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92篇
  免费   2607篇
  国内免费   1048篇
耳鼻咽喉   98篇
儿科学   238篇
妇产科学   368篇
基础医学   1726篇
口腔科学   406篇
临床医学   4117篇
内科学   3385篇
皮肤病学   207篇
神经病学   552篇
特种医学   9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16篇
综合类   9215篇
预防医学   7211篇
眼科学   223篇
药学   4269篇
  37篇
中国医学   2204篇
肿瘤学   884篇
  2024年   372篇
  2023年   1312篇
  2022年   1208篇
  2021年   1317篇
  2020年   1262篇
  2019年   1115篇
  2018年   606篇
  2017年   893篇
  2016年   1038篇
  2015年   1117篇
  2014年   1685篇
  2013年   1598篇
  2012年   1832篇
  2011年   1936篇
  2010年   1607篇
  2009年   1512篇
  2008年   2680篇
  2007年   1878篇
  2006年   1539篇
  2005年   1739篇
  2004年   1349篇
  2003年   1413篇
  2002年   927篇
  2001年   854篇
  2000年   692篇
  1999年   586篇
  1998年   538篇
  1997年   448篇
  1996年   396篇
  1995年   432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257篇
  1992年   191篇
  1991年   249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71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影响因素及糖代谢和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感染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2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86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感染组不同肺炎严重指数(PSI)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空腹血糖(FBG)和RDW水平。结果 3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108例,感染率为27.98%;既往存在肺部疾病史、出现糖代谢异常、存在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及入院时RDW水平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肺部感染不同严重程度CRP、PCT、FBG及R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较多,患者FBG及RDW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应及时检测上述指标,积极应对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普罗威登斯菌属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预防和合理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5年7月-2021年6月杭州市中医院临床分离的普罗威登斯菌属的来源及耐药性,比较不同来源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出普罗威登斯菌属88株,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占84.1%,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占15.9%;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为主,占28.4%,其次是急诊内科、老年病科和神经内科;临床标本以尿液和痰液为主,分别占51.1%和36.4%。普罗威登斯菌属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和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和厄他培南的敏感性较高,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尿液标本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于其他标本分离株(P<0.05),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低于其他标本分离株(P<0.05)。结论 对普罗威登斯菌属所致感染应引起重视,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治疗,临床治疗可优先考虑头孢吡肟、氨曲南和阿米卡星,还需结合不同感染部位选用不同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星座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通过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20年临床分离的57株星座链球菌(来自56例患者)及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分布、标本来源、感染部位及耐药性。结果 56例患者中男性40例(71.43%)、女性16例(28.57%),年龄15~88岁。57株星座链球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17.54%)、普外科(12.28%)和呼吸科(8.77%);标本来源以脓液(47.37%)和血液(19.30%)为主。49株感染的星座链球菌,感染部位以腹(盆)腔内组织感染(24.49%)、器官腔隙感染(16.33%)和菌血症(14.29%)为主。药敏结果示糖肽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85%,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敏感率>70%、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率分别为32%、28%。结论星座链球菌主要来源于脓液,对克林霉素和红霉素耐药性较高,应在积极寻找治疗原发灶的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肌少症在肺癌患者中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肌少症对肺癌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就肌少症的诊断、肺癌与肌少症的关系以及肌少症对肺癌患者预后预测、干预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应用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建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测模型,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2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ICU感染发病率数据,利用2012年1月-2019年12月的数据建立ARIMA模型,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的发病率数据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并进行短期预测。结果 2012年1月-2021年2月神经外科ICU共有12 708例住院患者,总住院天数为52 397 d,医院感染人数为756例,日感染发病率为14.43‰。逐月的日感染发病率时间序列呈下降趋势,且有周期性。根据2012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发病数据,ARIMA(3,1,1)(1, 1,0)_(12)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较优,2020年1月-2021年2月实际观测值均落在预测值95%可信区间内。利用全部数据重新拟合模型进行预测,结果提示该神经外科ICU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将保持在较平稳的水平。结论 ARIMA模型对神经外科ICU患者日感染发病率的拟合效果较好,有助于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相关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8.
周秀芳 《全科护理》2022,20(1):131-13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实际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预防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40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按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原则将其分为构建组300例、验证组100例,统计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例数,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风险预测体系,并检验其在验证组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统计得到,构建组中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患儿共66例,感染发生率为22.00%;单因素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因素有穿刺部位、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血流速度、血红蛋白、遵医依从性、抗生素使用时间、操作人员手卫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独立风险因素有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7 d、血流速度>180 mL/min、血红蛋白<100 g/L、遵医依从性差、抗生素使用时间>7 d(P<0.05);构建得到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为P=1/[1+e^(-(-1.935+1.635×股静脉置管+1.740×导管留置时间>7 d+1.725×血流速度>180 mL/min+2.241×血红蛋白<100 g/L+2.089×遵医依从性差+1.331×抗生素使用时间>7 d))],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81,灵敏度为86.67%,特异性为97.14%,准确率为94.00%。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大,且风险因素复杂,研究构建的静脉留置导管感染风险预测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评估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益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脂肪分布及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8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多学科联合管理下给予个体化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指导,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益肝方,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脂肪质量及分布,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脂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肥胖、脂肪分布、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BMI、BFP、WHR、TC、TG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躯干及内脏脂肪沉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健脾益肝方治疗NAFLD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肥胖及脂代谢紊乱,并且与躯干和内脏脂肪质量的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