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6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69篇
妇产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294篇
口腔科学   75篇
临床医学   380篇
内科学   334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211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2498篇
预防医学   523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531篇
  2篇
中国医学   642篇
肿瘤学   335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1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684篇
  1984年   724篇
  1983年   662篇
  1982年   658篇
  1981年   516篇
  1980年   334篇
  1979年   306篇
  1978年   236篇
  1977年   98篇
  1976年   80篇
  1975年   72篇
  1974年   28篇
  1973年   17篇
  1966年   27篇
  1965年   167篇
  1964年   120篇
  1963年   41篇
  1962年   22篇
  1960年   34篇
  1959年   141篇
  1958年   84篇
  1957年   94篇
  1956年   4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建立阴道粘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为阴道粘膜上皮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取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阴道粘膜组织小块,胶原酶Ⅳ和胰蛋白酶联合消化分离法收集上皮细胞,接种于角朊细胞无血清培养液中静置培养、传代.动态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增殖周期,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 体外培养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为二倍体细胞,增殖状态良好,细胞间可见桥粒连接,免疫组化角蛋白染色阳性.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免疫组化染色均具有上皮细胞特征.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阴道粘膜上皮细胞具有较好的增殖能力,可作为阴道粘膜上皮研究的理想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siRNA技术在肝癌细胞株中建立稳定低表达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1R)基因的细胞株。方法构建包含封闭IGF1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SUPER-IGF1R-siRNA,转染SMMC7721和Hep3B细胞,G418筛选表达稳定的细胞株。通过RT-PCR、Western-blot分析与鉴定IGF1R mRNA和蛋白及cyclin D1、cyclinB1蛋白的表达,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在SMMC7721和Hep3B细胞中成功建立低表达IGF1R基因的细胞株,其生长明显减慢(P<0.05),且其cyclinD1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pSUPER-IGF1R-siRNA能抑制SMMC7721和Hep3B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EB病毒(EBV)是1964年由Epstein和Barr在对非洲Burkitt淋巴瘤来源的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发现的。全球估计EBV成人感染率高达90%以上。已有的证据证明EBV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器官移植及艾滋病感染等免疫功能降低后的淋巴增生性疾病(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LPD)。此外,还发现EBV与一些疾病,如淋巴瘤、鼻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氩离子激光辐射人离体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简称斑块)234个。结果发现其对斑块的消蚀效应受照射功率、照射时间、照射距离、传输介质和斑块类型五个因素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MRI测量颈胸角在选择颈胸段脊柱手术入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目的 :探讨在颈胸段脊柱术前应结合患者的颈胸段MRI的个体特征和疾病情况 ,选择手术创伤最小的手术入路。方法 :共 76例患者 ,其中 2 6例为颈胸段脊柱损伤 ,35例为颈胸段脊柱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 12例 ,以及 3例颈胸段椎板减压术后后凸畸形。男 4 7例 ,女 2 9例。平均年龄 4 5 5岁 ,年龄范围 19~ 6 5岁。同时抽取 95套颈胸段MRI片。作胸骨上切迹向后水平延长线和胸骨上切迹向后上方至C7T1椎间盘前缘中点的连线 ,测量两线之夹角 ,称为颈胸角 (cervicothoracicangle ,CTA)。结果 :CTA平均为 4 7 6 4°(范围 2 5°~ 73°)。大于此平均角度且病灶在胸骨切迹水平线以上时可考虑低位下颈椎入路 ,5 0例 ;CTA较小 ,且病灶范围广 ,或尚累及T3 、T4,可以考虑经胸骨柄入路 ,13例 ;病灶范围广泛 ,经全胸骨入路 3例 ;Ⅰ期或Ⅱ期前后联合入路 5例 ;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入路 5例。结论 :颈胸段脊柱手术应尽量选择低位下颈椎入路等创伤较小的入路 ,其次考虑经胸骨柄入路。长节段脊柱受累的患者才考虑经右侧肩胛下后外侧胸腔或经全胸骨等创伤较大的入路。术前可以结合患者的病灶累及范围和颈胸手术角等MRI影像学表现 ,从而利于选择最合适的手术入路 ,减少手术风险、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T_3占优势 Graves 病患者其特征为,由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血清 T_3持续升高,T_4正常,T)_3/T_4比率(ng/μg)大于20。我们随访22例,接受药物治疗18~28个月,观察2年,16例复发。复发时间乎均停药8.8个月。其中8例复发者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血清 T_3/T_4比率均小于20。T_3占优势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有较高的血清 TSH 受体抗体活性,与甲状腺 T_4 5′-脱碘酶活性有关.药物治疗缓解率低,以选用手术或同位素治疗为佳.  相似文献   
8.
膜增殖性肾炎(MPGN)是比较少见的慢性肾炎,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的8%~15%,临床表现重,预后差,死亡率高.我院1988年至今共2 000例肾活检病例中原发性MPGN仅22例,占1.1%.我们分析探讨了22例MPGN临床、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等资料,以期从中发现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从而对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耳针“心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心泵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耳针组和对照组在休克前、休克时所观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1。耳针后5、10、15、20、25、30、60min时,见耳针组动脉血压、心率、每搏容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心阻抗环有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尤其在耳针后15~30min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本工作证明,耳针“心穴”确实存在抗休克作用,且认为这种抗休克作用与改善内脏器官血流量及改善心功能有一定联系,可为临床中西医治疗休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几丁糖对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几丁糖对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 ,右旋糖酐组 (B组 ) ,几丁糖组 (C组 ) ,于腹腔内浆膜损伤部位分别注入 1%乳酸液 ,3 2 %右旋糖酐 -70液 ,2 %几丁糖乳酸液各 2ml ,术后 14d处死动物 ,观察各组腹腔粘连状况并送病理检查。结果  3组粘连分级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粘连发生率较另 2组为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光镜下C组炎症反应轻微 ,纤维增生不明显 ;电镜下C组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能力弱 ,间皮细胞增生活跃。结论 几丁糖可有效地降低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和粘连程度 ,其作用优于右旋糖酐 -70 ,且不影响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