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70篇
预防医学   401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61篇
  1篇
中国医学   22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5—2018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百日咳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18年期间西安市百日咳报告病例和此期间西安市百日咳哨点监测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2015—2018年共报告百日咳确诊病例1 635例,发病率分别为3.97/10万、4.11/10万、4.85/10万和5.28/10万,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 21.719,P<0.001);高发季为3—8月(2015—2018年分别占该年度总发病数的75.73%、66.76%、78.97%和80.27%);以3~6月龄发病比例最高(2015—2018年分别占该年度总发病数的50.58%、48.60%、48.36%和41.22%);未全程接种疫苗患儿所占比例最大(2015—2018年分别为36.26%、23.74%、42.76%和33.73%),未到接种年龄就发病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χ2趋势 = 10.302,P = 0.001),无免疫史患儿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χ2趋势 = 36.088,P<0.001);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中荧光PCR的检出率最高(40.12%);传播模式除了散发病例,出现了家庭聚集现象,且所有流行病学相关病例均被漏诊或误诊。结论 西安市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6月龄婴儿为主要发病人群,百日咳的日常监测仍有待加强,且其家庭聚集式传播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7年菏泽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百日咳诊断、监测与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百日咳网络报告系统、个案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等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17年菏泽市共报告百日咳诊断病例88例,发病率0.9 397/10万,无死亡病例。病例相对集中又高度散发,分布于全市9县区的8县区的49个乡镇(办事处)的83个行政村(社区)。百日咳个案调查率100.00%。急性期血清标本采集率62.50%,急性期血清百日咳外毒素抗原(PT) Ig M阳性率67.27%,急性期血清PT Ig G阳性率83.64%;急性期鼻咽拭子标本采集率3.14%,均未培养出百日咳杆菌,均进行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未检测到百日咳杆菌基因序列;百日咳实验室确诊率52.27%。结论 2017年菏泽市百日咳诊断、监测与预防控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建议继续加强百日咳监测与百白破疫苗接种,尤其是要改进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和评价红霉素静脉滴注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百日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72例百日咳综合征患儿,通过抽签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痉挛性咳嗽频率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憋闷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04±1.02)、(2.15±1.08)、(8.12±1.16)d,均短于对照组的(5.38±1.26)、(3.65±1.27)、(14.36±2.08)d,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痉挛性咳嗽频率为(2.96±1.12)次/d,低于对照组的(5.26±1.32)次/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静脉滴注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百日咳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部啰音、憋闷以及痉挛性咳嗽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7.
8.
目的:评价不同操作者使用视网膜自动图像分析(automated retinal image analyzer,ARIA)软件测量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管径和迂曲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诊断性试验研究设计,由2名熟练操作者应用ARIA软件对49名糖尿病患者以视盘为中心的45°数码眼底彩照进行视网膜血管半自动分析。通过测量距离视盘0.5~1.0个视盘直径内的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参数,各选取6条最粗的动静脉综合计算得到中央动脉管径当量(central retinal artery equivalent,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管径当量(central retinal vein equivalent,CRVE)、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rteriole-tovenuleratio,AVR)、平均视网膜动脉迂曲度(meanretinalar teriolartor tuosity,MR AT)、平均视网膜静脉迂曲度(mean retinal venular tortuosity,MRVT)。在此基础上,评价同一操作者与不同操作者间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并绘制Bland-Altman图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儿较易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本研究探讨百日咳患儿合并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对DNA阳性患儿临床特征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01-01-2017-12-31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诊疗的235例百日咳DNA阳性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同时进行痰细菌培养和血清呼吸道八联病毒IgM病原体等检测,对比分析单纯百日咳DNA阳性患儿(单纯组151例)、单纯合并细菌感染(细菌组29例)和单纯合并病毒/支原体等感染(病毒组50例)百日咳DNA阳性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胸部影像指标和并发症等。结果 235例百日咳DNA阳性住院患儿合并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84例(35.7%),其中单纯合并细菌感染占34.5%(29/84);单纯合并病毒/支原体等感染占59.5%(50/84);细菌与病毒/支原体等混合感染占6.0%(5/84)。细菌总感染35株,其中以肺炎链球菌10株(28.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17.1%)为主;病毒/支原体等总感染61株,以肺炎支原体24株(39.4%)和乙型流感病毒13株(21.3%)为主。病毒组患儿平均年龄为(16.1±13.7)个月,比单纯组的(8.5±6.1)个月和细菌组的(5.1±2.4)个月大,P0.01。细菌组比单纯组患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气样鸡鸣音和青紫的比例高,P0.01;细菌组比病毒组患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吸气样鸡鸣音和青紫的比例高(P0.05),发热的比例低,P0.01。结论百日咳患儿较易合并呼吸道其他细菌感染,合并细菌感染加重了患儿的临床表现;年长婴幼儿较易合并病毒和支原体等感染,合并病毒和支原体感染对临床表现影响不明显。百日咳患儿应常规开展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霉素静脉滴注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百日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百日咳综合征的10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红霉素加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红霉素静脉滴注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百日咳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