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推广正确用药知识,提升民众用药安全核心能力,使药品发挥治疗效果并避免药品使用不当产生不良后果,台湾地区某一大型综合医院药剂科药师通过成立"正确用药教育资源中心",联合各级药学会、学校、社区、公共平台等资源,让医院药师走出医院,走进校园、社区、公共场所等,借助活动、宣传、科普教育等方式,2014-2015年共举办114场,参与人数达到14 140人次,活动满意度达98.5%。藉此模式除提升民众正确用药的核心能力,同时可建构用药安全网,并充分发挥医院药师的工作价值。  相似文献   
2.
背景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治疗方法是内镜处理和应用降低门脉压力药物;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是降门脉压力的经典药物。目的 研究早期生长抑素和/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处理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收治的初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住院患者17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分成四组:空白对照组、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药物治疗48 h后给予内镜治疗。分析四组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止血疗效、24 h止血率、48 h止血率、内镜治疗后2周内再出血率与止血率、曲张静脉减轻情况、成本、成本-效果比(C/E)、增量C/E(ΔC/ΔE)并进行敏感度分析,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对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主效应显著(P<0.001),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对止血时间、血压恢复时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24 h止血率、48 h止血率、内镜治疗后2周内止血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内镜治疗后2周内再出血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止血疗效、静脉曲张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914,P=0.012;Hc=9.708,P=0.021),但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止血疗效、静脉曲张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393,P=0.822;Hc=0.059,P=0.971)。成本分析结果显示,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成本较空白对照组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48 h、2周出血率C/E降低(P<0.05),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48 h、2周出血率C/E增加(P<0.05)。以生长抑素组为参考,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ΔC/ΔE低于特利加压素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恶心发生率增加(P<0.05),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腹痛发生率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长抑素组、特利加压素组和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组的术中出血、发热和异位栓塞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早期生长抑素或特利加压素联合内镜处理均能有效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促进曲张静脉消失,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情况下,生长抑素成本最低,特利加压素次之,生长抑素+特利加压素最高,且安全性较好,但生长抑素和特利加压素联用后没有交互作用,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 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患者,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量大、再出血发生率高,经内镜及药物紧急治疗急性出血后,需进一步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目的 评价内镜治疗(ET)联合PSE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8年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住院患者1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ET组(78例)和ET+PSE组(80例)。ET组给予基本治疗和内镜处理,ET+PSE组给予基本治疗、内镜处理和PSE治疗。比较两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及再出血率;于术前、术后4、12周检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黏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以及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T组和ET+PSE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ET+PSE组静脉曲张消失率高于ET组,静脉曲张复发率、3个月再出血率、6个月再出血率均低于ET组(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A、PⅢP、LN和Ⅳ-C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治疗方法和时间对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A、PⅢP、LN和Ⅳ-C主效应均显著(P<0.001)。其中ET+PSE组术后4、12周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HA、PⅢP、LN和Ⅳ-C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对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存在交互作用(P<0.001);治疗方法和时间对门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脾静脉直径、血流速度、血流量主效应均显著(P<0.001)。其中ET+PSE组术后12周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ET+PSE组术后4、12周门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脾静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均低于术前和同时间点ET组(P<0.05)。