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7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中脑黑质部位可能存在多巴胺介导的神经元-胶质细胞联系的功能环路石军张可成蔡文琴杨忠我们利用细胞分离培养技术,纯化了新生大鼠的中脑星形胶质细胞,观察了多巴胺处理引起的c-fos蛋白免疫反应性的变化及其条件培养液对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体外发育的影响。多巴胺能...  相似文献   
2.
微小病毒B19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王懿林  石军 《新医学》2004,35(2):89-90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human parvovirus)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的关系.方法:对2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病例组)分别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PCR进行抗人类微小病毒B19-IgM和人类微小病毒B19-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测定,另设28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人类微小病毒B19-IgM或人类微小病毒B19-DNA阳性6例(23%),而对照组只有1例(4%)人类微小病毒B19-DNA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与过敏性紫癜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其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几种发病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军  龚新顺 《天津医药》1995,23(5):316-317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对小鼠原代肝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和配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PPAR)alpha在肝癌形成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在小鼠原代肝细胞中加入PPAR配体Wy-14,643,经不同培养时间后,应用流式细胞仪、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周期蛋白p21WAFI、cyclinD1的mRNA及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在小鼠原代肝细胞中加入Wy-14,643培养2、4、6d,S+G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42.3±1.2)%,(50.3±2.1)%,(52.1±2.3)%,细胞凋亡率分别(9.0±0.2)%,(7.9±2.O)%,(7.4±1.3)%,与未加药组相比,细胞增殖明显增高(P〈0.05),凋亡明显减少(P〈0.05);各加药组cylin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各加药组p21^WAF1 mRNA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第4天开始出现p21^WAF1。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通过其配体PPARα引起细胞周期蛋白的改变,导致正常细胞周期信号的传导紊乱,引起细胞异常的增殖和凋亡,从而有可能诱发肿瘤。  相似文献   
5.
外环境与高等医学教育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浪潮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医学院校那种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封闭模式已被冲破。本文所谓的外环境,是指高等医学院校以外的直接或间接地对医学教育发挥作用的诸因素所构成的客观条件和事物。高等医学教育思想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教育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作用于教育实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教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应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染,研究nm^23表达产物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NDPK/nm^23在乳腺癌中有较高表达,阳性率为64%,其中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2.5%,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88.2%,有显性差异(P<0.01),NDPK情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分级越高,阳性率越低,有显性差异(P<0.05);与组织学分型无显差异(P>0.05)。结论:nm^23基因在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构转移过程中发挥负性调控作用。测定乳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状况,有助于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及对患参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根据其表面标记,DC分为髓系DC(myeloid-DC,mDC)和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DC,pDC)两个大的亚群,前者主要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后者主要参与免疫耐受。最近,在体外诱导的mDC表面发现淋巴系D-C特异性标记CD123的高度表达,但这群兼具髓系和淋巴系标记的DC是否为一个特殊的亚群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人外周血或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 γ(IFN γ)或细菌脂多糖 (LPS)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或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 (IL 4 )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将其分别诱导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bDC)及脐血树突状细胞 (CbDC) ,二者分别于诱导第 7天或第 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小时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同时 ,以Jurkat、HL6 0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 18小时 ,采用51 Cr释放实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①LPS及IFN γ可上调外周血及脐带血DC表面CD86、CD83的表达 ,以LPS刺激组更明显 ,但对CD1a的表达影响较小。②以PbDC为效应细胞 ,LPS或IFN γ可分别增强DC对Daudi或HL6 0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 2 0 :1时与未加刺激因子对照组(Medium DC)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然而 ,LPS DC对HL6 0、IFN DC对Daudi则无明显杀伤活性 ;但二者对Jurkat却均有杀伤作用。③以CbDC为效应细胞 ,LPS及IFN γ对其杀伤活性的调节作用与对PbDC的相似。但在未加刺激因子前 ,Cb DC可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而Medium PbDC对Jurkat细胞未见杀伤  相似文献   
9.
探讨人脐血单核细胞在髓系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体系中获得的CD123^+髓系DC的生物学特性。分离脐血单核细胞,用人重组的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IX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123和CDllc的表达,并用间接免疫磁珠法将其中CD123^+ DC加以分离纯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CD123^+ DC形态;^3H-TdR渗入法检测CD123^+ 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脐血单核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7d后,细胞表面高度表达HLA-DR、CD86、CDllc和CD123,低表达CD83,丧失CD14的表达,其中CD123和CDllc均匀分布于DC表面。免疫磁珠纯化后的CD123^+ DC呈现不成熟DC形态,除细胞体积较小外,其表面突起类似于CD123DC。CD123^+ DC能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但其刺激能力较CD123 DC组低(P〈0.05)。GM-CSF和IL-4培养体系中的CD123^+DC可能是DC分化发育过程中更早期的未成熟髓系DC,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椎间盘突出是指髓核或破碎的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最常见腰4-5以及腰5一骶1旁侧突出,压迫神经根一侧致坐骨神经痛,中央型突出可产生双下肢疼痛或大小便障碍。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保守治疗,少数采用手术等治疗,但疗效不确切。我院自1992年采用“黄风湿”系列疗法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