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4.
医疗保险费用分析及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影响医保患者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和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2009年三级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人均住院费用呈逐年上涨趋势。次均费用与药品比例、材料呈正相关(决定系数分别为0.914和0.909,P=0.044和0.046),P〈0.05。结论合理降低药费比例和耗材比例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的关键。应加快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制定科学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5.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预算总额付费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合预算总额付费方式是一种简单、便于操作的支付方式。该支付方式有利于控制新农合基金风险,有利于保障参合农民的补偿水平,有利于降低参合农民的医疗负担,有利于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有利于定点医疗机构有序竞争。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农村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与住院费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与住院费用情况,为促进农村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项目试点县选择4个县级医疗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和4个村卫生室进行现场调查,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门诊和住院服务的相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资料整理后输入SPSS数据库分析。结果县级医疗机构门诊、住院费用均高于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病人医疗费用付费方式自费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存,药费占就诊费用的55%以上。结论应大力加强乡村医疗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支付方式改革,更是体制、功能、价值层面的系统联动改革.要成功推进付费方式改革,必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改革主体的功能、改革目标的定位、改革路径的选择、改革条件的保障.通过主体、目标、路径、条件四个方面的分析,为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甘肃省康乐县新农合按疾病分组定额付费改革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分析2012—2014年康乐县新农合运行年报数据资料与相关政策文件。结果康乐县新农合按疾病分组住院定额付费制改革后,人均住院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参合患者实际补偿比显著提高,费用负担下降;医疗机构诊疗行为得以规范,主动控费的意识增强。结论支付方式改革后,康乐县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鉴,但还应从支付方式改革的制度设计、外部条件支持方面进行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0.
在梳理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支付制度历史沿革、主要改革做法及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改革中存在的支付标准不够科学合理、支付制度改革缺乏系统性和联动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等问题及深层次的制度原因,进而提出推进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包括谈判确定支付标准,创新支付方式改革的“组合拳”,逐步推进支付制度改革系统工程,建立支付制度改革激励作用的传动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