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分别实施CT与MRI诊断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03月收治的102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明确各组诊断措施;对照组(51例):对患者于临床实施CT诊断;观察组(51例):对患者于临床实施MRI诊断;比较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异常检出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变化以及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级检出率(29.41%)明显高于对照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在接受病情诊断期间,MRI诊断手段的采用,对于患者异常检出率以及系列影像学表现诊断率的提高,效果显著,最终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早期诊治以及快速康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量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尾静脉移植对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从健康剖宫产产妇志愿捐献的新鲜羊膜中分离出hAMSCs,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构建上调和下调TGF-β表达的慢病毒质粒,并转染纯化的hAMSCs,构建出稳定的上调或下调TGF-β表达的hAMSCs。分离并剪去C57BL/6小鼠的部分坐骨神经,将SD大鼠的坐骨神经分离剪取并移植至小鼠的坐骨神经缺损处,构建出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未修饰的hAMSCs治疗组、高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低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每组10只。各组于造模前1 d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或相应的hAMSCs重悬液进行移植治疗。于治疗后第14天时采用DigGait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4天时,高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25.820±0.286)明显高于低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33.413±0.920)和未修饰的hAMSCs治疗组(-30.755±0.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表达TGF-β的hAMSCs尾静脉移植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其可能成为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新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运用Pinnacle^39.10计划系统自动计划模块,在不影响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和危机器官(OAR)受量的前提下,最小子野面积参数对宫颈癌自动调强放疗(AP-IMRT)计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10例宫颈癌患者进行AP-IMRT计划设计,每例患者设计10个AP-IMRT计划,计划靶区(PTV)处方剂量为50Gy/25f,采用7野均分的固定野照射,最小子野面积分别设置为4 cm^2、9 cm^2、14 cm^2、20 cm^2、25 cm^2、40 cm^2、50 cm^2、60 cm^2、80 cm^2和100 cm^2,最小子野数目为70个,最小子野跳数为7MU。采用直接机器参数优化(DMPO)算法评价靶区及OAR剂量分布。结果随着最小子野面积从4 cm^2增大至100 cm^2,AP-IMRT计划的总机器跳数从(649±32)MU降低至(312±26)MU,总子野数目从(69±1)个降低至(28±3)个,分别降低了53%和48%。AP-IMRT计划PTV的均匀性指数(HI)在子野面积4~100 cm^2的范围内呈递增趋势,最小子野面积60~100 cm^2与最小子野面积为4~50 cm^2的H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V的适形指数(CI)在最小子野面积为4 cm^2、9 cm^2和14 cm^2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最小子野面积的AP-IMRT计划间OAR受照射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Pinnacle^39.10计划系统设计宫颈癌AP-IMRT计划时,最小子野面积参数设置在14~50 cm^2的范围内均可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同时子野数量和机器跳数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5.
培养实践证明,专业学位教育是一种比较适合培养医学人才的途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培养模式内涵界定尚不够清晰,存在生源质量不高、培养模式定位不明确、质量监督与考核体系需完善等问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侧重能够胜任临床医疗工作、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文章分析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对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采用3D打印共面坐标模板(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剂量精确性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的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应用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放疗后盆壁复发宫颈癌患者资料10例。患者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3.5岁,KPS评分≥ 70分。所有患者均接受过盆腔放疗。病灶体积为3.5~58.0 cm3(中位31.9 cm3),处方剂量120~180 Gy,粒子活度0.55~0.67 mCi(1 Ci=3.7×1010Bq),术前计划植入粒子数目为50(12~81)颗。根据术前计划在3D-PCT引导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为53(10~82)颗。评估剂量学参数包括D90D100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以及危及器官剂量D2 cm3D1 cm3D0.1 cm3。术前计划与术后计划参数的比较采用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实际植入粒子数目多于术前计划设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5,P<0.05)。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参数D90D100V100V150V200、EI、CI和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肠道的D2 cm3D1 cm3D0.1 cm3、直肠D0.1 cm3的术后计划与术前计划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D2 cm3D1 cm3术后计划剂量低于术前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00、-2.240,P<0.05)。结论 3D-PCT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盆壁复发宫颈癌,通过术中剂量优化,术后实际剂量达到术前计划设计,可以保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盆壁复发宫颈癌的剂量精确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8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恢复情况较佳,7 d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痛苦轻、创伤小、瘢痕小、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通过科学合理的综合护理后,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妊高征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妊高征的孕妇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实施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80例妊高征孕妇中,1例胎盘早剥,1例出现子痫症状,在药物治疗之后实施剖宫产,其余79例患者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41例。结论妊高征对孕妇与婴儿会造成不利影响,而该病发病率较高,实施预防与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病症,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3D打印共面模板(3DPCT)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将24例进行3DPCT辅助CT引导下肺病变穿刺活检术的患者纳入分析,总结操作流程,分析操作时间、活检针调整次数、CT扫描次数、病理学检查结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均采用2根固定针,其中15例(62.50%)取材1次,9例(37.50%)取材2次.平均操作时间为(26.45±5.73)min,平均活检针调整(0.13± 0.34)次,平均CT扫描(5.25±0.53)次.21例(87.50%)活检针1次到位,3例(12.50%)调整1次.20例(83.33%)病理结果为阳性.并发症方面,18例(75.00%)出现针道出血;4例(16.67%)出现气胸,其中1例(4.17%)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3例(12.50%)出现术后咯血,所有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皆痊愈.结论 3DPCT辅助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技术,在可接受的操作时间和CT扫描次数下,有较高的穿刺准确率,减少了肺内调整活检针的次数.熟练、规范的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肺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目的:用两种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灌胃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并对其血脂水平进行评价,为合理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150~180g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浓度脂肪乳剂组、高浓度脂肪乳剂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每日给予基础饲料喂养,低浓度脂肪乳剂组和高浓度脂肪乳剂组大鼠于每天16∶00分别给予低浓度配方脂肪乳剂(20%猪油、6%胆固醇、0.2%丙基硫氧嘧啶、2%胆酸钠、10%吐温-80)和高浓度配方脂肪乳剂(30%猪油、10%胆固醇、1%丙基硫氧嘧啶、5%胆酸钠、20%吐温-80)灌胃1次,剂量为1ml/100g体重,其余时间给予基础饲料喂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