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改良式空肠造瘘管在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空肠造瘘管组(观察组)、鼻十二指肠管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鼻黏膜出血或溃疡、脱管、堵管及营养液经胃管反流等营养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鼻十二指肠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5.0±1.78)d,短于对照组的(8.2±1.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空肠造瘘管进行食管癌术后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防治工作。方法以2013年8月至2015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的性别、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血清清蛋白、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通气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喉返神经损伤、临床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92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2例,感染率为23.9%,有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低血清清蛋白、单肺通气、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率分别为33.3%、48.0%、35.7%、30.6%、53.3%,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术前血清清蛋白、通气方式、喉返神经损伤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围术期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是心内直视手术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体外循环技术、外科手术水平及心肌保护措施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体外循环术后肺部并发症仍较高,尤其对于重症患者及年幼患儿,体外循环引起的肺功能障碍已经成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避免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一直是实验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在此就近年来有关体外循环术后肺保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食管中下段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0)。观察组行胸腹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放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1月检测患者的肺功能,于术前1天、术后7天检测患者的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留置胸引管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Ivor-Lewis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减轻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对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的影响及其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从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收集2004-2015年期间行肺叶切除和肺段切除ⅠB期NSCLC患者资料.使用倾向评分匹配(PSM)获得基线资料均衡的肺叶切除组和肺段切除组病例.PSM后,采...  相似文献   
6.
DKK-1和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KK-1 (Dickkopf-1)和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中DKK-1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并结合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60例NSCLC病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II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分析,选择一种相对更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1993年3月-2011年3月共40例得到随访的胸腺瘤手术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经胸骨胸腺切除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颈-胸联合切口胸腺切除术)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有效率情况进行统计,初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经胸骨胸腺切除术,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术,颈-胸联合切口胸腺切除术的有效率分别是78.57%,75%,85.71%。结论: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颈胸联合手术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腺癌流行病学的最新趋势。方法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SEER)收集 2000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肺腺癌病人资料,分析年龄调整后的发病率、年龄标准化后的相对生存率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肺腺癌病人 310 702例,年龄调整后发病率分别从 2000年的 21.3/100 000上升到 2016年的 21.5/100 000,特别是在女性、年龄 ≥70岁、黑种人、美洲印第安人 /阿拉斯加原住民( AI/AN)、亚洲 /太平洋岛民( API)、病理分级 Ⅰ级、局限期和远处转移者中,分别从 2000年的18.6/100000、110.3/100 000、22.4/100 000、6.5/100 000、16.6/100 000、1.7/100 000、4.3/100 000、11.0/100 000上升至 2016年的20.8/100000、135.0/100 000、23.8/100 000、8.5/100 000、19.1/100 000、2.0/100 000、5.5/100 000、11.4/100 000,其中年龄 ≥70岁者升高幅度最大,但在男性、 <60岁、 60~<70岁、白种人、病理分级为 Ⅱ~Ⅳ级以及局部转移者中,经年龄调整后的发病率是降低的,分别从 2000年的 25.0/100 000、5.8/100 000、85.4/100 000、21.6/100 000、4.3/100 000、6.5/100 000、0.2/100 000、4.8/100 000降至 2016年的 22.5/100 000、4.7/100 000、69.8/100 000、21.4/100 000、4.0/100 000、4.4/100 000、0.1/100 000、4.2/100 000,其中 60~< 70岁者降低幅度最大。研究期间,经年龄标准化后的 3年相对生存率和 5年相对生存率均是升高的,分别从 2000年的 26.2%、20.3%上升到2016年的 32.7%、25.0%。亚组分析发现,女性、 60~<70岁、 API、病理分级 Ⅰ级、局部转移者的 3年、 5年相对生存率升高得较明显,其 3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从 2000年的 30.8%、27.5%、27.6%、53.0%、41.0%上升至 2011年的 37.7%、35.9%、39.3%、67.6%、52.6%,其 5年相对生存率分别从 2000年的 24.1%、21.1%、18.8%、46.3%、29.9%上升至 29.3%、27.2%、27.7%、61.1%、41.5%。结论总体上,肺腺癌经年龄调整后的发病率略有升高,经年龄标准化后的相对生存率逐渐升高。其中,病理分级较低、局限期发病率和生存率的升高可能得益于肺癌筛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分析胸腹腔镜下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胸腹腔镜手术,其中50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三野组),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二野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并发症、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胸腹腔镜三野组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较二野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留置胸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与二野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22.94±3.26)枚、(15.41±1.84)枚,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6.00%(33/50)、43.75%(2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与二野组喉返神经损伤率分别为26.00%、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感染、肺栓塞、心律失常、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术后1年、2年颈部淋巴结复发率较二野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术后1年、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上段食管癌行胸腹腔镜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评估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食管癌病人136例,根据术前1周内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计算PNI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Youden指数,并得出PNI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病人分为高PNI组与低PNI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以Log-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最佳截断值为45.38,79例病人PNI≥45.38分为高PNI组,57例病人PNI<45.38分为低PNI组.两组在饮酒史、肿瘤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NI组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低于低PNI组(P<0.05).全组病人中位生存期48.9月,5年生存率为36.8%.高PNI组中位生存期为56.2个月,5年生存率为48.1%.低PNI组中位生存期为38.7个月,5年生存率为21.1%.高PNI组病人总生存时间明显优于低PNI组(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饮酒史、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PNI与病人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PNI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NI临床上容易获取、计算简便,与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症相关,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食管癌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