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对影响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111例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研究各个肿瘤标志物的阳性率,并就患者的发病年龄、月经状态、病变部位、皮肤桔皮样改变、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分期、病理类型、ER、PR、c-erbB-2、P53和BCL-2等共14项因素与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的相关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CEA、CA125、CA15-3和联检的阳性率分别为10.1%、10.8%、9.1%和13.8%.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与乳腺癌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显著相关的因素有:肿瘤分期(χ2=17.258,P=0.001)、皮肤改变(χ2=9.923,P=0.002)、远处转移(χ2=7.28,P=0.007).单因素分析显示P53显著相关(χ2=10.45,P=0.005),但多因素分析显示无统计学意义(wald χ2=1.334,P=0.248).其余因素两个分析的结果均显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检可以提高乳腺癌肿瘤标志物阳性率.肿瘤分期、皮肤改变和远处转移与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显著相关,P53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寻找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克冠酸合成路线。方法:对文献报道的各种克冠酸合成方法进行比较并作改进。结果:采用三甲氧基苯甲酸与SOCl2 反应得酰氯,不经分离直接与6-氨基己酸钠缩合,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结论:与文献报道方法比较,该法具操作简单、收率较高等优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29 653例微生物检验标本,分析不合格标本比例及原因,寻找预防解决对策。结果在29 653例标本中,不合格标本486例,不合格率为1.64%,其中痰标本282例,占58.02%,尿标本99例,占20.37%,血标本50例,占10.29%,分泌物标本37例,占7.61%,粪便标本12例,占2.47%,无菌体液标本6例,占1.23%。标本受污染原因主要为标本污染、采集时间差错与送检延迟。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从采集到送检等各环节都需要严格管理,护士的作用至关重要,应加强培训,并注重培训的落实情况,实行PDCA循环(戴明环)管理。需要充分发挥科室间的配合作用,同时职能部门监管比科室沟通更重要,但必须坚持,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6.
背景:肩锁钩接骨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术后疼痛和患肩活动受限临床多见,手术技术直接影响疗效。目的:探讨术前应用3D打印模型匹配肩锁钩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优势。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肩锁关节脱位且行肩锁钩接骨板复位内固定韧带修复术患者49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30~75岁,平均(49.7±11.3)岁。患者分为3D打印组22例;传统手术组27例。3D打印组术前依据患肩CT扫描数据,3D打印肩锁关节模型,体外模拟复位,匹配合适深度肩锁钩接骨板并塑形,最佳位置固定肩锁关节。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术后随访患肩X线检查和功能恢复,评估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和取出接骨板后患肩活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随访(10.5±2.8)个月。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透视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取出接骨板后两组患肩前屈、外旋、外展、内旋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模型辅助切开复位肩锁钩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X线暴露少,有效规避术后常见患肩疼痛,活动受限等并发症,术后康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给当今我国乃至全世界造成巨大影响并仍在延续,而老年患者病情相对较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发病率逐年增高,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因此,在COVID-19疫情期间,制定合理规范的诊疗流程,为OVCF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提供安全有效的保障是当务之急。基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的诊疗规范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抗击COVID-19疫情和OVCF诊疗原则的最新文献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本诊疗流程。  相似文献   
8.
复发鼻咽癌35例调强放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发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疗效及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07年7月就诊的35例复发鼻咽癌患者,中位复发时间27个月(6~264个月)。单纯鼻咽局部复发10例,合并颈部淋巴结9例,单纯淋巴结复发2例(咽后外侧淋巴结1例、乳突根部淋巴结1例),单纯海绵窦复发4例,鼻咽合并颅底、海绵窦、桥小脑角及颈动脉鞘复发6例,单纯颈动脉鞘复发4例.其中合并化疗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局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观察放疗疗效以及相关副反应.并对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GTV中位体积为43.68cm^3(5.91~181cm^3).GTV的D95为69.20Gy,V95为97.64%,平均剂量71.56Gy。急性反应轻,罕见Ⅲ度以上皮肤黏膜反应。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年总生存率73%。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4%。5例死于鼻咽大出血。[结论]IMRT是复发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近期疗效可靠,耐受性好。死亡原因主要是鼻咽大出血。GTV体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MRI、增强CT和PET-CT对鼻咽癌颅底侵犯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MRI、增强C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影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对鼻咽癌颅底侵犯的诊断价值,为鉴别诊断鼻咽癌病灶是否有颅底侵犯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57例鼻烟癌患者同时行鼻咽MRI、增强CT和PET—CT,3种检查均在20d内完成。以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的标准,比较这3种方法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及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结果:增强CT、MRI和PET-CT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敏感度分别为68.18%、84.09%和97.67%;特异度分别为76.92%、69.23%和57.14%;准确度分别为70.18%、80.70%和87.72%;PPV分别为90.90%、90.24%和87.50%;NPV分别为41.67%、56.25%和88.89%。PET—CT在敏感度方面较增强CT和MRI有明显优势(P〈0.05),准确度和NPV等方面优于增强CT(P〈0.05),其NPV也优于MRI。结论:在3种影像学方法中,PET—CT对初治鼻咽癌患者颅底是否累及的判定可能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滔  严惟力  黄钢 《肿瘤》2008,28(2):170-172
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computed tomography,CT)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价值优于传统影像学[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ultrasound imaging,US)],利用PET/CT探测肿瘤有较高的准确性。但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PET/CT亦存在一定的漏诊。正确认识常见的漏诊原因对临床诊断很有帮助,本文从肿瘤生物学特性、肿瘤大小和人体氟脱氧葡萄糖(fluoro-2-deoxy-D-glucane,FDG)生理代谢特点等方面对造成PET肿瘤显像假阴性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对CT漏诊的常见原因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PET和CT联合应用的重要性以及避免漏诊的一些方法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