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阴沟肠杆菌耐药特征,以及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该院2018-2021年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临床资料及同期11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8—2021年共分离细菌23 184株,其中阴沟肠杆菌746株,占3.22%;检出科室主要有重症医学科(ICU)173株(23.19%),其次为肝胆胰外科[115株(15.42%)]、泌尿外科[55株(7.37%)]、康复科[45株(6.03%)]等科室。2018-2021年阴沟肠杆菌耐药率整体处于波动状态,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整体较高,其中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率最高,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44.9%~54.8%;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居中;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在1.0%左右。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使用强度呈强相关(r均为0.800),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阿米卡星使用强度呈中度相关(r均为0.600)。结论 阴沟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处方前置审核的认识,促进处方前置审核模式的发展。方法:从流程上对处方前置审核和传统审核模式比较,并对某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门急诊处方前置审核1 239张不合理处方类别进行分析。结果:与传统审核模式相比,前置审核模式具有减少患者领药时间、用药不适宜处方减少、简化处方修改流程等优势,但现阶段仍有对不规范处方的审核能力差、高峰时期审核效率低、假阴性假阳性处方等问题。某院1 239张不合理处方中,主要构成因素有临床诊断不全、用法用量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结论:前置处方审核更能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山奈酚质量浓度的HPLC法,并用于山奈酚经灌胃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方法大鼠灌胃给予200 mg.kg-1山奈酚混悬液,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样,以非那西丁为内标,VC为抗氧剂,采用2 mol.L-1盐酸,80℃水浴水解30 min后用乙醚萃取的方法处理血浆样品。采用RP-HPLC法测定山奈酚血药质量浓度,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体积分数为0.05%磷酸溶液(体积比40∶6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70 nm,柱温为40℃。结果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山奈酚测定无干扰,线性范围为0.050~10 mg.L-1,r=0.998 5,回收率、准确度及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定量下限(LLOQ)为50μg.L-1。山奈酚主要药动学参数为AUC0-t=129.2 mg.h.L-1,ρmax=7.39mg.L-1,tmax=9.0 h,t1/2=8.3 h。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山奈酚大鼠血药质量浓度测定及体内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UPLC-Q-Orbitrap HRMS技术的参坤养血颗粒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旭  张楠  冀召帅  艾超 《中草药》2018,49(18):4231-4240
目的为系统研究参坤养血颗粒的化学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法建立一种快速、准确识别中药中复杂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方法通过UPLC-Q-Orbitrap HRMS捕捉化合物的精准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碎片离子信息,同时将其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进行比对,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或Chemical Book等数据库信息最终实现对未知化合物的快速、准确定性。结果从参坤养血颗粒中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类、黄酮类、醌类、苷类和其他类。结论建立的方法可快速、准确、系统地识别参坤养血颗粒中多种化学成分,并为其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扎实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已成为一种新的肿瘤临床治疗药物。目前已有多种PD-1/PD-L1抑制剂上市,并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本文简述了PD-1/PD-L1抑制剂与传统药物的结构与生物学特点差异,介绍了PD-1/PD-L1抑制剂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药物间相互作用等安全性数据,并对目前存在的超进展现象等用药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收集医院信息系统2019年1月至12月的住院医嘱,统计并比较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前(2019年1月至6月)、实施后(2019年7月至12月)的医嘱不合理率、不合理类型及临床退药率.结果 实施后的医嘱不合理率和退药率分别为1.25%(2576/206808)和2.20%(38478/1748...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预测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并采用细胞实验对部分主要靶点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网络药理学在线数据库(TCMID)中获得气滞胃痛颗粒组方中药柴胡、白芍、枳壳、香附(炙)、延胡索(炙)、甘草(炙)的化学成分,并在TCMSP和PharmMapper数据库中收集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在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和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数据库中搜索与胃炎相关的蛋白和基因,建立胃炎靶点数据库;通过DIP数据库将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关联,建立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将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相关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靶点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关系;使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3.5.1软件自带的GlueGO插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功能注释;通过人类基因和基因表型综合数据库(OMM)筛选炎症相关细胞相关的基因和蛋白靶点,对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靶细胞进行富集。体外细胞实验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对象,采用1μg·mL-1脂多糖(LPS)和0.2μg·mL-1γ干扰素(IFN-γ)制备细胞模型,以含有最大无毒剂量气滞胃痛颗粒内容物的培养基处理RAW264.7模型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各组RAW264.7细胞中环氧合酶2(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气滞胃痛颗粒治疗胃炎的主要潜在的活性成分25个,重要靶点20个,其中关键靶点包括COX-2、i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NF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与胃炎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其药效作用主要表现为对炎症、血管内稳态、免疫、中枢神经及激素调节等生物过程的影响。气滞胃痛颗粒对RAW264.7模型细胞中COX-2iNOSIL-6TNF-α的mRNA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可能主要通过修复胃黏膜、减轻炎症损伤、消除感染等实现其治疗胃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人血白蛋白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肝移植围手术期使用人血白蛋白的129例住院患者,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人血白蛋白适应证、围手术期血清白蛋白浓度,并对人血白蛋白使用情况、相关并发症等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129例患者中肝脏肿瘤59例(45.79%),肝硬化44例(34.11%),肝移植围手术期间人均使用人血白蛋白量为10 g人血白蛋白34.49支;围手术期血清白蛋白平均水平基本维持在30 g/L以上;移植术后患者发生腹水52例(40.31%)、感染10例(7.75%)、死亡3例(2.33%)。结论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使用人血白蛋白有助于补充血容量、降低腹水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监测重症感染患者负荷剂量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分析药物谷浓度分布情况、达标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疑似或确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G~+)感染患者共40例,根据负荷天数不同分为A组(3d,n=22)和B组(4 d,n=18),给予替考拉宁每12 h400 mg,之后以400 mg·d~(-1)维持,分别于首次维持剂量给药前30 min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_(min));同时测定用药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记录其不良反应。结果:C_(min)>10 mg·L~(-1)总达标率为65%。A、B2组达标率分别为50.0%和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肌酐清除率(Ccr)外,其余因素对C_(min)无影响。临床好转率95%,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急性肝、肾损伤。结论: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浓度随负荷剂量天数增加,血药谷浓度达标率及临床好转率升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