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4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224篇
耳鼻咽喉   103篇
儿科学   168篇
妇产科学   56篇
基础医学   800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241篇
内科学   1600篇
皮肤病学   223篇
神经病学   435篇
特种医学   1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224篇
综合类   2306篇
预防医学   425篇
眼科学   115篇
药学   839篇
  5篇
中国医学   503篇
肿瘤学   6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93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527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509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510篇
  2007年   516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515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94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73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是肝病大国,肝硬化仍是临床常见病,其中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多见,其具有一定传染性。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疫苗的相继问世,我国病毒性肝炎及其所致肝硬化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降低,然而其他病因所致的肝硬化,如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脂肪性肝炎等相关的肝硬化患者则越来越多见。  相似文献   
2.
黄亚楠  陶少平 《中国校医》2022,36(10):795-796
通过回顾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探讨IA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是Graves病最常见的甲状腺腺外表现,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退缩、水肿、眶周组织红斑和眼球突出,进一步发展可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TAO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但是目前患者自身免疫的功能异常是TAO的主要发病因素。本文将从细胞免疫、自身抗原和自噬这几个方面阐述TAO免疫相关发病机制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为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4):348-350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CD3~-CD19~+B细胞及外周血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2例AIHA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19~+B细胞的比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BAFF的水平。结果:AIHA及健康志愿者的CD3~-CD19~+B淋巴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5.79±5.32)%、(11.38±3.17)%,BAFF浓度分别为(627.9±138.6)ng/L、(397.2±95.3) ng/L;AIHA患者CD3~-CD19~+B细胞的比例及血清中BAFF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志愿者(P<0.05)。结论:AIHA患者外周血CD3~-CD19~+B细胞的比例及BAFF浓度升高,提示外周血CD3~-CD19~+B淋巴细胞及BAFF可能参与AIH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AIH患者中10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年龄情况分为老年组(n=50)与非老年组(n=50),分别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各指标检验的差异。结果老年组患者的血清ALT、AST以及ALP表达水平均出现升高,且GGT出现明显的升高,γ-球蛋白、IgG等超过上限;老年组患者与非老年组患者的自身抗体阳性率对比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检出有SLA/LP、LC-1以及LKM;且老年组患者的红细胞MCV、MCH、血Cr、Urea以及Cys-c对比非老年组患者均明显更高(P0.05);老年组患者的β-球蛋白对比非老年组患者显著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1)。结论老年AIH患者的肝外自身性免疫疾病发病情况、自身抗体、血生化指标、γ-球蛋白以及IgG的表达水平均与非老年患者存在相似性。而老年患者红细胞的MCV以及MCH、Cys-C水平、β-球蛋白水平等均可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尚海涛  李忠廉 《天津医药》2019,47(7):771-776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类特殊的慢性胰腺炎,其临床上依据组织学分为Ⅰ型和Ⅱ型。我国以Ⅰ型为主,是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一部分,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或胰腺实质的肿块。组织学上表现为病变组织大量淋巴浆细胞的浸润及慢性纤维化。虽然国际胰腺病协会围绕其影像学、血清学、组织学及激素治疗的反应制定了诊断标准,但 AIP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和多样,其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特别是表现为胰腺肿块的患者,需要时刻警惕胰腺癌的风险。本文从影像学、组织学角度对文献进行了概述,重点是这种复杂疾病的诊断及误诊的风险,以期提高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97例儿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病历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其中55例实施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纳入观察组,42例单纯予以激素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两组患儿恢复情况(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峰值、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到达峰值时间)以及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到达峰值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血小板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儿童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提高治疗效果,可快速改善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对于天疱疮疾病严重程度有效准确地评估,有助于量化疾病严重程度、指导激素的临床合理使用及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等。目前存在多种天疱疮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体系(如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严重程度评分——以皮损面积及主观不适评分;天疱疮疾病面积评分——包括活动度及损害程度评分;寻常型天疱疮活动度评分——以皮损类型、个数及分布评分以及日本天疱疮病情严重度评分——除了面积外还强调了抗体滴度),但目前尚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该文就上述4种评分体系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抗体滴度对天疱疮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收集1989年1月至2019年12月国内学者发表在国内外期刊上的文献及参考文献,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40例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合并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autoimmune cytopenia,AIC)病例,包括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及Evans综合征等。虽然各亚型淋巴瘤病例数均较少(n=1~28),但通过系统性分析仍得到部分有意义的发现。除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autoimmune neutropenia,AIN)外,各类AIC均有报道,发生率依次为AIHA>ITP>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PRCA>Evans综合征。AIC见于各亚型淋巴瘤,但各类AIC在不同亚型发生率存在差异。CAS仅见于淋巴瘤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 cell nonHodgkin′slymphoma,B-NHL)、AIHA、ITP,Evans综合征多见于B-NHL,PRCA则多见于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 Hodgkin′s lymphoma,T-NHL)。相较于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合并ML的AIC抗肿瘤治疗对有效率更高。恶性淋巴瘤合并AIC临床情况复杂,需引起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区别"自己"和"非己"的能力,对非己抗原能够发生免疫应答,对自身抗原则是处于无应答或微弱应答状态,时刻处于"免疫激活-免疫耐受"的动态平衡状态。然而,如果正常的免疫耐受被打破,将"自己"识别成"非己",处于非正常免疫激活状态的T细胞就会持续迁延的对自身抗原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结果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ADS)的发生。因此,"无效"的免疫识别和免疫应答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的主要致病机制。免疫共刺激分子(co-stimulatory molecule)作为连接抗原递呈细胞(APC)和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的重要纽带,有研究已经证实,正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高表达和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的低表达都会导致自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进而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中医药"纠偏","扶正"的治疗特色。本文通过对4种典型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则是以红斑狼疮(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代表;器官特异性则是以多发性硬化症(MS)和Ⅰ型糖尿病(T1DM)发病机制进行探讨,依赖于这4种疾病发病过程中免疫共刺激分子对免疫识别与免疫应答的重要影响,并且依托于中医药对自身免疫平衡调节的作用,结合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免疫共刺激分子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探寻不同的免疫共刺激分子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的共性,并初探中药以PD1-PDL1为药物靶点治疗自身免疫病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