两组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T+PSE组发热、腹痛、腹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ET组(P<0.05)。结论 ET能有效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PSE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胰腺炎(AP),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发生的胰腺炎症疾病,大部分表现为轻度。然而,约20%可能发展为具有较高死亡风险的重度急性胰腺炎(SAP)。SAP的治疗过程复杂且多元,关键治疗策略包括迅速进行充分的液体复苏、提供恰当的营养支持和高效的疼痛控制,并严格监控抗生素使用。此外,微创外科技术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同样是治疗中的关键。目前,SAP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胰腺休息”模式,阿片类药物和硬膜外麻醉已成为新兴的镇痛选择,同时,对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策略也进行了调整。本文旨在探讨SAP治疗的最新动态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背景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弥漫性肝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内镜下套扎术和组织粘合剂注射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关键措施,为了更有效地注射组织粘合剂,临床上常采用高渗葡萄糖或聚桂醇与组织粘合剂夹心法。目的 比较高渗葡萄糖或聚桂醇与组织粘合剂夹心法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萍乡医院收治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渗葡萄糖与组织粘合剂夹心法组(HGC组,70例)和聚桂醇与组织粘合剂夹心法组(LC组,94例)。其中HGC组采用高渗葡萄糖与组织粘合剂夹心法,LC组采用聚桂醇与组织粘合剂夹心法。比较两组止血率、再出血率、静脉曲张改善情况。进一步根据胃底静脉曲张根数和直径分为:根数×直径<2(根?cm)(其中HGC组36例,LC组49例)和根数×直径≥2(根?cm)(其中HGC组34例,LC组45例),比较两组成本及成本-效果比,并观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GC组和LC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0%。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两组止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静脉曲张改善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根数×直径<2(根?cm)的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注射次数、注射点数、组织粘合剂总量、住院成本、即时成本-效果比、1周止血率、1周成本-效果比、1个月止血率、1个月成本-效果比、2个月止血率和2个月成本-效果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根数×直径≥2(根?cm)的胃底静脉曲张,LC组注射次数、注射点数、组织粘合剂总量、住院成本、即时成本-效果比、1周成本-效果比、1个月成本-效果比和2个月成本-效果比均低于HGC组(P<0.05)。两组术后发热、胸腹部疼痛发 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局部溃疡、异位栓塞发生率低于HGC组(P<0.05)。结论 高渗葡萄糖或聚桂醇与组织粘合剂夹心法均能有效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且效果相近,从成本-效果考虑,对于根数×直径<2(根?cm)的胃底静脉曲张,两种方法成本相近,效果相近,均可选用;对于根数×直径≥2(根?cm)的胃底静脉曲张,两种方法效果相近,但聚桂醇与组织粘合剂夹心法的成本更低,不良反应反应更少,是更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背景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一步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序贯二步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均被认为是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虽然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两种方案的优劣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但究竟哪种方法更有优势尚不确定。目的 比较一步法LCBDE+LC和序贯二步法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上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2009年1月-2020年3月发表的比较一步法LCBDE+LC和序贯二步法ERCP/EST +LC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记录第一作者姓名、国家、发表时间、患者纳入时间段、样本量、年龄、女性比例、多发结石比例、胆总管直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随访期限、结局指标(胆总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胆漏率、胰腺炎发生率、残留结石率、结石复发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项RCTs,文献质量总体质量水平尚可。接受一步法LCBDE+LC和序贯二步法ERCP/EST +LC治疗的患者胆总管结石清除率〔OR=1.11,95%CI(0.78,1.58),P=0.55〕、手术中转率〔OR=1.11,95%CI(0.64,1.93),P=0.71〕、残留结石率〔OR=0.73,95%CI(0.45,1.19),P=0.21〕、住院时间〔SWD=-0.43,95%CI(-0.87,0.02),P=0.06〕、手术时间〔SWD=-0.28,95%CI(-1.09,0.53),P=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一步法LCBDE+LC治疗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7,95%CI(0.43,0.75),P<0.000 1〕、结石复发率〔OR=0.33,95%CI(0.16,0.69),P=0.003〕、住院费用〔SWD=-1.07,95%CI(-1.44,-0.69),P<0.000 01〕、胰腺炎发生率〔OR=0.13,95%CI(0.06,0.27),P<0.000 01〕低于接受序贯二步法ERCP/EST +LC治疗的患者,胆漏率〔OR=3.68,95%CI(2.10,6.45),P<0.000 01〕高于接受序贯二步法ERCP/EST+LC治疗的患者。结论 与序贯二步法ERCP/EST +LC相比,一步法LCBDE+L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住院费用较低,但围术期安全性增加,胆总管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转率及残留结石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