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6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annexin家族是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Ⅰ是其中第一个被发现的成员,可能参与炎症、分化和增殖有关的信号传导。annexinⅠ在不同正常组织中特征性分布和表达亦不相同(白细胞、组织细胞和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上皮和非角化鳞状上皮高表达,而在肝组织、胰腺外分泌腺无表达);在各种肿瘤组织和癌前病变中表达失调,如乳腺癌、肝癌和胰腺癌中表达增高,而食管鳞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和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表达下调,因而在肿瘤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对以食管鳞癌为主的15种不同部位器官相同或不同组织学类型癌组织中annexin Ⅰ表达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Xiao Z  Zhang J  Zheng S  Li C  He Z  Cheng S  Gao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375-1377
目的 探讨位于3号染色体短臂的候选抑癌基因FHIT、hMLH和VHL在中国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选取6个位于上述基因内含子或与上述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多态标记对40例膀胱TCC组织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分析。结果 位于FHIT基因内含子内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D2S1234和D3S1300)中至少有一个为杂合子的杂合率为95.0%(38/40),至少有一个发生LOH的频率为57.8%(22/38)。与hMLH1基因连锁的两处微卫星多态标记(D3S1561和D3S1612)中至少有一个为杂合子的杂合率为55.0%(22/40),至少有一个发生LOH的频率为59.1%(13/22)。与VHL基因连锁的两个微卫星多态标记(D3S1038和D3S1284)中至少有一个为杂合子的杂合率为90.0%(36/40),至少有一个发生LOH的频率为47.2%(17/36)。在所检测微卫星多态标记中仅D3S1284的LOH与膀胱TCC的病理分期正相关(P<0.01),余微卫星多态标记的LOH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病理分期均不相关(P>0.05)。结论 上述3个基因在膀胱TCC中存在高频率LOH,提示它们可能在膀胱T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FHIT基因和hMLH1基因的缺失作为分子标志有可能为膀胱TCC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途径和依据,而VHL基因的缺失可能是膀胱TCC发生的晚期事件。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腹部和盆腔淋巴结的病变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u N  Liu Y  Lin D  Chen Y  Shi M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580-584
目的:通过CT扫描分析中国人非霍奇淋巴瘤(NHL)侵犯腹部和盆腔淋巴结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西方人的差异。方法:NHL经腹部和(或)盆腔CT发现淋巴结阳性者241例,96例符合人组条件,其中(1)初诊未治患者:腹部和(或)盆腔CT扫描发现有淋巴结病变,共74例;(2)经治复发患者:既往腹部和(或)盆腔CT正常,现腹部和(或)盆腔淋巴结病变为新出现者,共14例;(3)经治患者:病变缓解停止全身性治疗(化疗)已6个月以上,既往未做CT扫描,现腹部和(或)盆腔CT扫描发现淋巴结受累,共8例。按照临床归类标准分为惰性淋巴瘤31例,侵袭性淋巴瘤61例,高度侵袭性淋巴瘤2例,不能归类2例。CT扫描腹部47例(包括至腹主动脉分叉),盆腔3例,腹部和盆腔46例。有80例行增强扫描。淋巴结分布按照腹膜后、肠系膜、腹腔、膈脚后、横膈、髂总、髂内、髂外、腹股沟组分区。结果:淋巴结分布以腹膜后最常见(74/89),惰性与侵袭性淋巴瘤相似,分别占83.3%(25/30)和83.1%(49/59)。其中腹膜后肾门上下区均受侵最多,惰性和侵袭性淋巴瘤分别为72.0%(18/25)和67.3%(33/49);盆腔(41.9%,126/301)次之,分别为57.5%(50/87)和35.5%(83.1%,76/214)。肠系膜淋巴结(37.1%,33/89)分别为43.3%(13/30)和33.9%(20/59)。惰性淋巴瘤髂外淋巴结组受侵显著多于侵袭性淋巴瘤(P<0.05),其余各部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国人NHL腹部、盆腔淋巴结受侵的常见部位是腹膜后、髂血管周围和肠系膜,在腹膜后淋巴结中又以肾门上下均有受侵者为最多。  相似文献   
4.
