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9年2月椎体成形术后568例相邻椎体发生再次骨折24例,询问病史并查体,重视首次治疗资料的保管,认真与原有资料对比,常规应用MRI和CT检查进行诊断,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4.23%,全部发生在手术后1年内。发生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的程度、穿刺注射方法和不规范手术后管理有关。常规做MRI和CT检查,可以提高相邻椎体骨折的诊断率。再次椎体成形术疼痛缓解满意,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5例。结论椎体成形术后可以发生相邻椎体的骨折,改进穿刺注射方法,加强手术后管理,正规康复训练和规范的全身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开放式手术中椎体成形术在治疗椎体血管瘤中的手术方法、疗效分析。方法对11例患椎体血管瘤的13个患椎,9例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2例采用开放式手术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11例均成功治疗,疼痛缓解,未出现临床并发症。结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能正确的应用此技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症状性椎体血管瘤17例,均存在明显的胸部和/或腰部疼痛,3例存在轻微的神经根刺激症状。单节段椎体血管瘤12例,双节段椎体血管瘤5例;胸椎12处,腰椎10处。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随访2.2年,1例失访,13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无复发。3例3榷出现椎旁漏,1例1椎发生沿椎体静脉渗漏;无骨水泥毒性反应、肺栓塞、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创伤小且较为有效治疗症状性椎体血管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髓瘤、椎体转移瘤和血管瘤等所导致的椎体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36例的临床资料,累计41个椎体,所有压缩骨折均为骨质疏松性或转移性肿瘤所致,病椎椎体后壁均完整。手术均在C型臂下行单双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6h均能自行或由他人搀扶下床,未发现严重手术并发症。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由术前的(20.4±2.8)mm、(19.5±2.6)mm、(19.3±3.9)°改变为术后1d的(23.4±3.1)mm、(23.2±2.0)mm、(15.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h患者胸腰背痛均有缓解,术后1d起VAS评分及止痛药使用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胸腰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应用PVP这种微创治疗,能够经济有效和即刻安全改善骨折椎体高度,明显缓解疼痛,早期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吕晓  卫大宁  刘斐  韩少锋 《贵州医药》2022,46(1):106-107
目的对照研究PKP与PVP对OVCF患者再塌陷情况和椎体高度的影响。方法将140例OVCF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PKP组和PVP组各70例。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手术后椎体高度、后凸角、并发症的发生率和随访3年伤椎高度矫正比、伤椎高度丢失比。结果 PKP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PVP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PKP组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部高度显著高于PVP组,后凸角显著低于PVP组(P<0.05);PKP组发生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的(P<0.05)。随访3年,PKP组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PVP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伤椎高度矫正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12、24、3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伤椎中部高度丢失比比较,PKP组均显著高于PVP组(P<0.05)。结论与PVP相比,PKP治疗OVCF对伤椎椎体高度和后凸角矫正效果更好,同时术后疼痛和功能障碍程...  相似文献   

6.
