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浙江省在鼠中检测到埃立克体及无形体DNA片段并测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鼠中自然感染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的状况。方法:用巢式PCR扩增鼠中埃立克体属及嗜粒细胞无形体属16S rDNA的5′末端片段,对阳性产物克隆后测序。结果: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捕到鼠128只。在黄毛鼠中检到阳性4份,阳性率为3.125%,并对其进行克隆后测序。与Genbank上比对分析,三份与牛埃立克体相同基因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无形体属。一份与反刍动物埃立克体相同基因区最为接近,属无形体科,埃立克体属。均为国内首次报道。结论:初步认为浙江省存在埃立克体及无形体病原。黄毛鼠可能为埃立克体及无形体宿主,尚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山东、贵州、江西微小扇头蜱携带感染各种无形体类病原体情况,鉴定无形体物种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 从山东、贵州、江西采集微小扇头蜱,混样后提取DNA,用无形体特异性的引物进行检测。基于获得的无形体16S基因序列用PhyML构建进化树。结果 从山东省的蜱中检出8份阳性,测序结果显示均为边缘无形体,与已知种同源性100.00%;贵州省的蜱中检出23份阳性,测序结果显示均为博乐无形体,与已知种同源性99.76%~100.00%。结论 山东和贵州地区分别存在边缘无形体和博乐无形体的流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我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离株进行多间隔序列分型(MST)分型。方法 根据GenBank收录的4株无形体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auve 2.3.1软件行种内基因组比对,选择具有变异间隔区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引物特异性及扩增效率等预实验筛选引物,并对实验菌株进行PCR扩增,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将每株菌间隔序列拼接后进行分型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种类来源菌株遗传变异关系。结果 共筛选出22对引物,用于我国11株无形体分离株 MST 分型,SNPs 分析显示,碱基转换发生率最高(60.2%,251/417),其中 A-G 转换居首(18.9%,79/417),颠换占23.0%(96/417),插入及缺失发生率占16.7%(70/417)。11株菌22条间隔序列拼接后(约11 047 bp)均为独立变异型。进化分析发现山东省莱州地区重症患者分离株(LZ-H1、H2、H3、H4、H5)及当地长角血蜱分离株 LZ-T1 与美国 Webster 株及 HZ 株聚为一簇,而北京分离株BJ-H1 与新疆分离株 XJ-H1 和 XJ-H3 聚为一类。莱州地区另一蜱分离株 LZ-T2 与新疆另外一人源分离株聚为一类,与莱州重症患者分离株遗传关系密切。结论 我国无形体分离株间隔序列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MST分型技术可用于无形体疫情暴发时的快速诊断和疫情追踪。  相似文献   
4.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痛、胸闷、伴发热3 d入院,患者3 d前户外体力劳动后出现发热、胸闷,胸痛、寒战,在当地诊所静脉点滴抗炎治疗无好转,病情加重1 d,并伴有腹泻。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有种植菜园野外拾粪史。查体:T 37.2℃,P 73次/min,R19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尚清,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搔抓痕,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颈软。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肝、脾未触及,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查血常规示:WBC3.12×109/L,N 0.70,L 0.55,PLT 73×109/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128 U/L,乳酸脱氢酶(LDH)690 U/L;肌酸激酶(CK)1126 U/L,肌酸激酶同工  相似文献   
5.
<正>人粒细胞无形体(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plasma phagocytophilum)侵及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播疾病。2007年以来,我国安徽、河南、湖北、山东等省陆续报告多例发热伴胃肠道症状、感染中毒症状、白细胞减少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患者;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疾病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天津畜牧养殖人群中无形体感染情况,探讨无形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4个涉农区县作为调查点,共调查166例畜牧养殖人群,55例非养殖人群,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人粒细胞无形体IgG抗体,应用病例对照分析无形体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天津市畜牧养殖人群无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27%,高于非养殖人群(27.27%);中部地区是无形体感染的高危地区(OR =2.196,95% CI:1.050 ~4.593);喂养较其他接触方式更易感染无形体(OR =4.938,95% CI:1.397~17.458);养羊较养殖其他牲畜更易感染无形体(OR=6.419,95% CI:1.566 ~26.306);牲畜散养是无形体感染的高危养殖方式(OR=2.830,95% CI:1.335~6.001).结论 天津市畜牧养殖人员无形体感染率较高,感染率高低与所在地区,养殖动物、养殖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重点阐述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的病原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人群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流行的特征、主要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概括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手段;分析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翩  揭盛华 《医药导报》2010,29(4):456-462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类新发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的蜱传立克次体疾病,由于该病易重症化并且进展迅速,为指导临床及时、有效的开展救治工作,减少危重和死亡病例,分别从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症治疗,支持治疗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方面介绍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晶子 《医药与保健》2010,19(10):52-52
近段时间以来,通过煤体的大量报道,人们认识到了一个新的健康杀手——也许就潜伏在身边的蜱虫。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致死事件,让人们闻"蜱"色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黑龙江地区密山、绥芬河、嘉荫、东宁、虎林、同江、逊克、萝北、牡丹江、黑河、饶河11口岸蜱类分布、携带及复合感染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利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样本,通过建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特异性片段扩增,通过基因测序对五种新发蜱传疾病作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共采集1306只蜱标本,经分类鉴定分属于革蜱属的森林革蜱、硬蜱属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共检测出528例(40.43%)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样本和31例(2.37%)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样本。并证实存在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别为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共检测到复合感染12例,复合感染率为0.92%(12/1306)。结论黑龙江口岸媒介蜱类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现象,提示黑龙江地区蜱媒疾病的危险程度很高,急需加强黑龙江口岸地区蜱媒传染病及其复合感染的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发蜱媒疾病预警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