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3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卒中学会于2019年8月23日召开了中国脑血管病圆桌会议第四次全国会议(转化医学研究专题)。来自全国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专家们讨论了我国脑血管研究的现状和愿景。1转化医学定义和模式1974年,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一篇社论,提及“转化”概念;1992年,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神经科Dennis W.Choi在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的概念;1996年,James Geraghty在Lancet杂志上首先全面阐述了“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概念[1]。  相似文献   
2.
发作性症状是多发性硬化(MS)的特点之一。MS的发作性症状包括痛性强直、瘙痒、复视、幻视、三叉神经痛、肢体感觉异常、癫痫、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猝倒等,多发生于疾病早期和病情加重时,有的可以是MS的首发症状。其共同特点是:突然发生、持续时间短暂、呈刻板式重复发作。分析我院1992~2004年收治的98例MS患者,发现具有发作性症状者2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克雅病(CJD)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既有传染性又有遗传性,是快速进展性痴呆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CJD主要分为四型:散发型、遗传/家族型、医源型、变异型。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容易漏诊和误诊。本病致死率高,早期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该文就CJD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最新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徐运  刘鸣  崔丽英  黄一宁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4):250-252,253-268
影像技术在脑血管病诊疗和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201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由于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涌现,旧版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在2019新版指南中,我们对大家已熟悉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精简,重点介绍了CT和MRI应用的新领域以及一些新技术及其后处理的新方法,如脑出血血肿早期扩大的平扫CT征、高分辨血管壁MRI的应用、定量磁化率成像、血流动力学成像技术等,为临床和科研的应用提供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中最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淀粉样蛋 白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近些年来,分子PET影像技术突飞猛进,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 提供了有效方法。虽然很多影像技术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有一些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现综 合近年来相关研究,对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常用的分子PET影像技术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方案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及其态度进行问题识别,再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循环过程,基于循证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方案与流程、制定家属参与早期活动方案,并经过2轮行动方案的实践,观察早期活动实践规范的实施效果。结果第2轮早期活动方案实施后患者早期活动开始时间、活动频率、活动强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良预后、住院时间与第1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规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活动方案,可显著缩短早期活动的开始时间,提高患者活动频率与活动强度,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的应用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新型支架的开发、术前评价和围手术期管理经验的积累使得这一技术的操作成功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缺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支持。文章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敏  史慧玲  王清 《安徽医学》2020,41(8):883-886
目的 探索应对方式与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采用分层回归分析应对方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的作用。结果 面对与回避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r=0.491、0.313,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总分呈负相关(r=-0.418,P<0.05)。进一步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屈服维度是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与心理弹性水平显著相关,应对方式是影响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临床和影像学亚型脑梗死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2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结果分为脑梗死和非脑梗死组并以后者作为对照,根据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以确定颈动脉斑块的有无。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斑块的阳性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在各临床和影像学分型中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临床和影像学亚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斑块阳性率为74.2%(135/182),对照组为56.5%(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内,按临床分型斑块发生率由高向低的次序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脑梗死、后循环梗死、完全前循环梗死,其中PACI(83.8%)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按影像学分型斑块发生率由高向低的次序是放射冠梗死、前循环皮质梗死、基底节区梗死、后循环梗死,其中放射冠梗死(85.2%)、皮质梗死(75.4%)明显高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与PACI的P值和OR(95%CI)分别为0.01,2.576(1.251~5.307)。结论临床和影像学亚型对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重复神经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和针电极肌电图(needle electrode electromyography,NEMG)检查结果的特点,探求电生理检查结果对于MG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2013年南京鼓楼医院神经科住院的50例MG患者的电生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50例MG患者中RNS检查结果阳性者40例(80%)。其中Ⅱ、Ⅲ和Ⅳ型阳性率较高,均超过90%;而Ⅰ型阳性率远低于其余3型,仅为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不同神经RNS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刺激腋神经、面神经和尺神经时RNS阳性率分别为:60%、58%和16%;腋神经、面神经阳性率远高于尺神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EMG检查结果示,58%的患者呈肌源性损害表现,且随年龄增长,异常率升高。结论 RNS技术是诊断MG可靠的电生理方法,以面神经及近端腋神经异常率较高;MG患者容易出现肌源性损害,且与年龄有关,NEMG的使用有利于发现MG患者的肌源性损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