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内科学   4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19县市小兽体表蚤类的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云南省19县市小兽体表蚤类生态位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两者间协同进化关系。采用Levins模型和Cowell-Futuymas模型分别测定47种小兽体表部分主要蚤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宽度最宽的是特新蚤(0.0987),其次是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0.0749)、低地狭臀蚤(0.0734),最窄的为伍氏病蚤(0.0216)。方叶栉眼蚤与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5),与伍氏病蚤的重叠指数最低(0.0021)。印鼠客蚤与缓慢细蚤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0.8660),与无值大锥蚤最低(0.0048)。蚤类生态位宽度值低,表明其与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相对较高;生态位宽度值高,表明其与宿主动物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较低。两种蚤的生态位重叠值高,表明其在宿主选择上趋于相同或相近;反之,则差异较大。生态位宽度可以作为蚤类与其宿主动物间协同进化的一个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2.
调查云南省洱海周边地区社鼠的体表寄生虫,了解社鼠体表寄生虫种群分布状况. 1.材料与方法:2003-2004年在洱海周边地带选择4种生境(室内、耕地、灌木丛和森林)诱捕社鼠89只并对其体表寄生虫进行调查.用公式计算构成比(C),侵染率(P)和体表寄生虫的平均丰富度(A):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云南省革螨的两新记录种,该螨采自云南省维西县碧罗雪山上的小兽体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湄公河流域瑞丽市疟疾传播过程中各项危险因素,为该地区疟疾控制提供科学性的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开展居民个案调查,同时采集滤纸血滴。对疟疾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民的经济情况和住房四周环境情况两个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云南省瑞丽市制定抗疟措施时,应充分考虑该地区居民经济情况和住房四周环境情况,重点考虑经济情况差和住房四周有蚊孳生地和栖息地的人群。环境治理结合预防服药、现症病人治疗等干预措施将会是十分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云南省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体表吸虱寄生状况、种类组成、优势虱种、吸虱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年龄结构和性比特征。方法选择云南省17县(市)作为调查点,用鼠茏加食饵诱捕褐家鼠,用“全捕法”采集其体表全部吸虱。吸虱群落结构用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优势指数(C)描述。吸虱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丛生指数(I)及聚块指数(m^*/m)测定。结果在捕获的872只褐家鼠体表共计采集到4种吸虱(7998只),物种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都很低。棘多板虱在整个吸虱群落中占绝对优势,相对优势度Dr为89.12%。吸虱在褐家鼠体表的分布表现为聚集型分布格局,其生活史时期均以雌雄成虫为主,雌雄合计占64.18%,雌雄性比为1.85。结论褐家鼠体表吸虱种类比较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吸虱在宿主体表的寄生呈高度聚集性,雌性高于雄性。褐家鼠体表吸虱种类单一、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明显。显示褐家鼠及其体表寄生吸虱之间的协同进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绒鼠体表恙螨的寄生状况,包括恙螨的种类构成、优势螨种及其在不同宿主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情况、主要螨种的种间关系以及雌雄宿主(大绒鼠)体表恙螨感染差异。方法汇总2001—2012年在云南省27县(市)的现场调查资料,常规统计计算大绒鼠体表恙螨的种类数和各种恙螨的构成比、感染率、平均多度和感染度等指标,并以此来反映大绒鼠体表恙螨的感染状况;用扩散系数、I指数、Cassie指数、聚块指数测定主要恙螨在大绒鼠不同个体间的空间分布情况;用协调系数分析主要恙螨之间的种间协调关系,分析比较雌雄大绒鼠体表恙螨的感染差异。