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运用Pro-Model的方法来分析医院流程,根据Pro-Model的原理对医院血液透析流程进行建模分析,根据这一模型的建立为医疗服务流程提供了验证的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3.
背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是一项脊柱微创手术新技术,逐步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对颈椎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前后对照观察研究.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对象2001-10/2003-04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侧旁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例,29个椎间盘,男17例,女11例.干预在X射线监视下,9号穿刺导针颈前穿刺,将400μm光导纤维导入病损椎间盘内,使用波长1060nm的NDYAG激光,输出功率15 W,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接受激光剂量为500~950 J.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手术椎间盘相邻椎体前后横向位移及成角情况.结果过屈位、过伸位手术前后手术椎间盘相邻椎体的位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8117~0.827 2,P>0.05);其相邻椎体角度大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68 7~0.827 1,P>0.05).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侧旁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易,损伤小,影响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2岁.因双下肢乏力半年,加重伴头晕1周,于2004年1月12日人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出现双下肢乏力感到上、下楼梯吃力,但未诊治,持续约5天后逐渐缓解.1周前再次出现双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并渐出现双上肢和颈部活动困难伴头晕.在当地医院检查血压166/108 mmHg(1 mmHg =0.133 kPa),血清钾1.68 mmol/L,门诊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收入我科.追问病史:患者18岁时曾因右侧腹股沟斜疝在当地医院做过手术,至今无月经,其父母否认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入院时查体:血压160/110 mmHg,心率80次/分,女性外貌但皮肤较黑,可见胡须,喉结不大,乳房未发育,无腋毛,心肺查体未见异常,两侧腹股沟处未触及类睾丸肿块,右侧腹股沟可见约3.0 cm长的手术瘢痕.妇科检查:幼女型外阴,无阴毛,肛诊为盆腔空虚未触及子宫及卵巢,尿道口和阴道口分开,阴道深5 cm.血清钾1.7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35m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5.3 pg/ml,垂体泌乳素38.7 ng/ml,黄体生成素52.2 mIU/ml,促卵泡激素136 mIU/ml,雌二醇<20 pg/ml,睾酮50 ng/ml,孕酮4.9 ng/ml,醛固酮卧位0.17 pg/L、立位0.24 pg/L,肌酸激酶5 989 U/L,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100%.双腕骨片:双腕部各见7块腕骨,无豆骨,提示骨龄为11~12岁.盆腔超声:未探及子宫及附件,腹股沟管及内环无肿块.电子束扫描:双侧肾上腺增生,性别染色体46XY.临床诊断:17α-羟化酶缺乏症.现正用地塞米松2.25mg/d进行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B、SEC和SED的序列多态性及进化进行分析,为进一步了解不同亚型的毒素表达差异及食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国部分地区不同来源经典肠毒素SEA、SEB、SEC和SED阳性的菌株共90株,采用PCR方法扩增其序列并测序。 并与GenBank下载的经典肠毒素亚型代表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用MEGA 7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SEA氨基酸序列存在3个突变位点,主要位于N端和C端;有3个亚型,SEA阳性菌株以SEA1亚型为主。 SEB氨基酸序列在两端的突变较中间活跃,存在18个突变位点;有11个亚型,SEB阳性菌株主要为SEB1和SEB2亚型。 SEC氨基酸序列突变位点有24个,分布在整个序列;共8个亚型,SEC阳性菌株以SEC3亚型为主。 SED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共7个亚型,SED阳性菌株以SED1为主。 本研究还发现2个新亚型,分别命名为SEB9和SEC5,均来自患者分离菌株。结论SEA和SED的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SEB和SEC的氨基酸突变位点较多。4种肠毒素的氨基酸序列进化树均分为2个分支。 本研究选取的菌株以SEA1、SEB1、SEB2、SEC3和SED1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33例椎体转移瘤均行PKP治疗。PKP在G臂X光机的监视下完成,行双侧椎弓根穿刺,分别置入球囊扩张椎体后注射骨水泥,对手术前后疼痛程度、活动能力及病椎高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43个椎体行PKP均1次成功,平均每个胸椎注射骨水泥量(3.6±0.8)mL,腰椎(4.8±1.0)mL。术后24 h 87.8%(29/33)的患者可下地独立行走。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及病椎高度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31例(93.9%)患者背部疼痛部分或完全缓解,2例(6.1%)疼痛改善不明显。术中2例发生椎旁静脉内骨水泥渗漏但无临床症状;1例发生骨水泥椎管内渗漏及时改为开放手术,未发生神经受损症状;术前3例有神经根受损症状者术后缓解不明显。