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对我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离株进行多间隔序列分型(MST)分型。方法 根据GenBank收录的4株无形体全基因组序列,利用Mauve 2.3.1软件行种内基因组比对,选择具有变异间隔区进行引物设计,通过引物特异性及扩增效率等预实验筛选引物,并对实验菌株进行PCR扩增,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将每株菌间隔序列拼接后进行分型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动物种类来源菌株遗传变异关系。结果 共筛选出22对引物,用于我国11株无形体分离株 MST 分型,SNPs 分析显示,碱基转换发生率最高(60.2%,251/417),其中 A-G 转换居首(18.9%,79/417),颠换占23.0%(96/417),插入及缺失发生率占16.7%(70/417)。11株菌22条间隔序列拼接后(约11 047 bp)均为独立变异型。进化分析发现山东省莱州地区重症患者分离株(LZ-H1、H2、H3、H4、H5)及当地长角血蜱分离株 LZ-T1 与美国 Webster 株及 HZ 株聚为一簇,而北京分离株BJ-H1 与新疆分离株 XJ-H1 和 XJ-H3 聚为一类。莱州地区另一蜱分离株 LZ-T2 与新疆另外一人源分离株聚为一类,与莱州重症患者分离株遗传关系密切。结论 我国无形体分离株间隔序列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态性,MST分型技术可用于无形体疫情暴发时的快速诊断和疫情追踪。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阐述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phagocytophilum的病原学、生态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人群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流行的特征、主要临床特点和治疗要点;概括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手段;分析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相关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其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研究黑龙江地区密山、绥芬河、嘉荫、东宁、虎林、同江、逊克、萝北、牡丹江、黑河、饶河11口岸蜱类分布、携带及复合感染新发蜱传病原体的情况。方法 2014年4月到2015年10月,利用布旗法采集蜱类样本,通过建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A.P.)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有样本进行特异性片段扩增,通过基因测序对五种新发蜱传疾病作进一步鉴定并分型。结果共采集1306只蜱标本,经分类鉴定分属于革蜱属的森林革蜱、硬蜱属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共检测出528例(40.43%)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阳性样本和31例(2.37%)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样本。并证实存在三种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分别为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新塔拉塞维奇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tarasevichiae、黑龙江立克次体Rickettsia heilongjiangensis。共检测到复合感染12例,复合感染率为0.92%(12/1306)。结论黑龙江口岸媒介蜱类存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及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复合感染现象,提示黑龙江地区蜱媒疾病的危险程度很高,急需加强黑龙江口岸地区蜱媒传染病及其复合感染的监测与防控技术研究,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新发蜱媒疾病预警监测和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畜牧养殖人群中无形体感染情况,探讨无形体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抽取天津4个涉农区县作为调查点,共调查166例畜牧养殖人群,55例非养殖人群,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人粒细胞无形体IgG抗体,应用病例对照分析无形体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天津市畜牧养殖人群无形体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6.27%,高于非养殖人群(27.27%);中部地区是无形体感染的高危地区(OR =2.196,95% CI:1.050 ~4.593);喂养较其他接触方式更易感染无形体(OR =4.938,95% CI:1.397~17.458);养羊较养殖其他牲畜更易感染无形体(OR=6.419,95% CI:1.566 ~26.306);牲畜散养是无形体感染的高危养殖方式(OR=2.830,95% CI:1.335~6.001).结论 天津市畜牧养殖人员无形体感染率较高,感染率高低与所在地区,养殖动物、养殖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人粒细胞无形体(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plasma phagocytophilum)侵及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播疾病。2007年以来,我国安徽、河南、湖北、山东等省陆续报告多例发热伴胃肠道症状、感染中毒症状、白细胞减少和多器官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患者;该病临床症状与某些病毒疾病相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的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搜集相关临床病例和实验室诊断资料,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次发病例与首发病例有密切接触史,均具有高热、不明原因白细胞及血小板进行性降低、转氨酶升高,HGA PCR诊断为阴性,外周血有疑似桑葚样包涵体等特征.结论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可通过体液传播,医务工作者在诊疗中应注意防护隔离.  相似文献   
7.
詹希美 《家庭医生》2010,(21):61-61
最近爆出河南等地蜱虫咬人致死的新闻,“无形体病”这一奇怪的病名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连医务人员也知之甚少,何况平常百姓。  相似文献   
8.
蔡皓东 《家庭健康》2010,(10):46-46
前段时间,一些关于蜱虫“杀”人的新闻,让蜱虫成了焦点。许多人根本没有见过蜱,更没有听说过什么无形体病。那么,无形体病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怎样传播的呢?人与人间会不会传播无形体病呢?  相似文献   
9.
<正>蜱虫病,即由蜱虫传染的疾病,主要通过携带病原体的蜱虫叮咬,或直接接触患者体液传播。现已公认的由蜱虫传染的疾病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e anaplasmosis,HGA)、莱姆病和巴贝西虫病[1-3]。近来多次报道的"蜱虫病"多指HGA,它是一类由蜱虫传播的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引起[4]。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5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临床表现进行记录分析。确诊患者应用多西环素联合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并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24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痊愈出院;4例分别并发肺部曲霉菌、克雷白杆菌感染、大叶性肺炎,2例并发病毒感染,经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临床痊愈出院;3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要求转当地治疗,后随访临床痊愈;2例并发肺部曲霉菌、结核杆菌双重感染,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经随访现已治愈;2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8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后均死亡。结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类新发的传染疾病,可有多方面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但早就诊,早治疗,加强防护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