结果从云南省27县市共捕获大绒鼠1 961只。从1 961只大绒鼠体表共采集到44 235只恙螨,总感染率和感染度均较高,分别为58.8%和38.3只螨/鼠。所采集到的44 235只恙螨被分类鉴定为3科12属130种。在130种恙螨中,小板纤恙螨的构成比最高,为22.6%(9 986/44 235),是云南省大绒鼠体表最主要的优势种;其次是中华纤恙螨,构成比为13.1%(5 776/44235)。空间分布分析显示,小板纤恙螨与中华纤恙螨等主要恙螨在大绒鼠不同个体间呈聚集分布格局。种间协调分析显示,小板纤恙螨与中华纤恙螨存在正协调关系(V=0.5574,P0.01)。雌性大绒鼠与雄性大绒鼠恙螨的寄生状况有一定的差异,雄性大绒鼠的总平均多度和总感染度分别为25.1和41.0,均高于雌性大绒鼠的19.6(t=2.479,P0.05)和34.1(t=1.985,P0.05)。结论云南省大绒鼠体表恙螨感染普遍,恙螨种类十分丰富,小板纤恙螨是云南省大绒鼠体表最重要的优势螨种,其次是中华纤恙螨,二者之间存在正协调关系。恙螨在雌雄大绒鼠间的感染情况存在差异,雄性大绒鼠的感染度和平均多度均高于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兽及其体表寄生蚤类的性比。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调查点,捕获小兽动物并收集体表寄生蚤,进行常规分类鉴定分析小兽及蚤类性别比例。结果共捕获10856只小兽,隶属于10科27属47种。从小兽体表采获蚤类9532只,隶属于5科、22属、39种。黄胸鼠、大绒鼠、齐氏姬鼠和褐家鼠是小兽主要优势种群。方叶栉眼蚤、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蚤类主要优势种。小兽雌雄比例为1∶0.99,蚤类的雌雄比例为1∶0.81。结论云南地区小型兽类的性别比接近1,蚤类雌性所占比例略高于雄性。  相似文献   
8.
医学革螨是一大类非昆虫类节肢动物的统称,可以作为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医学革螨生态学研究是革螨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主要集中在革螨个体生态学的研究,忽视了对革螨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研究,随着医学节肢动物研究的发展,革螨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研究逐渐增多,并且革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已成为中国革螨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重要内容.该文结合国内关于革螨生态学研究的诸多文献报道,从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不同层次,归纳总结了我国医学革螨生态学研究的动态、现状和进展,并指出了现阶段中国医学革螨生态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卡氏小鼠是一种典型的野栖小鼠,在国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日本琉球和冲绳群岛,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南、福建、贵州、云南及广西等地。国内对卡氏小鼠的专门研究较少,国外对卡氏小鼠的分类、地理分布、近缘杂交和嵌合体等方面曾有研究。本文结合所检索到的国内外文献,对卡氏小鼠的分类、形态鉴别特征、近缘杂交和嵌合体、地理分布和防治策略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洱海周边地带小兽体表蚤类寄生状况与分布、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探讨蚤类与小兽宿主间的生态关系。 方法 选取洱海周边的不同地理方位作为野外抽样调查地点,用鼠笼加食饵诱捕小兽,每天早晨检查捕获情况并更换诱饵。按“一兽一瓶”的原则采集小兽体表寄生的蚤类。选用丰富度指数(S)、群落均匀度(J′)、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C′)、体表寄生蚤类总侵染率(Rft)、蚤类总指数(Ift)和群落内各个种类构成比(Cr)进行群落结构计算。 结果 在调查点共捕获小兽3 303只,属4目(啮齿目、食虫目、攀鼩目和食肉目)7科15属21种,除白尾鼹和巢鼠外,其余19种小兽体表都有蚤类寄生。采集到小兽体表寄生蚤类3 243只,属4科11属13种。洱海南边发现21种小兽和12种蚤,在3个方位中其物种多样性最高。洱海东边发现17种小兽和8种蚤,洱海西边发现13种小兽和7种蚤。大部分小兽宿主体表寄生两种以上的蚤类且群落结构复杂。不同方位的蚤类和它们相对应宿主的分布不均匀,洱海南边小兽宿主与体表寄生蚤类的物种数高于洱海周边其他两个方位。 结论 洱海周边小兽体表蚤类寄生普遍,小兽体表蚤类的物种多样性、物种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主要由宿主体表微环境和宿主所栖息的生境大环境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