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眼科学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方法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记录我院2008/2013年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积血原因、病情程度、治疗手段、最终效果,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选取22例24眼保守治疗的患者中有6眼(25%)视力程度不同的提高,5眼(21%)发生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未行治疗,3眼(12.5%)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行冷冻或减压阀植入,眼球状态稳定但视力完全消失,手术组26例31眼中视力提高17眼(55%),第二次手术2眼(6.5%),第3次手术2眼(6.5%),眼球萎缩3眼(10%)。保守治疗的最终视力提高例数明显低于手术治疗的患者(P<0.05)。

结论:手术治疗仍是玻璃体积血治疗的积极手段,但会出现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治疗对象及治疗时机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后节手术中合并前节疾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联合手术的利与弊,并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有针对性的分为A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B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为了便于对比,又将A组分为A1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A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A3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将B组分为B1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B2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组;B3组:玻璃体切割+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组。结果:手术的并发症为主要观察指标,A组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B组为手术复发或更严重的PVR形成。其并发症的发生率A3>A2>A1,A3明显高于A2和A1,均有统计学意义,A2>A1,但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组的结果与A组三组相同。结论: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选择联合手术,如影响操作则选择非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3.
活体光学成像技术是一种可实时动态观察生物生物学行为的影像学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方面,如干细胞治疗、肿瘤研究和药物研究等。该技术在眼科学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现对活体光学成像技术的应用现状作一总结,并展望其在眼科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体生物发光成像术(bioluminescence imaging,BLI)监测小鼠体内骨髓来源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cells,BMCs)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过程的可行性,为BLI研究CNV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将荧光素酶-绿色荧光蛋白(Fluc-GFP)双转基因小鼠的骨髓移植到野生型C57小鼠,将嵌合度>85%的嵌合体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利用532 nm激光建立小鼠CNV模型,对照组不行CNV建模.于CNV建模后1d、3d、7d、14 d、21d和28 d,利用小动物成像系统对两组小鼠进行BLI观察,高灵敏度CCD采集图像,活体成像软件系统对选取的眼部光学统计区域进行分析.结果 建模后第1天,实验组小鼠即有大量BMCs趋化至CNV部位,前3d趋化至CNV部位的BMCs数量增长最快,第7天病变部位BMCs数量达峰值,第14天病变部位BMCs数量降至最低,随后稍有增加,第28天以后保持稳定.对照组小鼠在相应时间点眼内BMCs数量较为稳定,明显低于实验组小鼠(P<0.05).结论 利用BLI可以实时动态示踪体内BMCs向CNV部位的趋化及其在CNV内转归,无创、便捷,为研究CNV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急性甲醇中毒致视力损害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甲醇中毒致视力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4—8月收治的7例急性甲醇中毒致视力损害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急诊住院后患者均进行视力和眼底检查,给予经纠正酸中毒、激素冲击及大剂量B族维生素辅助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探讨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均急性起病,病程早期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同时,出现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力下降3 d内达顶峰,7例患者14眼视力从无光感至0.5,均有色觉改变。急性期眼底视盘大致正常,病变部位以球后部视神经受累为主。随访2个月,除2例因代谢性酸中毒死亡外,其余5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急性甲醇中毒可导致严重的视神经损害,全身症状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的疗效,以提高手术质量。

方法:首先从角膜缘处将胬肉从颈部剪断,再用刀尖从胬肉头部边缘外0.5mm处掀开胬肉头部,然后将胬肉从头部向颈部,即沿其生长反方向撕扯,遇到粘连较重处,用刀尖(可为15°刀、尖刀片、钻石刀等)在角膜的切线方向上平推,以辅助撕剥,剪除结膜下方的胬肉组织,从同一眼颞上方取一与暴露巩膜面等大的结膜瓣,间断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上。

结果:该法共实施于660眼,术后随访3mo,仅8眼复发,且手术时间、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其他方法,角膜的光滑度和透明度、结膜的平整度均优于其他方法,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

结论:逆向撕剥、结膜移植、巩膜强化固定法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单纯切除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行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手术,术后辅助应用治疗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93例(93眼),均采用角膜病灶切除联合冷凝及羊膜覆盖术,术后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戴镜组(48眼),给予配戴角膜接触镜;(2)对照组(45眼),不配戴角膜接触镜。戴镜时间1~3个月。角膜接触镜每21 d更换1次。术后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戴镜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戴镜组角膜溃疡治愈时间为(16±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3)d(P<0.01)。结论表浅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术后连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角膜溃疡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应用或不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intravitreal ranibizumab,IVR),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手术中操作及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对照性研究.将2013年2~6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眼科就诊的34例(37只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PDR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IVR/PPV)组及单纯玻璃体切除术(PPV)组.IVR/PPV组术前1周注射雷珠单抗0.5 mg.观察两组手术中出血量(积液盒红细胞平均计数)、手术时间、术后短、长期再出血发生率及视力预后的差异.结果 随访6个月,总共29例(31只眼)最终纳入研究,其中IVR/PPV组12只眼,单纯PPV组19只眼.IVR/PPV组术中出血量(平均红细胞计数)为(79±62.24)×106/mL,显著低于单纯PPV组的(156.54±123.2) ×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8),手术时间(79.47± 15.44) min也显著低于单纯PPV组(102.08±2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7,P=0.006).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2,5.75;P=0.01,0.000),但两组间的视力预后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能显著减少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手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为复杂糖尿病史网膜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国家级、省级贫困县、市、区)实施糖尿病眼病的宣传教育、筛查、诊断及治疗并在与国际眼科学会、美国礼来公司和北大眼科中心指导加盟下的项目中总结创造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易于普及推广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模式。方法:以医院的眼后节中心为大本营,在临床诊治中加强对已确诊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指导;与当地的糖尿病医院强强联合,充分利用他们的病源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借助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的行政手段建立延伸至县-乡-村的四级网络,采用分层整群的方法获得比较详尽的流行病学资料;发放宣传手册,专题讲座,乡村医生的培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糖尿病眼病(本院资料)的认知率由3.2%提高至10.54%;干预率由10.8%提高至23.47%;盲目率(双)由10.0%下降至2.46%;胰岛素的使用率由10.0%提高至52.38%。结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糖尿病眼病的防盲治盲必须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及顺应性才能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