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空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方法 以受孕日期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太原市区188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WHO对早产的定义,将研究对象分为早产组和足月产组,关联性分析时再将早产组分为轻度早产组、早期早产和极早早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资料、健康状况、分娩情况、家庭准确住址等资料;收集太原市8个监测点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10日PM2.5日平均浓度,根据反距离加权法计算孕妇孕期每天PM2.5暴露浓度,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M2.5对早产的影响情况。结果 1839例产妇的早产发生率为8.21%(151/1839)。调整孕妇年龄、孕妇文化程度、孕前BMI等因素后结果显示,在分娩前第2周PM2.5浓度暴露值每增加10μg/m3,早产风险增加8.7%(OR=1.087,95%CI:1.001~1.182),轻度早产风险增加9.9%(OR=1.099,95%CI:1.007~1.200)。分娩前第2周孕妇处于PM2.5高水平环境(≥75μg/m3)中,早产风险增加0.8%(OR=1.008,95%CI:1.000~1.017),轻度早产风险增加1.0%(OR=1.010,95%CI:1.001~1.018)。结论 孕妇在孕晚期尤其是在分娩前半个月,PM2.5高浓度暴露会导致早产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治疗患者的脱失情况,探讨美沙酮剂量<100 mg/d和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的关系及交互作用。方法 2014年9-11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MMT门诊1 031例患者开展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HIV感染、既往吸毒及吗啡尿检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脱失的相关因素,通过交互作用分析探讨美沙酮剂量<100 mg/d与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的关系。结果 1 031例MMT患者的脱失率为40.6%(419/1 031),尿检阳性者和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的脱失率分别是57.6%(99/172)和37.4%(347/929),高于尿检阴性者(42.3%,363/859)和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的脱失率(26.5%,27/102)。控制混杂因素后,美沙酮剂量<100 mg/d者比剂量≥100 mg/d者更易于发生脱失(OR=3.05,95%CI:1.84~5.06),尿检阳性者比阴性者更易于发生脱失(OR=2.25,95%CI:1.59~3.19)。美沙酮剂量<100 mg/d和吗啡尿检阳性存在相加(RERI=256.46,AP=0.87,S=8.05)和相乘(OR=2.45,95%CI:1.71~3.49)交互作用且方向一致。结论 MMT中,美沙酮剂量<100 mg/d及吗啡尿检阳性与脱失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母亲出生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以便为研究母亲宫内发育不良对子代发育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 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了解母亲出生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母亲出生体重对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影响。结果 SGA的发生率为7.04%,LGA发生率为14.6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出生体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母亲出生体重每增加1 kg,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174 g(β=0.174,95% CI:0.134~0.213)。随母亲出生体重的增加,SGA发生率递减(χ趋势2=13.791,P<0.001),LGA的发生率递增(χ趋势2=7.900,P=0.005),母亲低出生体重(<2 500 g)是SGA的危险因素(OR=2.458,95% CI:1.333~4.534);以孕期增重分层分析后,结论一致,但出生体重较低的孕妇(<2 500 g)孕期增重不足会导致SGA发生风险增高。结论 孕妇出生体重低是分娩SGA的危险因素,随着孕妇出生体重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大,但未发现LGA与孕妇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深圳市2013—2022年6~19岁人群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及水痘报告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Joinpoint回归模型进行流行特征和发病率趋势变化分析。结果 2013—2022年深圳市6~19岁人群流感、流腮和水痘的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961.44/10万、157.70/10万及664.34/10万。流感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为52.88%(P<0.05)。流腮和水痘发病率均以2019年为转折点先升后降,流腮发病率APC分别为11.51%和-43.49%(P>0.05),水痘发病率APC分别为28.88%和-50.03%(P<0.05)。从季节分布上看,3种传染病发病均呈双峰分布,冬季(12月—次年1月)及春夏交际(4—6月)高发。6~<10岁人群报告3种传染病病例数占比超过60%。10~<15岁和15~19岁人群水痘发病占比呈上升趋势。15~1...  相似文献   
5.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短时间内大量SARS-CoV-2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盒紧急上市,其准确性和有效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本研究对国内外SARS-CoV-2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盒现状做简要综述,为医院和疾控人员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4年9-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636名治疗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及相关的行为因素等资料。通过χ2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 636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最近3个月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比例高达80.2%(510/6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乙肝疫苗接种史、首次吸毒年龄和HIV感染可能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未感染HIV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风险较高,OR值(95%CI)分别为1.668(1.021~2.725)、1.730(1.068~2.801)和2.880(1.697~4.888)。