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治慢性肾炎:童子公鸡1只(500g左右),宰杀去毛及内脏并洗干净,将黄芪100g塞入鸡腹中,用沙锅加水以文火煮烂,去药渣,不放盐,连汤带肉1次吃完。常吃治肾炎有效。  相似文献   
2.
1.党参30g,黄芪30g,母鸡1只,宰杀剖腹洗净,葱20g,生姜15g,料酒少许。先将党参、黄芪切片,再将鸡及药物、姜、葱放人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再以文火炖熬,至鸡熟透即可。每日2次,吃肉喝汤。此膳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属脾虚湿盛,气血亏虚患者。  相似文献   
3.
4.
对 5 6 71例麻醉后治疗室 (PACU)患者采用Roberta的PACU并发症指标模式 ,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 7.3% (其中高血压占 4 7.2 % ,心动过缓占 2 3.5 % ) ;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 4 .6 % (其中低氧血症占 5 7.8% ) ;老年人组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 (18.6 %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8.1% ,P <0 .0 1) ,ASAⅢ~Ⅳ级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36 .6 % )显著高于ASAⅠ~Ⅱ级患者 (14 .8% ,P <0 .0 1)。结果表明 ,高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是PACU内循环、呼吸系统中主要的并发症 ,老年人和ASAⅢ~Ⅳ级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乙基西梭霉素是新一代的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的作用则优于其它氨基糖甙类。作者以K-B法测定了该院1994年9月至1995年6月共138株临床分离菌株对乙基西梭霉素与其它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结果显示,乙基西梭霉素在85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耐药率为0%,在53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耐药率也仅为3.3%,而细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已在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VP)是近年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新方法。由于BPH多见于老年人,老年人心、肺、脑疾病较多,而且TVP术中大量冲洗液进入循环,可导致水中毒和稀释性电解质紊乱,称为TVP综合征。近年我院行TVP手术35例,术中发生TVP综合征3例,现就其麻醉管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35例,年龄60~95岁。并发症有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或伴劳损,冠心病,ST及T波变化,异常Q波,双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房早和室早,多发性脑栓塞及中风后,肺气肿及糖尿病。心功能Ⅱ~…  相似文献   
7.
瘙痒是皮肤科最常见症状,而顽固性瘙痒因其瘙痒剧烈、夜不能寐、持续时间长,常规中西医治疗无效,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庄国康教授在50余年的临床皮肤病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而又宝贵的临床经验,认为痒必挟风,而顽固性瘙痒多伴情志失调,肝失疏泄,心神浮越,风火相煽,常规祛风之法疗效不显,故治疗多从心肝入手,运用重潜搜风法,选择金石和介壳类药物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珍珠母、灵磁石等为主确立核心处方,并根据皮疹颜色、形态以及患者整体辨证灵活配伍,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徐明光先生的对应疗法与传统局部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2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6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传统局部针刺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对应疗法治疗,在治疗前、治疗5次及10次后分别记录两组临床疗效、自拟症状体征评分、数字评价量表(NR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及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在治疗5次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67.65%(P0.05),在治疗10次后,分别为82.86%、79.41%(P0.05),且两组颈椎活动度、颈肩疼痛、眩晕、上肢无力、上肢麻木和(或)疼痛评分、NR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及NRS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次及10次后,实验组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5次后,实验组满意度为7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5);在治疗10次后,实验组满意度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29%(P0.05)。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P0.05)。结论:对应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局部针刺相比,对应疗法能减缓患者的疼痛、临床不适感,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剔除透析龄<3月患者,共计380例,死亡患者96例,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96例死亡病例中男62例,女3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脑血管疾病48例(50%),感染性疾病18例(18.75%),肿瘤16例(16.67%)。<60岁28例,≥60岁68例,其中糖尿病患者居多。高血磷组(>1.45 mmol/L)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磷组(≤1.4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磷水平越高,心血管死亡风险越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白蛋白、尿素氮、肌酐是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与非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相比,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其透析龄较短,血清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胆固醇均较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次为感染和肿瘤;糖尿病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控制血磷水平,有助于减少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因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属于中医的"虚劳"、"血证"等范围.多数病人的原因不明,称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能查明原因的称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如长期用抗肿瘤药物、氯霉素、磺胺药、保泰松等药物,或因大量X线照射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照射,也可因伤寒、粟粒性结核等菌的毒素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