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现阶段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和评价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人儿童免疫策略所取得效果。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保留的血清开展乙肝血清学检测。以美国Abbott乙肝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为金标准选择中国乙肝ELISA检测试剂,并用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校对检测结果。结果中国≥3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HBV流行率经调整后分别为9.09%、37.48%、50.04%;3~12岁儿童分别为5.03%、45.33%、29.10%。≥3岁城市人群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分别为4.61%、43.51%,农村人群分别为9.41%、56.77%。3~12岁城市儿童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分别为2.10%、20.45%,农村儿童分别为8.25%、39.22%。结论中国≥3岁人群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已发生改变,乙肝疫苗纳人儿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人群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12岁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分析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47
目的了解中国现阶段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保留的血清开展HBV相关指标血清学检测。以美国Abbott公司乙肝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试剂为标准选择我国乙肝ELISA检测试剂,并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方法校对检测结果。结果①中国3~12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HBV感染流行率经调整后分别为5.03%、29.10%;疫苗免疫人群分别为3.63%、26.88%;未接种疫苗人群分别为11.19%、47.03%。②中国3~12岁儿童城市、农村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7%、8.17%;疫苗免疫人群分别为1.96%、6.65%;未接种疫苗人群分别为2.39%、10.84%。结论我国3~12岁儿童HBsAg阳性率、HBV流行率明显下降,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饭店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现况及相关人群感染水平。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4家大饭店(四五星级)中央空调38个冷却塔;抽取相应饭店健康工作人员(暴露人群)和非从事饭店行业的健康群(对照人群)各414人,分别进行军团病的病原学及人群血清学检测。结果 所调查饭店中12家空调冷却塔有军团菌污染,污染率85.7%’有21个冷却塔检出军团菌,阳性率55.3%(21/38);共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 (AIDS)流行病学研究和监测是制定防治策略以及干预等工作的基础。自AIDS流行以来 ,通过病例报告、哨点监测、行为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 ,获得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为制定的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但目前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类高危人群的AIDS病毒 (HIV)感染率、行为危险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等方面 ,很少涉及高危人群的基数的估计[1]。随着对AIDS防治投入力度增加 ,对患者和感染者关怀救治需求增加以及循证决策 (evidence basedpolicymaking)思想[2 ,3 ]在卫生决策中的应用 ,对AIDS流行病学研究和监测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效果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目的了解10多年来中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保留的血清,以美国Abbott公司乙肝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试剂为标准,选择中国乙肝ELISA检测试剂开展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的血清学检测,并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方法校对检测结果。结果①乙肝疫苗接种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乙肝病毒(HBV)感染流行率,经调整后分别为5.28%、54.44%,3~12岁儿童分别为3.63%、26.88%。②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流行率,经调整后分别为9.51%6、4.63%,3~12岁儿童分别为11.19%、47.03%。③接种乙肝疫苗人群城市、农村HBsAg阳性率分别为2.55%7、.10%,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分别为7.24%、10.12%;3~12岁接种乙肝疫苗儿童城市、农村HBsAg阳性率分别为1.96%、6.65%,未接种儿童分别为2.39%、10.84%。结论中国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好;同时反映了农村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是中国乙肝防制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20 0 2年 11月广东省佛山市首发一起家族聚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事件。 2 0 0 3年 1月中旬在中山市又出现医院和家庭相同症状病例。 2月 11日我国卫生部发文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该病的监测防治工作。 3月 15日 ,世界卫生组织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并且颁布了一项紧急旅游忠告 ,自此 ,全球防治和应对SARS疫情拉开了序幕。根据北京市SARS病例的发生情况 ,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中 ,选择了一起流行病学史清晰、传播过程明确的案例进行分析 ,查找其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采用卫生部颁布的…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首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家族内传播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播链,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北京市第一起输入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之间的关系,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003年3月5日北京市发生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并在家庭内和医院造成9人感染,其中2例死亡;指示病例潜伏期为4天,第二代病例潜伏期为平均7天(4~17天),第三代病例较少,潜伏期为8天。潜伏期越短,发热维持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经及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SARS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家庭及医院聚集性,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城区居民流感和流感疫苗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病毒抗原变异性强,人群对该病毒的免疫性不稳定等原因,经常引起爆发或大流行。了解社区居民流感和流感疫苗的知识和相关的信念及预防行为是做好流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对北京市城区居民流感和流感疫苗的知、信、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为制订流感防制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保留的血清开展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检测。结果①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标化阳性率分别9.20%、7.24%、8.24%。东部地区城市、农村全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29%、11.79%;中部地区城市、农村全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41%、7.84%;西部地区城市、农村全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3%、9.05%。②东、中、西部地区<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6.46%、4.47%、5.48%。东部地区城市、农村<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2.29%、12.39%;中部地区城市、农村<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1%、6.82%;西部地区城市、农村<15岁儿童HBsAg阳性率分别为2.57%、7.35%。结论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全人群HBsAg阳性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儿童下降最明显。表明中国自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06-2008年北京地区分离的不同来源肠道病毒71型(EV71)VP1区基因特征.方法 从手足口病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和健康儿童的粪便、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中分离EV71病毒株,选取其中9株EV71分离株,采用RT-PCR扩增VPl区全长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系统发生树构建、核苷酸同源性及组内和组间进化距离分析.结果 9株EV71在系统发生树上与C基因型中的C4亚型代表株属同一分支;在核苷酸同源性分析中,9株分离株与C4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达到92.1%~93.9%,明显高于与C1、C2、C3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8.8%~89.5%、89.4%~90.0%和88.4%~89.3%);三种不同来源的分离株病毒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5.9%~100.0%),但与1998年分离的C4亚型代表株的同源性却较低(分别为93.3%~93.9%和92.1%~92.9%).在进化距离的分析上,C4亚型内各组间距离较大,尤其是亚型代表株与分离株之间距离最大(D=0.052~0.071).结论 2006-2008年北京地区流行的EV71仍然是C4亚型,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不同来源、不同疾病状态卞分离的EV71在VP1区全长基因序列上无明显差别;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核苷酸变异的不断积累,出现新亚型的概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有必要加强分离株的监测以掌握EV71的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