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与未感染HIV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其相关因素为男性、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以及未感染HIV。建议加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干预,降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受治者HIV/HCV共感染情况,探讨HIV/HCV共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 2014年9-11月从广西壮族自治区2所MMT门诊招募MMT受治者750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查阅病例资料,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HIV和HCV感染情况、既往吸毒史、吗啡尿检、高危性行为、共用针具、脱失等信息。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AS 9.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和交互作用,分析HIV/HCV共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MMT受治者691人,HIV/HCV共感染率为18.31%(127/691),共用针具者和MMT有脱失者的HIV/HCV共感染率分别为35.84%(81/226)和19.88%(64/322),均高于非共用针具者(9.89%,46/465)和MMT无脱失者(17.07%,63/369)。控制混杂因素后,共用针具者HIV/HCV共感染的风险是非共用针具者的4.50倍(95% CI:2.72~7.43),治疗期间有脱失者HIV/HCV共感染的风险较大(OR=1.71,95% CI:1.04~2.80)。共用针具和脱失存在相加交互作用(RERI=4.21,AP=0.44,SI=1.95),未发现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MMT受治者存在共用针具和脱失行为,均与HIV/HCV共感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应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措施,减少共用针具和脱失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现状,并探讨该人群合并HB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CDC及宁明县CDC的艾滋病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 18周岁并确诊为HIV感染者,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史、性行为、乙型肝炎感染史等合并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采集血样检测HBsAg。采用EpiData 3.0和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HBV合并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为13.85%(113/81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25~45岁者比≥ 45岁者,OR=1.738,95% CI:1.031~2.931)、HBV感染家族史(有HBV感染家族史者比无HBV感染家族史者,OR=2.898,95% CI:1.678~5.005);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比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OR=1.744,95% CI:1.052~2.892)。结论 HIV感染者合并感染HBV检出率较高。25~45岁、有HBV家族史者、无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史者的合并感染风险较高。建议针对HIV感染者加强HBV感染监测,控制合并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山西省强制戒毒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初步探讨强制戒毒者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4年6月~12月对山西省3所强制戒毒所1 176名强制戒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HBV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等资料;同时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对分析出的危险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1 176名强制戒毒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年龄均数为(37.91±8.58)岁,其中男性1 118人,女性58人;HBsAg、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4.68%(55/1 176)、34.69%(408/1 1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肝家族史(OR=6.654,95% CI: 2.550~17.364)、修脚史(OR=1.955,95% CI: 1.086~3.518)和丙型肝炎史(OR=7.935,95% CI: 1.496~42.098)是HBV感染的危险因素,血清抗-HBs阳性是HBV感染的保护因素(OR=0.125,95% CI: 0.044~0.359)。修脚史和乙肝家族史之间未发现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均有P>0.05)。结论 强制戒毒人群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乙肝家族史、丙型肝炎史和修脚史是该人群HBV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该人群应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深圳市一起广东省外输入的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Omicron BF.7变异株所致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 梳理和分析其传播链条和传播特征。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 整理新冠病毒感染者活动轨迹、分析代际关系等, 对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2022年10月8-23日, 深圳市共报告196例新冠病毒感染者, 均存在流行病学关联。男、女性分别为100和96例, 年龄M(Q1, Q3)为33(25, 46)岁。本起疫情由在广东省外旅游返回深圳市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首发病例)引起, 4条传播链分别为首发病例现住址相关感染8例、7日晚社会面活动相关感染65例、8日写字楼工作场所相关感染累计48例、在工作场所附近的写字楼相关感染74例。本起疫情潜伏期M(Q1, Q3)为1.44(1.11, 2.17)d。室内暴露的潜伏期短于室外暴露的潜伏期, M(Q1, Q3)分别为1.38(1.06, 1.84)和1.95(1.22, 2.99)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10.27, P=0.001)。随着代际的增加, 基因位点突变个数及突变比例增加。在同一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