1997例宫颈管刮术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N  Zhang WH  Wu LY  Li AL  Qiao YL  Li L  Pan QJ 《中华肿瘤杂志》2004,26(7):406-408
目的 探讨宫颈管刮术 (ECC)在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以及阴道镜检时常规行ECC的必要性。方法 对宫颈癌高发地区 35~ 4 5岁妇女共 1997人行宫颈细胞学涂片、阴道镜检查及多点活检 ,活检后常规行ECC。结果 ECC的总阳性率为 1.6 % ,其中细胞学阴性者的ECC阳性率为 0 .3% ,细胞学阳性者为 5 .3% ,细胞学异常程度越高 ,ECC阳性率越高。阴道镜检不满意者的ECC阳性率为 9.1% ,阴道镜检满意者为 1.3%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阴道镜检阴性者ECC阳性率为 0 .6 % ,镜下诊断为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者的ECC阳性率为 0 .9% ,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者为 2 4 .1% ,镜检阴性及LSIL者的ECC阳性率显著低于HSIL者。宫颈活检病理为LSIL者的ECC阳性率为 3.3% ,HSIL者为 2 2 .2 % ,鳞癌者为 5 0 .0 % ,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 316例细胞学阳性而阴道镜检未见异常 ,其中 8例 (2 .5 % )ECC阳性 ,8例中 3例细胞学为高度病变。结论 细胞学诊断为HSIL或有更严重的病变时 ,应常规行ECC ;阴道镜检为高度病变者应行ECC ;细胞学阳性而阴道镜检不满意的患者须行ECC。  相似文献   
5.
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Zhang X  Li L  Zhang WH  Li SM 《癌症》2003,22(9):994-996
背景与目的: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是一种经典的诊治方法,本研究取62例宫颈锥切标本,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组织学特点,探讨CKC在CIN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62例行CKC的CIN患者病理标本与术前多点活检的病理所见。结果:CKC与术前多点活检结果完全符合者有44例(71%);有差异者18例(29%),其中4例术前多点活检为CIN2和CIN3,而锥切为CIN3和微小早期浸润癌。62例均为鳞状上皮病变,其中34例为CIN3或以上,病变主要位于移行区,常累及宫颈管,30例(88.2%)同时累及≥2个象限,37例(59.7%)有HPV感染,31例(50%)鳞状上皮化生,8例伴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切缘病变残留率分别是3.2%(≥CIN2)和8.1%(CIN1),低于文献报道的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eal excision,procedure)的残留率。56例患者随访4个月--14年。均无复发,3例术后妊娠分娩。结论:宫颈锥切在宫颈CIN的诊治中仍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6.
肺鳞癌和肺腺癌中抑癌基因缺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An Q  Liu Y  Huang J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470-472
目的 比较中国人肺鳞癌和肺腺癌中抑癌基因丢失的情况,分析抑癌基因在肺癌发生中的不同作用。方法 选取位于13个抑癌基因侧翼(与基因紧密连锁)或位于基因内含子区的22个微卫星位点,对28例肺鳞癌和13例肺腺癌标本进行杂合缺失分析。结果 FHIT、p53、INFNA、VHL和p16基因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均有高频率的杂合缺失,而PRLTS、PTEN和p57基因的杂合缺失率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肺鳞癌和肺腺癌发病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抑癌基因失活,其中PRLTS可能对肺腺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膀胱原发肿瘤的90%以上是移行细胞癌,我实验室的初步研究结果认为其发生可能与HPV-16/18感染相关。本文就10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形态学特征与HPV-16/18感染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内HPV-16/18感染形态学的有关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直肠癌前切除术过程中,直肠内脱落的癌细胞是否是引起吻合口种植复发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是术中直肠冲洗作为减少肿瘤复发的措施已在临床工作中应用^[1]。本文研究直肠癌细胞脱落的阳性率,并探索建立术中直肠冲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Xu LB  Yu SJ  Shao YF  Zhang HT  Zhao ZG 《癌症》2007,26(7):782-784
背景与目的:上皮样肉瘤是一种组织起源尚不清楚的罕见软组织肉瘤.其生物学行为独特,容易发生局部复发、淋巴结扩散和/或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收治的14例上皮样肉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全组1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首次手术均在外院进行.再次手术11例在我院进行(9例行扩大切除术,2例行截肢术;4例同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3例仍在外院行局部切除术或扩大切除术.术后9例接受辅助性治疗,其中单纯放疗6例,放疗 化疗3例.结果:全组在本院病理科复检确诊为上皮样肉瘤.12例(85.7%)出现肿瘤局部复发.4例(28.6%)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9例术后3年内死亡.全组总的1、2、5、10年生存率为71.43%、55.56%、27.78%和13.89%.结论:上皮样肉瘤恶性程度并不很高,但局部复发率高,容易发生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预后不佳.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合并预防性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上皮样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组织学类型与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本文通过对国内10个单位乳腺癌根治术后,随访5年以上,资料齐全的4,396例病理标本(包括随访10年以上2,594例)的研究,建议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和浸润性非特殊型癌四类18型。上述各类癌之间,在5年、10年存活率方面的差别均非常显著(P<0.01)。各类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依次为9.8%、23.3%、43.5%及60.8%。本分类既反映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又能体现肿瘤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临床及病理均有实际意义。占乳腺癌半数以上的单纯癌、硬癌和髓样癌之间,在5年存活率、年龄分布、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别均很显著(P<0.01),故不宜统称为“实性癌”,而应分别列型。派杰氏病几乎总是伴有导管癌或其它浸润性癌,其预后取决于并存癌的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只能归类于并存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