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降低结核病患者死亡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获得上海市松江区城区在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间登记确诊的782例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剔除农村地区、外来流动人口及失访患者,总计765例患者纳入研究。研究终点为2019年6月1日,平均随访时间为(9.7±3.2)年。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患者基本人口学信息、生存时间和生存状况等信息。结核病患者全死因死亡及因结核死亡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4—2008年结核病登记患者中,因结核病死亡32例,病死率为4.2%;全死因死亡233例,病死率为30.5%。诊断后第1年全死因病死率和结核病病死率最高( χ 趋势 2 值分别为20.16、3.00,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结核病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危险因素为男性[调整风险比(aHR)=0.12, 95%CI=0.03~0.77],41~岁年龄组(aHR=1.52, 95%CI=1.23~1.88),≥61岁年龄组(aHR=1.60,95%CI=1.37~1.73),有肺空洞(aHR=2.12, 95%CI=1.57~2.83),痰涂片阳性(aHR=1.76,95%CI=1.52~1.91)及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并发糖尿病:aHR=1.35,95%CI=1.26~1.47;并发肿瘤:aHR=1.78,95%CI=1.48~1.96)。因结核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61岁年龄组(aHR=1.34,95%CI=0.08~1.85),有肺空洞(aHR=2.95,95%CI=1.26~6.71),复治(aHR=1.43,95%CI=0.18~1.85),痰涂片阳性(aHR=1.17,95%CI=0.48~2.15),耐多药结核病(aHR=1.20,95%CI=1.01~1.56),并发其他基础疾病(并发糖尿病:aHR=1.23,95%CI=1.04~1.25;并发肿瘤:aHR=13.72,95%CI=1.78~95.75)。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应关注年龄>40岁、男性、有肺空洞、痰涂片阳性、并发糖尿病和肿瘤等因素对结核病患者全死因死亡的影响;对因结核死亡的影响应关注年龄≥61岁、有肺空洞、复治、痰涂片阳性、耐多药结核病,以及并发糖尿病和肿瘤等因素。要特别关注患者诊断第一年后的治疗情况,降低死亡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上海市“高峰计划”松江人群队列基线调查数据为基础,根据性别、年龄进行1∶1个体匹配,从中共选取12864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人群为6432人、非高血压人群为6432人。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水平≥370μmol/L的男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是<284μmol/L的男性的1.19倍;血尿酸水平≥290μmol/L的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是<217μmol/L女性的1.15倍。血尿酸每增加10μmol/L,男性和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均增加1.00%。男性、女性血尿酸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均呈正相关。结论:社区成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异常升高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保持正常血尿酸水平有助于高血压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年人血尿酸与糖尿病前期、新检出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上海市“高峰计划”松江人群队列基线调查数据,根据基线FPG、糖化血红蛋白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分为血糖正常组、糖尿病前期组、新检出2型糖尿病组,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前期和新检出2型糖尿病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尿酸水平与新检出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之间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纳入研究对象30 375名,年龄(55.36±11.52)岁,女性占60.2%(18 299名)。基线调查发现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38.6%(11 739名),新检出2型糖尿病检出率为6.6%(1 992名)。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中,血尿酸浓度每增加10 μmol/L,患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增加2.4%(OR=1.024,95%CI:1.018~1.030)、1.5%(OR=1.015,95%CI:1.005~1.025);在男性中,血尿酸浓度每增加10 μmol/L,患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别减少0.8%(OR=0.992,95%CI:0.987~0.998)和5.0%(OR=0.950,95%CI:0.939~0.960);RCS函数显示,女性血尿酸水平与新检出2型糖尿病关联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7),但与糖尿病前期不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670),男性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前期、新检出2型糖尿病均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新检出2型糖尿病P < 0.001;糖尿病前期P=0.040)。结论 在女性中,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成年女性糖尿病前期、新检出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在男性中,随着血尿酸水平升高成年男性新检出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降低,男性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流行病学中的三级预防理论与计算机技术构架设计的融合,建立业务管理模型和数据模型。以模型设计为指导,进行慢性病业务流程的优化,使得慢性病管理更加系统,联系性更强,业务协同程度更高。在支撑慢性病管理业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最终为市民提供方便、高效、优质、专业的综合慢性病服务。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情况,及时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松江区15个街道的社区居民进行危险因素监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的34953人中,腹型肥胖率达58.5%,血糖异常率为26.0%,血压异常率为44.4%.结论 腹型肥胖、血糖、血压异常是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定期监测慢性病危险因素,制定相关的控制措施,对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丽  严卫军  徐春泽 《疾病监测》2009,24(7):531-533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方法以上海市松江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 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伤害病例11 162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44∶1,伤害高发年龄组为25~44岁(40.92%);夏季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30.11%),6月伤害病例占全年的10.82%;非故意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96.72%,以轻度伤害最多(96.28%)。前4位伤害发生原因为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交通事故。 结论中青年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上海市松江地区 ≥ 40岁居民的膳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及作用模式。方法 使用上海市"高峰计划"松江人群队列基线调查得到的资料进行分析,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性别、年龄和饮酒情况匹配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因子分析确立研究人群的膳食模式;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不同膳食模式以及膳食模式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结果 经因子分析,本研究得到6种膳食模式,分别为肉类模式、甜品杂粮模式、调味品蛋类模式、饮料模式、谷薯类模式和水果蔬菜模式。经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肉类模式和甜品杂粮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调味品蛋类模式(OR=0.543,95%CI:0.377~0.781)、饮料模式(OR=0.590,95%CI:0.409~0.852)、谷薯类模式(OR=0.592,95%CI:0.414~0.848)和水果蔬菜模式(OR=0.604,95%CI:0.417~0.876)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降低有关。分析膳食模式两两之间的相乘交互作用之后,有3个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肉类模式与调味品蛋类模式的相乘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升高有关;谷薯类模式与肉类模式、谷薯类模式与水果蔬菜模式的相乘交互项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降低有关。结论 6种膳食模式中谷薯类模式和水果蔬菜模式可能具有预防2型糖尿病的意义。此外,以谷类、薯类为主,搭配适量肉类,减少调味品摄入的膳食模式对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可能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心理干预在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及其必要性进行探讨,旨在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减少高血糖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