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总结了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总部针灸听证会中所提出的研究方向与中国近10年来的针刺研究重点,认为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疗效对比资料是针刺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因,今后应验证疗效,进一步明确优势病种并阐明机制;加强基础研究,探寻现代生物学基础,寻找经络穴位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到天津市南开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注射用腺苷钴胺,5次/周,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93.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JOA主观症状评分、JOA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JOA主观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对照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JOA主观症状评分、JOA临床体征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腺苷钴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钙离子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于生物化学对钙离子与经络腧穴关系,从经穴钙离子分布、针刺对经穴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脏腑病变时外周经穴钙离子浓度变化、络合钙离子对针刺效应的影响以及钙离子与神经、肥大细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推动经穴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经络腧穴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杨兆钢教授擅用芒针,临床选用气海穴芒针深刺治疗顽疾。认为气海穴芒针深刺对胃下垂、前列腺炎以及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其芒针治疗选穴精而少,且强调气至病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干预措施下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及其组胺、5-羟色胺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初步探讨淋巴系统在针灸疗效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温针灸组,每组15只。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复制大鼠胸导管淋巴瘘模型。针刺、温针灸大鼠双侧"足三里"穴30min,观察大鼠胸导管淋巴液量的变化情况,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淋巴液中组胺、5-羟色胺浓度。结果:针刺组、温针灸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胸导管淋巴液量(P<0.05),但各组间淋巴液中组胺、5-羟色胺浓度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刺激可以增加胸导管淋巴回流,淋巴系统可能在针灸起效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及血清胃运动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平行分为3组,即60次/min、120次/min和180次/min提插手法组。每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治疗结束后8周)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指标包括中国版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胃促生长素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结束后8周针刺治疗效果依然显著(P<0.05)。同时2个疗程后,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120次/min、180次/min提插手法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的调节效应总体优于60次/min提插手法组(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在固定选穴的基础上,相比于低频刺激手法(60次/min提插手法),中高频刺激手法(120、180次/min提插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血清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刺效应是如何启动的,是针刺作用原理研究中的共性关键问题。多年来在肯定针刺效应的前提下,从穴位局部化学离子入手,由点及线,由线成网,从神经、免疫、内分泌、能量代谢不同角度开展研究,探讨了局部神经-细胞-化学物质的相互作用,系统研究了针刺后“穴网络”变化其与针刺效应的关系,证实:1)针刺可引起支配穴位的神经兴奋,启动神经调节;2)针刺可引发穴位局部炎性反应,启动免疫调节;3)针刺可调节穴区部分激素水平;4)针刺可调节穴区血流和氧分压,影响局部能量代谢;5)针刺后穴区神经-肥大细胞-化学物质相互作用,影响针刺效应;6)有向加权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能够刻画针效初始调控网络的时序响应特征,并发现其中关键节点。对针效启动机制的研究,应将局部反应与整体效应相结合,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复杂网络概念,进行系统的归纳和规律的提炼,从而揭示针效启动的关键基础因素,探寻针刺效应的有效调控模式,提高针刺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腧穴配伍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腧穴配伍近年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重点,国内近10年的相关文献初步总结了经典医籍中的配穴规律,各家配穴经验总结,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和机制探讨.近年来,国外的研究较少.但国外有学者在评价针刺内关防治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数据分析中指出,内关穴疗效确切,同时也提出,增加穴位或延长刺激时间是否能提高疗效.[1]这表明国外学者对于腧穴配伍的应用与研究也逐步关注起来.腧穴配伍直接影响着针灸疗效,势必逐步成为国际针灸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针刺镇痛的针刺作用特点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子  郭义 《吉林中医药》2010,30(4):326-327
从针刺镇痛的特点出发,分析针刺作用的基本特点,认为针刺具有整体调节、双向调节、品质调节、自限调节的特点,这对认识针灸作用规律,更好地使用针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检索中国知网(CNKI)近30多年来有关经穴与钙的相关研究,从经穴局部、外周途径、靶器官、中枢系统等不同水平分析与钙的相关联系,发现经穴局部存在钙离子富集现象;经穴局部可能与蛋白结合钙Ca2+-ATP酶存在一定的联系;络合穴位局部的钙离子影响针刺效应;不同方法刺激经穴可以明显提高血钙含量,降低尿Ca/Cr;经穴刺激可影响多个靶器官,改善其功能;经穴刺激可影响中枢钙的分布.说明经穴与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