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6 7岁。因2d内晕厥数次伴四肢抽搐入院。入院后查血钾2 9mmol/L ;血镁0 5 8mmol/L ;随机血糖9 6mmol/L(补葡萄糖液时)。患者否认糖尿病史,故未对高血糖进行治疗。仅静脉补充氯化钾纠正低血钾。入院后上述症状仍反复发作,发作时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电击有效,但利多卡因、可达龙等抗心律失常药效果不佳。入院2d后虽然血钾恢复正常,但是仍反复发作Tdp。试用2 5 %硫酸镁注射液4 0ml +生理盐水2 5 0ml静滴,90ml/h滴速,Tdp终止发作。但补液速度减慢时,Tdp再次发作。住院过程中我们反复检测空腹和餐后血糖,确诊为糖尿病,…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68岁。反复胸闷1月,加重1w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胸片、心脏彩超均示心脏明显扩大。临床诊断:扩张性心肌病。查心电图(图1)示:Ⅰ、Ⅱ、Ⅲ导联同步记录,未见P波,为房颤心律,心室率平均180次/分,其中R4较早出现,形态略异,过去称“同向性干扰”,实为快速心房颤动第三位相性差异传导所致,RⅡ、RⅢ呈深s波,分别为1.9、2.2mV,电轴明显左偏(-70°),提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其间有阵发性慢心房颤动,平均心室率60次/分,电轴复位(图略)。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加重1d入院。入院心电图曾记录到41次/分的窦缓。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远端分叉处70%狭窄.置入支架。监护心电图出现漏搏。分析如下:图Ⅰ为模拟Ⅱ导联记录。示窦性心律。75次/分。P—R间期0.28s。第3、5、7心搏后出现长达1.16s的间歇.其中未见P波.长间歇后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R间期0.24s,为房性逸搏。因长间歇是以房性逸搏结束,故未能测得长间歇的P—P间距与窦性者是否成倍数关系.间歇前未见P—P间距逐次缩短。第6、7、8心搏的P波与窦性者不同,考虑为一串三个异位缓慢心律。心电图诊断:①一度房室阻滞;②二度Ⅱ型窦房阻滞;③成串房性逸搏。呈缓慢心房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疏血通注射液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40例)和替罗非班组(4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术后30 min ST段回落情况、出血事件、住院期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力衰竭)。结果 共有79例完成试验,两组术前血管开通率、术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术后30 min ST段回落>50%的获得率、出血事件、住院和随访期间MACE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疏血通组和替罗非班组在住院期间各有1例死亡,在6个月随访期间疏血通组有1例死亡,1例复发心肌梗死,替罗非班组有1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联合STEMI直接PCI术在改善PCI术后的心肌灌注和患者的临床预后方面与替罗非班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转运模式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急诊PCI的268例STEMI患者,其中139例患者的一次性12导联心电图由社区医师或救护车上的急救人员通过手机微信传输到指定的心内科医师手机上(胸痛中心模式探索组),129例患者自行来院就诊(普通就诊组)。比较两组的进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和达标率(D-to-B低于90 min的概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胸痛中心模式探索组和普通就诊组的D-to-B时间[(86.4±4.5)min比(97.4±10.3)min,P0.01]、住院期间病死率(2.9%比9.3%,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4.3%比11.6%,P0.05)、平均住院天数[(8.7±3.2)d比(10.9±4.5)d,P0.05]及住院费用[(50 347±19 310)元比(58 102±41 178)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区域胸痛中心模式能缩短STEMI患者的再灌注时间,降低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延迟PTCA及支架术对慢性期左室重构和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5 2例初次AMI患者分为PTCA组 (n =2 7)和非PTCA组 (n =2 5 ) ,PTCA组于发病后平均 12d对梗死相关动脉行PTCA及支架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心脏事件。结果 PTCA组患者术后LVEDV及LVESV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而非PTCA组患者随访后LVEDV及LVESV与随访前比较显著增加 (P <0 .0 5 )。LVEF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TCA组在心力衰竭 (4 %和 44 % ,P <0 .0 1)和复合终点事件 (33%和 72 % ,P <0 .0 5 )方面较非PTCA组明显下降 ,在死亡、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后延迟PTCA及支架术可抑制左室扩大 ,延缓慢性期左室重构 ,并显著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n=20)和大剂量组(n=16)。按照1.5μg/kg的剂量静脉推注后,小剂量组以0.01μg/(kg.min)继续维持治疗24~48 h,大剂量组以0.015μg/(kg.min)维持治疗24~48 h。分析2组患者血浆NT-pro BNP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出院时心功能分级、住院死亡率、住院时间、24 h尿量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使用不同剂量新活素后,血浆NT-pro BNP都有明显降低,24 h尿量明显增加,且以大剂量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但2组患者整体症状改善情况、出院时NYHA分级、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剂量的新活素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 BNP2、4 h尿量的改善不同,但并不影响患者出院时NYHA分级、住院时间、住院死亡率及整体症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患者分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正常),均于术后1 a临床随访。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住院期间心源性病死率和1 a心源性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慢性肾功能不全组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有增加趋势。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QRS波时限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无再流的关系。方法对1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根据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分为再流组149例和无再流组19例,检查其入院、PCI后即刻及4 h心电图,计算梗死相关导联的QRS波时限均值;并对两组各项临床及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结果与再流组比较,无再流组年龄较高、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较长、合并糖尿病者较多、入院时QRS波更宽(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AMI患者的入院时QRS波宽度、年龄和胸痛至球囊扩张时间与直接PCI后无再流发生独立相关(P〈0.01或0.05)。结论AMI患者的入院时QRS波时限有助于预测直接PCI后无再流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131例连续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分为老年组 (37例 )和非老年组 (94例 ) ,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女性、高血压和无血流现象显著多于非老年组 ,而吸烟、术后TIMI 3级血流和支架植入数显著少于非老年组。住院期间老年组患者病死率 (10 .8%)高于非老年组 (0 %) (P <0 .0 1) ,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10 .8%)亦高于非老年组 (1.1%) (P <0 .0 1) ;而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和缺血性靶血管重建等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随访 6个月时 ,老年组患者总病死率 (16 .2 %)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2 .1%) (P <0 .0 1) ,非致死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2 1.2 %)亦明显高于非老年组 (4.3%) (P <0 .0 1) ;但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急诊PCI治疗老年AMI疗效显著 ,但不如非老年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