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 VEGF、尿 EGF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地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细胞免疫的调节和足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60例CGN脾肾亏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剔除5例(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实际纳入55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27例,另设正常组20名。对照组服用缬沙坦胶囊,每日1次,每次80 mg;治疗组服用参地颗粒,每次1袋(10 g),每日3次口服,疗程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全血CD4+T、CD8+T细胞水平,血清IL-2、IL-4、IL-17及尿足萼糖蛋白(PCX)、B7-1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全血CD4+T水平、CD4+T/CD8+T比值、血清IL-4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0.05);全血CD8+T水平、血清IL-2、IL-4、IL-17及尿PCX、B7-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全血CD4+T水平、CD4+T/CD8+T比值、血清IL-4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全血CD8+T水平、血清IL-2、IL-17及尿PCX、B7-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更甚(P<0.05)。结论参地颗粒可明显改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其机制可能与纠正T细胞亚群失衡状态,调节血清IL-2、IL-4、IL-17及尿PCX、B7-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肾康颗粒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5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7例,并设正常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肾康颗粒,疗程共8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24 h 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protein,24hUP)、血白蛋白(albumin, Alb)、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hs-CRP、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P、UACR均较治疗前降低,血Alb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Fib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T、APTT、TT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Fi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T、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肾康颗粒能有效改善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s-CRP,抑制体内微炎性反应,改善高凝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清肾颗粒对5/6肾切除肾纤维化模型大鼠肾组织P-选择素(P-selectin)/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 1,PSGL-1)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氯沙坦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剩余60只大鼠均按手术方法制备5/6肾切除肾纤维化模型,各组动物均从模型复制1周后开始灌胃给药,清肾颗粒各剂量组和氯沙坦组分别予以一定比例的清肾颗粒和氯沙坦水溶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以等比例温水灌服。12周后处死大鼠,取残余肾组织用于检测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和氯沙坦组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沙坦组比较,清肾颗粒高剂量组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肾颗粒各组之间比较,清肾颗粒高剂量组P-selectin、PSGL-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肾颗粒能够降低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P-selectin及PSGL-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肾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PNS患者血清GCR-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P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按首始量、减量、维持量规范用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分别采用解毒祛湿益肾养阴、清热利湿益气养阴、补益脾肾的中医治法。在不同的激素治疗阶段,分别观察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值及血GCR-a指标改善情况;同时检测健康人20例血GCR-a为正常组。结果:中医证候积分值,治疗组在激素至减量时及至维持量时两个时间点均较首始量时下降显著(P0.01),且与同时间点的对照组比较,均呈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只是在至维持量时较首始量时下降显著(P0.01)。对GCR-a的影响,激素首始量时,2组患者GCR-a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显示该类患者GCR-a呈低水平状态;治疗后,无论是在激素至减量时还是至维持量时,2组GCR-a较首始量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而2组治疗后各时间点比较,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分期论治能显著改善激素治疗PNS的临床表现,并具有快速恢复PNS患者血清GCR-a水平。  相似文献   
9.
胡岚  王亿平  金华  张磊  王立媛 《安徽医药》2022,26(11):2303-2307
目的观察清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3~5期非透析湿热证病人的临床疗效以及左心功能与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年 3月至 2022年 2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慢性肾功能衰竭 3~5期非透析湿热证病人 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3例,实际完成 63例,其中观察组 33例,对照组 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肾颗粒,疗程均为 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肾功能、血红蛋白、超敏 C反应蛋白、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 N末端脑钠肽前体以及心脏彩超相关指标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为 84.8%、81.8%,优于对照组 73.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肌酐、超敏 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 C、N末端脑钠肽前体明显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期( 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上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同期( P<0.05)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左房收缩期内径( LADs)、室间隔厚度( 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 LVPWTd)、主肺动脉内径( MPAD)、,主动脉内径( AODd)、左室舒张末内径( LVDd)、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清肾颗粒可以有效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 3~5期非透析湿热证病人血肌酐、超敏 C反应蛋白、胱抑素 C、同型半胱氨酸、 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和肾功能,防止心血管并发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肾病科本科实习的5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名。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考核,比较两组本科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成绩及观察组本科生对考核的评价。结果观察组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本科生认为临床路径教学法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技能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开拓视野,增加团队协助能力,并希望继续开展此方法进行教学。结论在肾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助于加强本科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的掌握,增加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