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优势型ST6型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地区7次食物中毒收集的32株ST6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VFDB数据库进行毒力因子分析,并通过序列比对进行SEA亚型分析。结果第1-4起食物中毒ST6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谱完全相同;第5-7起食物中毒中,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一致,而非暴发菌株与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不完全一致。在32株ST6型菌中,与粘附、酶和Ⅶ型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具有较高的携带率,α-溶血素(hly/hla)、β-溶血素(hlb)、δ-溶血素(hld)、γ-溶血素基因(hlgA、hlgB、hlgC)、肠毒素A基因(sea)和表皮剥脱毒素A基因(eta)的携带率均为100%,双组分白细胞毒素LukDE基因(lukD和lukE)的携带率为96.8%。所有菌株携带的肠毒素A均为SEA1亚型。结论32株ST6型食物中毒相关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基因,以cna、sea、eta、lukD、lukE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编码的毒力因子可能对ST6型菌株的致病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清IgG抗体对乙脑病毒蛋白的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各蛋白成分在刺激机体免疫应答方面所起的作用,给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行该项研究。方法:建立乙脑病毒免疫转印方法,应用该法检查乙脑病人血清IgG抗体对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情况,分析正常人群中筛选出的乙脑病毒隐性感染者血清IgG对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性,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经检测,绝大部分病人血清IgG可识别E蛋白,部分病人尚可识别NS5,NS3,NS1蛋白,而隐性感染者血清IgG对98kd(NS5)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性显著低于乙脑患者。结论:研究结果显示,E蛋白是乙脑病人血清IgG识别的主要蛋白,在免疫保护方面起着主要作用。隐性感染者对NS5蛋白的反应机率明显低于显性感染者,提示NS5蛋白在乙脑病毒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两次钩端螺旋体宿主动物带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为人兽共患病 ,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所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 ,保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和家畜等。 1972~ 1975年由于洪涝造成钩体病两次流行 ,我们对有关宿主动物作了带菌调查 ;1992~ 1995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所和河南省防疫站等单位联合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调查课题 ,我们承担了部分调查项目 ,对其有关宿主动物又作了带菌调查 ,现将两次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内容和方法不同地域生存众多的动物种群 ,啮齿动物是钩体的主要宿主动物。钩体自然疫源地分布随地形、气候、降水量和水系分布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我省各地的主要蚊种构成不尽一致,但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普遍存在,且为主要蚊种之一。淡色库蚊的密度高峰与乙脑发病高峰相一致,比乙脑发病高峰早约一个月左右。从新安县淡色库蚊中分离到一株乙脑病毒,其最低现场感染率为1:300,白然带毒率为3.48‰±0.00347。初步认为淡色蚊可能为我省乙脑流行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三带喙库蚊与乙脑的流行关系密切,不排除其作为我省乙脑流行主要传播媒介的可能性。各地仔猪的乙脑抗体50%阳转日的早晚有所差别,反映了各地乙脑发病强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屠猪带染沙门氏菌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门氏菌不仅是人畜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病原菌、而且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猪是沙门氏菌病原体的主要储存宿主,为摸清其沙门氏菌带菌型别,为我区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及食品卫生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我们用常规生化鉴定及血清凝集与分属噬菌体两种方法,对猪带染沙...  相似文献   
7.
周口地区1972~1976年由于洪水造成钩体病两次流行,为此我们对有关宿主动物作了带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调查内容和方法 (1)宿主动物:主要有猪、羊、犬、牲畜以及鼠、蛙等。(2)调查方法:对1975年钩体病流行后调查资料与1995年流调结果做比较分析。分别做猪、羊、犬肾脏病原体分离;大牲畜尿病原体分离;鼠肾病原体分离;青蛙肾脏病原体分离。结果与讨论 两次调查结果差距很大。70年代调查猪肾811份,阳性率949%;犬肾41份,阳性12份,阳性率2926%;鼠肾406份、青蛙654份及大牲畜尿标本均阴性。而90年代调查猪肾737份,犬肾21份,鼠肾89份,蛙…  相似文献   
8.
<正> 一九八七年,我们在小肠结肠炎耶氏茵病监测调查中,发现一例由耶氏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患者概况及分离方法患者:刘×,女,7岁、学生、家长主诉、一九八七年九月尿路感染,有发热、尿痛、尿频症状。有时带血,无腰痛,曾按临床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两种乙型脑炎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将 319名受隐性感染机会较少的 5~ 18月龄的婴幼儿分为两组 ,分别接种乙型脑炎 (乙脑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抗体发现 ,免疫前血清抗体仅有 3.76%阳性。基础免疫后 ,两种疫苗的抗体阳性率分别增加至 59.56%和 56.0 8% ,但尚不能达到保护性水平。 1年后加强注射 1针 ,1个月后阳性率分别增加至 94 .62 %和 98.2 1% ,GMT也明显增加 ,半年后 ,阳性率改变为 72 .34 %和 94 .74 %。减毒活疫苗在加强免疫后的免疫效果及持久性明显高于灭活疫苗。根据观察结果认为 ,乙脑灭活疫苗免疫 ,应基础免疫两针 ,间隔 7~ 10天 ,第二年加强免疫1针之后 ,间隔 1年再加强 1针。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 1针 ,第二年加强 1针 ,经 4~ 5年后再加强注射。由于减毒活疫苗高的免疫效果 ,较少的接种次数以及较高的安全性 ,适宜于广大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