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7例血液病合并IFD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7例患者中,完全缓解8例(21. 62%)、部分缓解16例(43. 24%)、稳定5例(13. 51%)、进展7例(18. 92%)、死亡1例(2. 7%),总有效24例,总有效率为64. 86%(24/37)。粒细胞缺乏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 00%,低于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化疗、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对疗效无明显影响。16例患者共出现24例次不良反应,包括低钾血症13例,幻视4例,肝酶升高3例,肾功能异常2例,过敏反应2例,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所致停药。结论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IFD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程度可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因。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38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分析了其产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结果:我院138例缺铁性贫血其中约49.3%是因为消化性溃疡引起,约22.5%是由于月经过多引起;约10.9%是因为长期饮浓茶引起;约8.7%是产后出血引起,有5.1%是由于恶性肿瘤和痔疮出血引起;剩余3.5%是其他原因引起。结论:造成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因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月经过多、饮茶、产后出血以及恶性肿瘤和痔疮,采用小剂量的硫酸亚铁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87例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及MPL基因突变位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87例MPN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及序列测定方法,检测MPN患者骨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的发生情况,结合JAK2V617F及MPLW515L/K点突变阳性与阴性2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讨其在疾病诊断及分子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结果:87例MPN患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3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33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8例]中共检出55例患者存在JAK2V617F突变,总突变率为63.2%(55/87),其中PV28例,突变率77.8%(28/36);ET17例,突变率51.5%(17/33);PMF10例,突变率55.6%(10/18)。JAK2V617F阳性PV和ET患者WBC及Hb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JAK2V617F阳性PMF患者WBC及PLT高于阴性患者(P<0.05)。JAK2V617F阳性MPN患者血栓发生率高于阴性患者(P<0...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PH联合消痔灵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采用PPH治疗,同时直肠前壁黏膜下注射消痔灵注射液。结果:手术总有效率93.75%,未发生术后黏膜感染、坏死、出血和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12~18个月随访,均未复发。结论:PPH联合消痔灵治疗直肠前突操作简单,痛苦轻,愈合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2009年1月~2009年6月期间,我们采用自拟中药口服配合保留灌肠治疗脾虚湿热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酰环腺苷酸诱导其蜕膜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小鼠早期妊娠子宫、蜕膜化子宫和激素处理子宫中MLKL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在妊娠第1~4天的子宫腔上皮表达量较低且不规律,在妊娠第5天的子宫腔上皮及其周围的蜕膜细胞中表达,妊娠第6~8天主要集中在蜕膜组织中表达,着床后表达量逐日增高并在妊娠第7天达到最高峰,妊娠第8天表达稍有下降。(2)在人工诱导蜕膜化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表达量很高,整个蜕膜区域均有表达,而在对照组小鼠子宫中则无明显表达。MLKL蛋白的表达与mRNA相一致。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孕酮处理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KL受孕酮的调控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TD方案与VAD+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8例初治MM患者根据方案不同分为TD组(32例)和VAD+沙利度胺组(36例),两种方案分别化疗4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结果6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的患者在TD组为2、3、17、7、3例,VAD组为2、4、19、6、5例。其中有效患者(ORR=CR+VGPR+PR)在两组中比例分别为68.75%和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嗜睡、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等化疗相关副作用,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TD组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VAD+沙利度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S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方案总体疗效与VAD+沙利度胺方案相当,可作为初治MM的有效治疗方案,但相较VAD+沙利度胺方案毒副作用更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病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70例化疗后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恶性血液病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小板输注效果分为有效组(n=40)与无效组(n=30)。对比两组基础资料信息[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体质量指数(BMI)、血型、是否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是否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化疗次数、化疗药物种类、血小板输注次数、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血前白细胞计数、输血前总胆红素]后将有差异信息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对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BMI、血型、是否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输血前白细胞计数、输血前总胆红素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使用抗生素率[28(93.33%)比24(60.00%)]、未使用rhTPO率[22(73.33%)比10(25.00%)]、化疗次数[(7.61±1.54)次比(5.16±1.02)次]、联合药物化疗率[25(83.33%)比6(15.00%)]、血小板输注次数[(7.36±2.84)次比(3.95±0.89)次]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论证,使用抗生素、未使用rhTPO、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物种类>2类、血小板输注次数≥5次是影响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影响血液病化疗病人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较多,包括使用抗生素、未使用rhTPO、化疗次数>6次、化疗药物种类>2类、血小板输注次数≥5次,临床医师应当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ABL激酶区点突变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应用巢式RT-PCR对328例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欠佳及10例初诊慢性期CML患者不同时期的51份骨髓标本进行ABL激酶区扩增,并对产物进行纯化、测序以及序列同源性比对,确定点突变的存在及类型。结果显示,12例检出点突变,其类型分别为M351T2例,Q252H7例,E279K1例,E255V及E355G各1例;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的点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7.6%(3/17)、45.5%(5/11)和44.4%(4/9);血液学和遗传学耐药患者的点突变发生率分别为50%(5/10)和44.4%(8/18),其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2.3%-87.7%和19%-69.9%;有点突变的12例患者的疗效均欠佳,经过加量至600m g,随访3-24个月,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疾病进展或死亡。结论:ABL激酶区点突变是伊马替尼耐药导致CML治疗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监测点突变的发生及其类型有助于早期进行疾病预后评估及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