随访6~12个月,5例因肿瘤全身转移死亡,余存活病例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疼痛明显加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KP能迅速缓解椎体转移瘤引起的骨痛,有效增高压缩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增强病椎强度和稳定性,预防病椎进一步压缩骨折,具有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食物中毒优势型ST6型菌株的毒力基因特征,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地区7次食物中毒收集的32株ST6型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VFDB数据库进行毒力因子分析,并通过序列比对进行SEA亚型分析。结果第1-4起食物中毒ST6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谱完全相同;第5-7起食物中毒中,同一起食物中毒的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一致,而非暴发菌株与暴发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不完全一致。在32株ST6型菌中,与粘附、酶和Ⅶ型分泌系统相关的毒力基因具有较高的携带率,α-溶血素(hly/hla)、β-溶血素(hlb)、δ-溶血素(hld)、γ-溶血素基因(hlgA、hlgB、hlgC)、肠毒素A基因(sea)和表皮剥脱毒素A基因(eta)的携带率均为100%,双组分白细胞毒素LukDE基因(lukD和lukE)的携带率为96.8%。所有菌株携带的肠毒素A均为SEA1亚型。结论32株ST6型食物中毒相关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因子基因,以cna、sea、eta、lukD、lukE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编码的毒力因子可能对ST6型菌株的致病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背景:镓是一种人体内非必需微量元素。体内实验已证实,镓可直接抑制骨溶解, 阻止骨钙释放, 增加骨中钙含量,作为一种新的治疗代谢性骨病的药物,其抗骨转化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硝酸镓对骨质疏松大鼠胶原和骨钙蛋白的影响。 方法: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0),显露双侧卵巢后缝合关闭腹腔;骨质疏松组(n=70),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两组各随机取8只采集血、骨标本观察雌激素缺乏性骨质疏松模型复制情况。造模后骨质疏松组(n=62)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骨质疏松对照组(n=16)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次/周;低剂量镓盐组(n=16)腹腔注射硝酸镓,3次/周;高剂量镓盐组(n=15)按2 mg/kg腹腔注射硝酸镓,3次/周;雌激素组(n=15)腹腔注射雌二醇,3次/周。治疗12周后,检测骨标本中骨胶原、骨钙蛋白和羟脯氨酸水平。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骨质疏松对照组胶原含量降低(P < 0.05),氨基己糖和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 < 0.05),硫酸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经镓盐及雌激素治疗后,胶原含量升高(P < 0.05),氨基己糖和羟脯氨酸含量降低(P < 0.05)。高剂量镓盐组较低剂量镓盐组效果明显(P < 0.05),与雌激素组效果相当(P > 0.05)。证实硝酸镓通过提高胶原含量,降低羟脯氨酸含量改善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状态,2 mg/kg硝酸镓可取得类似雌激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术后早期腰椎间盘炎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后腰椎间盘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并分析1例术后腰椎间盘炎的发生率、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资料中术后腰椎间盘炎发生率为0.72%,11例患者均有腰部剧痛与痉挛、血沉与C-反应蛋白增高,3例行手术治疗,术中取材细菌培养2例阳性,1例阴性。8例行保守治疗;11例均获得病变椎间隙骨性啧合押送好疗效。结论:术后发生腰部剧痛与痉挛、低热、血沉与C-反应蛋白增高是腰椎间盘炎诊断要点;大部分病例通过保守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由自身骨性增生造成神经根慢性嵌压损伤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实验提供造模方法一方法:30只健康家猫,手术显露右侧C7、C8和L5、L6冲经根及其椎问孔内口,用牙髓钻破坏椎间孔周围骨皮质后,将“V”形松质骨块沿骨壁嵌于神经根通道的骨性管道内及侧隐窝后方,左侧做正常对照。在造模术前和术后第2、4、8、12、24周行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每次随机选6只,4~5只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神经根通道的狭窄程度和神经根受压状态,6只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和椎间孔截面积测量。结果:术后早期实验侧肢体出现行为异常:而后有不同程度肌萎缩;后期部分肢体远端出现溃疡。影像学检查随着嵌压时间延长.实验侧椎间孔骨痂增多,狭窄加重。神经根受压变形,椎间孔骨性截面积8周后明显减小,与对照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神经根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神经束膜、内膜的水肿。髓鞘肿胀;4周后发生节段性脱髓鞘:8周时神经轴突增粗、断裂,远端瓦勒氏变性;12周后变性冲经结构崩解、吸收,形成空洞:24周时整个神经干纤维化。术后4周时实验侧MEP开始出现潜伏期延长;8周时伴有波形分化不清;12周波幅明显下降:24周MEP的引出困难,部分电位消失。结论:采用椎问孔内自体松质骨植入,造成神经根慢性嵌压性损伤模型成功率高,操作简单,适用于脊柱各个节段,其损伤部位和形式与临床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