孙健  李沛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4):121-12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损伤椎体可以不同程度地获得椎体高度的恢复。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椎体成形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及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椎体成形术的适用证,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及对策。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及肿瘤107例135椎。结果术后早期疼痛的程度根据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1),得到随访半年以上的86例中VAS评分与术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对椎体良性病变治疗及恶性肿瘤的姑息治疗效果亦较为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仍有一些经验及教训需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并对30例患者术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缓解明显29例,缓解不明显2例。术后2例患者骨水泥渗漏但没有表现任何不适。术后1个月VAS评分为0~2.20分,平均2.0分。术后未发生神经根、脊髓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椎体稳定性,足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PVP治疗的20例(2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如例(29椎)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间隙高度及临床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间隙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近期效果良好、创伤小,且在减轻疼痛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5年1~10月收治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15例,共18个椎体.男9例,女6例;年龄59~76岁,平均65.7岁.全部患者均利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术后2~12 h 13例疼痛完全缓解,1例明显好转,1例疼痛改善.随访10个月~1.5年,平均1.1年.所有患者疼痛缓解,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其缓解疼痛快、治疗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椎体良、恶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治疗200例276节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性骨折174例232节、椎体血管瘤4例12节、转移瘤20例28节、多发性骨髓瘤2例4节。除第1例在CT和C臂X线机联合监视下完成外,其余均在C臂X线机监视下完成。一般单侧进针,对部分可疑病例先行活检术、再行PVP术,骨水泥(PMMA)用量在2~8ml。结果活检结果:4例结肠癌转移,2例肝癌转移,2例肺癌转移;60例为骨质疏松改变。PVP穿刺成功率100%,止痛效果达96%,椎体的高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62例仅作1次PVP即基本消除疼痛症状,8例部分缓解、作第二次PVP后疼痛症状基本消除。术后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36h,3例出现轻度肺栓塞,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1例出现双下肢全瘫,经保守治疗,8月后完全康复。随访6~24月,骨质疏松症并压缩性骨折的病例无复发,而恶性肿瘤的病例复发5例(5/10、50%)。结论PVP治疗椎体良恶性病变的止痛效果确切,PVP术操作安全、快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分析其治疗特点,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8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测量术前、术后1d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变化,并采用视觉模拟数字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随访18~46个月,平均(20.6±1.5)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6±2.9)%恢复至术后的(49.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为(50.1±1.6)%,与术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ODI评分术前分别为(7.9±1.1)分、(89.3±2.4)分,术后分别为(2.5±0.6)分、(30.5±6.4)分,手术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3±0.4)分、(26.3±4.8)分,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出现临床症状。4例术后发生其他椎体骨折。2例引起一侧肢体的神经根症状。结论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舒适度增加,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其具有起效快、疗效佳、副作用小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自2003年5月至2010年6月,选择性应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126个椎体,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获得3~18月随访,其中21例术后胸背或腰背部疼痛消失,58例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 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56例, 男36例、女20例, 年龄60~81(69.36±7.89)岁, 实施PVP;常规组56例, 男35例、女21例, 年龄61~83(69.89±7.93)岁, 实施经皮螺钉内固定手术, 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术后研究组椎体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均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5.46, 均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 骨水泥注射量少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9、16.25, 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3.57%(2/56)比14.29%(8/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 P<0.05)。结论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 PVP能够有效...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痛性椎体损害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立明  宓士军 《中国医药》2007,2(10):638-640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脊柱外科领域的一项微创技术,是在影像引导下经皮向病变椎体的病变部位注入凝固性材料以达到稳定椎体、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法国Galibert等1984年首次应用治疗一例椎体血管瘤患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自此该手术即被称为经皮椎体成型术(PVP),并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也逐渐将此项技术应用于临床,并扩大了应用范围,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位复位辅助下椎体强化术(PVP及PKP)后椎体高度恢复的变化。方法 1本组病例共120例,其中T11 21例、T12 48例、L1 36例、L2 12例、L3 3例,其中PKP 38例、PVP 82例。2患者取俯卧位,基础麻醉生效后通过调节手术床骨折部位过伸结合适度的手法按压,达到满意的闭合复位后行椎体强化术。记录分析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伤椎高度变化。结果术后伤椎处疼痛均明显减轻,椎体前缘高度和中间高度有显著恢复,后凸畸形角得到明显矫正。结论体位复位辅助下行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椎体强化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某院接受椎体强化治疗的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2例作为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两组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椎增加高度则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术后12周观察组ODI评分、椎体压缩率、疼痛程度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38.71%(P0.05)。结论: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属于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复位的效果。方法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局麻后,患者胸部和骨盆处垫高,手法进行复位,然后进行经皮椎体成型术,术后记录患者椎体前缘恢复的高度,选择和患者在时间间隔最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结果手法复位组的椎体高度的恢复明显好于没有进行手法复位的患者,两组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结论进行经皮椎体成型术时,在局麻后进行手法复位,可以较好的恢复伤椎的高度,并且没有增加手术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年11月至2009年11月,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95例114个椎体压缩骨折,胸椎53例、腰椎61例。均为新鲜骨折。PVP均采用双侧椎弓根穿刺,造影后,注入骨水泥3~6mL。术后随访观察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术后7d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